这所高中一年进了5位博士教师,任教一年后,他们这样说……

标签:
耕耘杏坛梨花白浩友玉汝教海泛舟漫步书林桃李家书香阁楼 |
这所高中一年进了5位博士教师,任教一年后,他们这样说……
这两年,高学历教师走上中学讲台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不过,在复旦附中校本部,去年一年一下子进了5位博士学历教师,这就有些厉害了!到这学期结束,他们任教已经整整一学年了。在前不久复旦附中举行的教师培训现场,小编见到了5位博士教师,他们畅谈了任教一年来的心路历程。
没有大话套话,这些博士教师们个个说得真切。他们将梦想和抱负,困惑和压力一一道来。高学历的标签对于这些新进教师而言,既是光环,更是压力。一位博士教师道出了众人的心声:作为一个新教师,自己的身份首先是一个学习者,然后再是教育者,最后才是博士!
近年来,越来越多高学历教师加盟基础教育,代表的正是基础教育界的一种进步。当然,学历只是代表过去,学习能力才是面对未来的素养,对于教师这一职业来说更是如此。一年来,这些博士教师们在不断学习中摸索、成长。
先来看看几位博士老师的简历感受下~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711/dbcd7485428246949589adb88794fcef_th.jp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711/a658c4996d584ac1a19c9ff05ae49311_th.jp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711/a5c414b206e84b5fb16c5c924da3b6c4_th.jp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711/0b1dffb4dc4c49748ef09c582bff692b_th.jp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711/66c53bd13e7d401d888422fb45c9323d_th.jpg
让我们来听听这些博士教师们的自述:
为什么选择到中学任教?
阮文婕:我做老师很大程度上是受我父母的影响,他们都是老师。从小我就帮着他们批考卷,所以对于教师的状态并不陌生,从那时起,我就觉得,当老师真好!
在博士毕业前夕,考虑毕业去向时,我对父母说,我想当一名高中老师。那时,父母的意思是先考虑在高校任教,当时我向复旦大学投了简历,最终被顺利录用了。不过,渴望站上中学讲台,和一群单纯的孩子们打交道的想法一直根植在我心中。在大学工作5年后,我毅然选择放弃高校的教职,站上高中的讲台,实现我最初的梦想。
很多人都在讨论,博士站上中学讲台是不是浪费。之前,人大附中招聘高学历海归教师也引起了热议,其中一名博士教师就是我的同学。他的经历和我很像,之前在研究所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来应聘进入人大附中任教。现在,我们都觉得找到了自己热爱并且适合的事情,我们很享受当下的状态。
许方杰:我做出这一决定的转折点是在我的博士阶段,在那之前,我从来没想过我会成为一名老师。我的博士生导师对我的影响特别大,不仅在科研学术方面,更在我为人处世方面。可以说,在读博前后,我完全变了一个人,我的性格,以及人生观价值观都发生了积极的变化。这段经历让我觉得一个好的老师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因此,在博士毕业前夕,我萌生了想成为一名老师的想法。我觉得高中阶段是一个人观念养成的关键时期,结合我的实际情况,我选择站上了高中的讲台。
施柯杰:我小时候说话有些结巴,是我的启蒙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她让我坚持朗读,得益于此,我慢慢地改掉了这个毛病,也因此,我从小对老师心生敬意。小时候玩过家家游戏,我最喜欢扮演的角色就是老师,我摆上几张矮凳桌子,手拿一本教科书,就对着我的小伙伴开始“上课”了,最后小伙伴都走了,我还沉浸在一个人的“课堂”上不亦乐乎。
在博士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儿时的点滴又浮现在我眼前,我渐渐清晰了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么——我想成为一名老师。在咨询了亲朋好友、导师等意见,也结合了自己的想法,我选择当一名高中老师。
阎宏:我喜欢当老师带来的成就感。我能在帮助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提高自身,附中学生基础好,好奇心强,教这样的学生,自己也能获得快速成长。
徐冬寅:我觉得对于学生的影响,不仅仅通过学科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人格的培养。在科研过程中,我感受到个人学习过程中对于独立思考和质疑这种品质的培养还不够,所以想在教学过程中去努力的融入这些能力的训练。
进了中学任教后,你的理想与现实有没有差距?
施柯杰:差距肯定是有的。因为自己是博士,在很多事情上,别人会把我们抬到一个很高的位置。其实,我们作为新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学习者,然后再是教育者,最后才是博士!我们应该向老教师学,向学生学,向自己的过去学。学而教之,教而学之。
那么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就要显现出博士的素养,学要学得快,教要教得好。肯花心思,肯下功夫,耐得住寂寞,这应该是博士具备的基本素质。所以当我们成为新教师,我们每天都在跟时间赛跑,听课、备课、上课、改作业,找学生谈话。目前来看,我的工作绝对不止每天八小时,对我来说,现在的状态就是只要不睡觉,脑子里总要想着这课怎么上,这题怎么做。
许方杰:博士这个身份是“光环”更是压力。走上高中的讲台,我发现,在博士期间学习到的技能、擅长的知识在高中课堂上不需要讲,而高中课堂教学的很多东西对我来说是陌生的,你的教法教态,老教师一眼就能看出好坏。
当然,带教教师的鼓励,周围老师的帮助都让我们迅速成长。博士的特点就在于,会把遇到的困难都视为挑战,乐于寻找新的解决方式,不怕试错,不怕挑战。本质上来说,失败是一个好东西,因为它可以让我们发现自己哪里不够好,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
阎宏:科研往往专注于专业知识的某一小点,对基础和全局的了解就淡化了,此外,科研和教学并无直接关系,我们也比较缺乏教学方法、教育理念。当然,我们也有自身优势,比如心态乐观、解决问题有条理、学习能力强等。
我们在学习与努力中将自身的不足转化为优势,比如,在如今强调学生基于课题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为学生提供指导,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我自身的海外交流经历,也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视野,指导他们的生涯规划。
博士教师在课堂有没有专业优势?如果有,你设想如何把这些优势融入课堂、拓展教学?
阮文婕:博士有一定的专业优势,对于整个学科发展的认识更深入,对于具体教学内容也会有更独特的理解,可以给学生不一样的视角。我们会通过开设选修课、指导学生课题等形式把这些知识传递给学生。在日常教学中,我还会侧重和学生分享一些自己的学习方法,比如,我希望学生不是停留于大量刷题,而是从练习中学会不断反思、总结、提炼,这样才会事半功倍。
在课堂之外,也有学生知道我的经历后,找我来聊聊他的生涯规划,我也很愿意用我过来人的经验帮他一起出谋划策,包括怎么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和职业,是否应该选择出国,在哪一阶段选择出国。我都会根据我自己的经历给他们提供一些指导和建议。
施柯杰:对于我们新进教师来说,缺乏最多的就是课堂教学经验。虽然我在博士期间也当过助教,但我们不能把给大学生上课的那套给中学生用,高中课堂更注重课堂互动,把握双基教学。
在教授高中课程知识外,我还利用所学专业来辅导学生,博士期间我学的专业是“凸几何分析”,是几何分析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我一直想着怎么把博士期间学得的一些专业知识融入日常教学中,尤其是在理科班的课堂教学中。正好这几天奥赛国家队培训在我们学校进行,我去听了几次课,他们将高深的研究内容转化成中学生能接受的形式,几次听下来我受益匪浅,自己也差不多拟了一个框架了。此外,指导学生进行科研,也是我们的一大优势,类似于传统题目新解、新题改编等,都能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潜能。
许方杰:不要觉得博士老师的课堂一定很高深严肃。我自己上课的理念就是“快乐第一”,在我的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笑。
我会让抽象的物理知识尽量跟生活贴近,让学生觉得课本上的知识就在他们周围。比如,说到“静电”,我会给学生放一些趣味小视频,比如家里的动物洗完澡后,主人用毛巾使劲擦,宠物的毛瞬间炸开。当然,课堂上不是光让学生笑笑就完了,我们还是要通过这些有趣的案例说清背后的原理。
经过一年的教学,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对未来的期待是什么?
阮文婕: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第一年入职就带了高三,当时觉得压力特别大,甚至做梦都在想这堂课怎么教会比较好。
当然,让我很欣慰的是,自己的努力学生也能看到。等级考结束后,我收到了学生发给我的几十条留言,当时看了就特别暖心感动。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711/33ffcc57986c478a97426061d0f20f8b_th.jp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711/bec9be724f914d4d8ece889b76fadb22_th.jpg
一年来,我觉得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转变,无论是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还是对教学方法的把握。我渐渐摸到门道,怎样才能让学生乐于学,愿意学,如何教才能让课堂不枯燥。当然,最快乐的还是和学生相处的时光。教学相长,复旦附中的学生真的非常优秀,一点儿也不逊于复旦大学的本科生,有些佼佼者甚至还要更优秀。这让教师也有了更大的压力和动力,要不停地继续学习充实自己。我非常希望把大学里的前沿知识通过他们能接受的方式传递给他们,当然,这一点我还在慢慢摸索之中。
许方杰:我觉得最大的收获是对高中教育的了解更深一些了。原来在大学里做科研的时候,我也会经常思考如果自己当老师应该怎么做。但等到自己真正当老师了,才发现不是那么一回事。教师是非常专业的职业,只有踏踏实实去做才能对这个职业有真正的了解。
入职第一年,我就担任了班主任。我会经常和学生们分享我人生道路上一些成功甚至失败的例子。有些学生好胜心比较强,一旦考试成绩出现波动会有失落情绪,我就会以过来人的经验告诉他们,几次考试成绩并不代表什么,进了大学,踏上社会,一个人身上体现出的综合实力更为重要,这些都不是刷题可以刷出来的。教这些优秀的学生很幸福也很有挑战,看到他们在自己的鼓励引导下慢慢发生变化,是一个很能收获成就感的过程。
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3-5年的努力,扎扎实实做好一名教师,自己获得成长的同时也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欢乐。
徐冬寅:入职的第二学期,我跨头带了等级考班和高一年级共8个班,这对我来说是很大的挑战。一开始我压力特别大,怕自己对不起孩子们,有时候坐在地铁上都会禁不住在想怎么教会更好。
在过程中有很多酸甜苦辣,当我把孩子们接出考场后,我发现自己也成长了很多。这个挑战给了我很大的成长空间,如果没有这次经历,我可能没有这么快的进步。通过这次经历,也让我更加有信心,更加积极地去面对接下来的挑战。
阎宏:入职一年来,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学生点滴成长带来的喜悦成就,以及附中优秀同事的影响激励。期待自己能更加适应现在的岗位和工作,期待孩子们都能实现理想,期待我能成为学生未来美好的记忆。
施柯杰:这一年中,我收获很多。首先是教研组里老师们严谨的教学态度,高效率的教学作风,对我影响颇大,使我成长很快。此外,学校的很多培训活动,如倾听名师、班主任工作、课堂教学魅力、微格教学等都对实战的课堂教学和班主任日常工作提升很快。
本学年我还开过两次公开课,分别对我所教的两个班,一个平行班,一个理科班,进行公开展示,公开课的展示也让我成长很快。当然让我成长最快的,还是那些可爱的学生们,两个班级,75个学生,不管成绩好与坏,通过跟他们接触,可以知道自己上课哪里好,哪里不足,哪里需要控制进度,哪里需要加快进度。希望我在未来可以做得更好!
在浦东复旦附中分校,有这样一支化学教学“梦之队”,他们可能是上海平均学历最高的化学组,一共五名教师,囊括了北大博士、中科院博士、复旦博士,以及两位名校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