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崧舟《亲情测试》作文教学课堂实录——提高习作指导的有效性

(2016-09-17 04:47:40)
标签:

高端研修

教海泛舟

小学语文教师工作坊

一路花香

映月苍苍

分类: 步入读写勤研究
王崧舟《亲情测试》作文教学课堂实录——提高习作指导的有效性

王崧舟《亲情测试》作文教学课堂实录


李朝辉 2016-03-31 分类:教学反思


推荐第一部分:忆,擦亮五个名字的圣洁之光

 

师:请同学们把作文的稿纸拿出来,找到最干净的一页。这一页上没写过一个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然后请你拿起笔,准备好。听清楚要求——请你在这张最干净最纯洁的纸上,写下这个世界上你最爱的五个人。不着急,慢慢地写。
   (生写)
师:这五个是你最爱最爱的,所以我有理由相信,你在写下他们的名字的时候,一定会非常得工整,非常得端正。
(有学生在写的过程中犹豫良久,迟疑下笔)
师:他们是你最爱最爱的五个人,所以你写下的不是几个汉字,也不是几个符号。当你写下他们的时候,也许你会看到他们的眼神,也许你会想起他们的表情,也许他们的音容笑貌、故事、细节都会在一刹那呈现在你的面前。所以你的内心会有一种感受——这五个最爱的人——一种什么感受会涌上你的心头?好的,写完的请举手。(大部分学生举了手)好,谢谢。还有几位,我们稍等片刻。
(后写完的几位学生陆续举手示意)
师:好,已经写完的请举手。
(所有学生均完成)
师:我来问一下。(对一生)跟大家说说这个世界上你最爱的五个人。
生1:我写的是,妈妈、爸爸、婆婆(外婆)、外公,还有姨妈。
师:把姨夫给踢出去了。
(众笑)
师:请个男孩。(对另一生)你跟大家说一说你最爱的五个人。
生2:我最爱的五个人是,第一个是妈妈,第二个是爸爸,第三个是婆婆,第四个是公公(外公),第五个是老师。
师:老师?哪位?
生2:陈老师,我们班主任。
师:请坐。(看了一下该生的作文纸)他是写陈老师。老师应该幸福啊,陈老师。我虽然并不了解你们陈老师,但是冲着孩子能够把您列入到最爱的五个人当中去,那一定是位非常优秀的老师。我再请一位。(对另一生)来,请你说。
生3:我最爱的五个人,第一个是爸爸,第二个是妈妈,第三个是外公,第四个是外婆,第五个是姨夫。
师:怎么就没爷爷和奶奶呢?
(众笑)
师:谁还想说?有谁把爷爷和奶奶写进去的?来,请你。
生4:我最爱的人,第一个是爸爸,第二个是妈妈,第三个是爷爷,第四个是奶奶,第五个是我的太婆婆。
师:太婆婆?老人家还健在吗?
生4:已经去世了。
师:哦,已经去世了。虽然她去世了,但是她却依然活在你的心中,是吗?孩子们,当你写下这个世界上你最爱的5个人的时候,老师想问你一下,你的内心充满着一种怎么样的感受?(学生沉默,稍等)那是你最爱的五个人,你一笔一画地把他们写下来,你的内心是一种怎么样的感受?(有几个学生举手)
生5:我觉得心里很杂乱,不知道该写哪几个好,老师给的人数太少。
师:对不起,这都是我的错。但这是一个规则。是的,你最爱的可能是六个,可能是八个,可能是十个,对吧?所以你难以抉择啊。但是你还是写了五个,所以内心有点杂乱。好的。这是你的真实感受。(对大家)来,这是他的感受,说说你们自己的感受。
    (举手的孩子多了)
生6:我写下了这五个人之后,我心里对他们充满了感激之情。
师:“充满了感激之情”,肺腑之言呐,真好。
生7:我写下这五个人之后,感觉心里有股暖流流露出来。
师:真好。一股暖流在心头涌起,然后,流向全身,流向了每一个细胞。是吧?真好,诗一样的语言。(对大家)这是她的感受。说说你的感受。
(举手的孩子越来越多)
生8:写下这五个人之后,心里波澜起伏,眼睛比较湿。(表情略有羞涩感,众人有小骚动)
师:看不出啊,男孩的感情有那么细腻!但是老师觉得,这才是真正的男子汉。无情未必真丈夫。真好。

 

第二部分:划,体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

 

师:是的,这五个人不是五个名字,更不是五个符号。他们就活在你的生活中,就活在你的心中。他们给你温暖,他们给你阳光。是吧?就是这种感受。好的。(稍停)现在请你拿起笔,听清楚要求——在五个最爱的人当中,现在请你画去一个。
      (学生表现踌躇,很多人难以下笔)
      (摄像转向学生的稿纸,有名字已被画去。听课席产生喧哗)
师(对听课老师):请老师们千千万万不要笑,好吗?因为你的笑可能在这个时候对我们的孩子是一种伤害。
师:我来问一下。(对一生)孩子,请你站起来。你把谁画去了?
生1:(低沉)我把我的姨妈画去了。
师:为什么?
生1:因为我觉得她在我的生活中不经常跟我接触。但是在我小的时候,经常带我。但是现在不是经常接触。所以我把她画去了。
   师:这不是理由,因为王老师看到你在掉眼泪,为什么?
生1:(沉默片刻)因为我觉得他们每一个人都很爱我。
师:(对生2)孩子,你来说一说。
生2:我画去了我的外公。
师:为什么?
生2:因为我的外公他现在很少跟我在一起。
师:是吗?你为什么要抹眼泪呢?
生2:(低头,沉默片刻)因为我爱他们每一个人。
师:请拿起笔,再画去一个。
(学生更为踌躇)
师(对一生):孩子,你来说一说。
生3:我画去了奶奶。但是我觉得奶奶还是很爱我的。虽然说接触少了一点。但是每次我回他们家的时候,她总是会给我拿好吃的,或是买一些好看的衣服之类的。给我物质上还有生活中的关爱。但是在剩下四个里抉择,我只好选择了这个(哽咽)
师:你难受?为什么?
生3:(抽泣)因为我实在抉择不出来了。
师;说的是真话,我理解。(对另一生)来,孩子,你来说。
生4:我画去了我的老师。(沉默)
师:为什么摇头?
生4:因为虽然老师曾经关怀过我,但是我的爸爸、我的妈妈,还有我的姐姐,从我出生以后都跟我在一起,每时每刻都在关怀着我。
师(低沉):这不是理由。因为我知道,老师,陈老师,也是你最爱的五个人之一。我相信一个人在不假思索的情况下,他写下的一定是他最真实的感受。一定是他的心里话。所以我说,这不是理由。然而这的确是一个规则。
生5:我画去的是我的爷爷。因为自从……
师:孩子,你爷爷还健在吗?
生5:还在。
师:多大了?
生5:(思索片刻)78吧。我小时候是在浦口的,后来自从搬到南京之后,很少跟我爷爷在一起了。所以就把爷爷画掉了。(流泪)
师:为什么眼圈红红的?
生5(平定一下情绪):不知道。
师:然而你的眼泪告诉我,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对众)很对不起大家,老师让大家难过了。但这是一个规则。有的时候,孩子们,人生就是这样,你最不愿意舍弃的人,你最割舍不下的人,可能就是在一个细雨绵绵的早晨,也可能在一个大雪纷飞的黄昏,突然就离你而去,而且永远不再回来。人生就是这样。尽管这个规则非常非常的残酷,但是我还得继续下命令。请你,拿起笔。请你注视着自己的笔尖,注视着自己的笔尖。然后,在剩下的你最爱的人当中,再画去一位。
(学生极慢地、艰难地画去第三个名字,有不少学生在抹眼泪)
师(对一生):孩子,你把谁画去了?
生6:(抽泣)我把婆婆(外婆)画去了。
师:当你把自己的外婆画去的时候,你仿佛把什么也画去了?
生6::外婆对我的温暖。
师:仿佛把什么也画去了?
生6:我和外婆之间的感情。
师:感情!那是一份怎样的感情?孩子?
生6:是亲人给我的爱。
师:亲人给你的爱。是啊,当你在画去外婆两个字的时候,你仿佛画去了她老人家曾经给过你的一切爱。(板书:划去了一切爱)而此时此刻,你的心里,孩子,你的心里是一番什么滋味?
生6:我感觉这种滋味说不出来。
师:说不出来的滋味,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滋味,是的。(对另一生)你把谁画去了?
生7:我把我表妹画去了。
师:当你把自己的表妹画去的时候,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
生7:她调皮的样子,她问我要玩具的样子(眼圈红了)
师;是啊,调皮的样子,问你要玩具的样子。而此时此刻,当你把自己的表妹的名字画去的时候,仿佛把她调皮的样子、仿佛把她曾经向你要玩具的那份天真可爱都给画去了。(板书:划去了表妹的顽皮、天真、可爱……)
师(示意另一生):孩子,你想说吗?
生8:我画去的是父亲。因为在我的生活中,跟他接触的时间是最少的,而且我跟他的友谊非常低。(犹豫)就这样。
师:请你不要忘了,刚才也是你用你的右手,用你的笔,写下了最爱的五个人。而这五个人当中就有你的父亲,就有你的爸爸。而老师分明发现,你在下笔的时候,手在颤抖。为什么?
生8(声音颤抖):因为剩下的都是我最爱的人。如果画去任何一个人的话,心中就有一种滋味,一种孤独的滋味。(抽噎)
师:“一种孤独的滋味。”你今年几岁?
生8:十二岁。
师:十二岁。一个十二岁的男孩,在今天,在这堂课上面能够说出“孤独”两个字,(板书:孤独)孩子,你长大了。
生9:我画去的是我婆婆(外婆)。因为我觉得,在爸爸妈妈还有婆婆中,我想画去……就会选择(泣)……我……在三个人中,婆婆,虽然说我跟她接触得很少,但是,每当婆婆出去的时候,她都会带点东西给我的。(抽泣)而且婆婆对我很好……
师:我想问你一句,每当外婆出去的时候都会带给你一点东西,她带给你的仅是一点东西吗?
生9:她带给我的还有爱。
师:是的,她带给了你怎样的爱?她带给了一个老人对孙女、对外孙女的所有的关心,所有的疼爱。所以当你把“婆婆”两个字画去的时候,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生9:(抽泣)我知道。我将失去这一切爱。
师:是的。
(静场)(教师板书:失去这一切爱)
(教师轻轻拭去眼泪,示意学生坐下)
师:其实,我跟你们一样,我也很难受,也很难过。因为当你们流泪的时候,我跟你们一样,我在自己的心中也跟你们一样,在做着一份非常非常艰难、非常非常痛苦的抉择。但这是规则。现在请你放下笔,(稍等)深深地吸一口气。然后,请你静静地看着最后的两个人,静静地看。这两个人是你在这个世界上最爱,最爱,最爱的人。你看着他们,你盯着他们,是的,他们的声音会在你的耳边响起,他们的面容会在你的眼前出现,你曾经跟他们在一起所度过的每一年、每一天,甚至每一分每一秒,此刻,都在你的心头涌起。(学生中有人伏到桌面哭泣)一个画面,一个故事,一个细节,这一切都是这两位给你的;都是你最爱最爱最爱的这两位给你的。好,请你拿起笔。(稍等)把两位全部画去。(学生凝视稿纸,慢慢地、艰难地画去剩下的两个词。静场。课堂上不时传来压抑的抽泣声)
    (教师将话筒递给一个孩子)
生10:(流泪)我感觉心里面有一种很失落的感觉。
师(板书:失落):你有话对他们说吗?
生10:我想对他们说,我爱你们。(低下头去)
师:够了,四个字,伴着眼泪在飞。
生11:我心里真的很难过。(哽咽)
师:你仿佛有种什么感觉,孩子?当这五个人全部被你画去,特别是最后两个人被你突然画去的时候,你自己仿佛到了哪儿?仿佛到了什么地方?
生11:(眼泪夺眶而出)地狱。
(教师板书:地狱)
师:而跟地狱紧紧连在一起的是什么?(稍等)是黑暗。跟地狱紧紧连在一起的是什么?是恐惧。(板书:黑暗,恐惧)(对该生)是的,你没说,但是,我能理解你的感受。
师:(对另一生)孩子,你说。
生12:我感到心里面很绝望。(擦去眼泪)
师:绝望。绝望。(板书:绝望)当你怀揣着绝望之情的时候,孩子,你再看看你的那支笔,那还是一支笔吗?那支笔仿佛变成了什么?
生12:这是刀。
师:变成了一把把的刀。笔成了刀。(板书:笔成了刀)一把锋利的刀,这把刀在剜着你心头的肉啊。
师:(对另一生)孩子,你说。
生13:(抽泣)老师,我现在有一点埋怨你。为什么要把这五个人名字全部都画掉?(坐下)
师:问得好。是啊,我知道你在责怪老师,是吗?是的,但是,孩子,请你站起来,我相信,你会明白的。老师只想问你一下,你最后把谁画去了?
生13:(沉默一会儿)最后把奶奶……
师:最后把奶奶画去了,是吗?当你最后把自己的奶奶画去的时候,你的脑海里浮现的是你奶奶的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者一个怎样的情境?或者一段怎样的故事?
生13:(抽泣)我看到了我奶奶去世的时候,我妈妈在旁边说,奶奶只是睡着了,不是真的死了。(哭)
师:你想到了你奶奶离你而去的那一幕。是的.。(对另一生)孩子,你跟大家说一说,最后你把谁画去了?
生14:我最后把妈妈画去了。
师:把妈妈画去。当你把你妈妈画去的时候,你的脑海里边浮现的是你妈妈怎样的画面?跟你怎样在一起的那段生活的场景?
生14:(声音嘶哑)我想到了我妈妈在我开心的时候,陪我一起笑;然后呢,在我伤心的时候,抱着我一起哭;然后,教我怎么去面对困难。
师:孩子,请你永远记住妈妈留给你的这些细节——当你高兴的时候,妈妈曾经跟你一起笑过,笑得那样的开心,那样的爽朗;当你难受的时候,当你掉泪的时候,妈妈抱着你,一起陪你哭。这就是你的妈妈。
(学生用纸巾拭泪)
师:(对另一生)孩子,你来说说。
生15:我最后画去的是我爸爸。我爸爸他很爱我。(哽咽,说不下去)
师:是的,我相信。最后一个画去的,在你心中的分量一定是最重最重的。是的。在你的心目当中,爸爸是最爱最爱你的。所以当你把爸爸两个字画去的时候,你的脑海里边想到过什么?想到过你爸爸的什么?
生15(抽噎):我想到我爸爸每天早出晚归……然后……然后每天都很少睡觉,但他还很体贴我。
师:孩子,记住你的爸爸,一个每天都要早出晚归的爸爸,一个每天睡得很迟很迟的爸爸,一个每天带着疲惫、带着倦色,依然深深地关心和疼爱你的爸爸,请你永远记住他。
(教师轻轻拭泪。静场)
师:好,请同学们趴在桌子上。(静默半分钟)就二十分钟的时间,残酷,痛苦。我们仿佛一下子从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跌入了凄风苦雨的夜晚;我们仿佛一下子从鸟语花香的春天,走进了冰封大地的冬天;甚至我们仿佛从天堂掉进了地狱——短短的二十分钟时间。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有五个你最爱最爱最爱的人,在这一刻,被你一一画去了。
(学生频频拭泪)

 

第三部分:写,倾听自己最隐秘的心灵之声

 

师:请大家抬起头。但是孩子们,这一切根本就没有发生过呀!他们依然在你的身边,他们依然好好地活着,你为什么要哭?你为什么要那么伤心地哭?为什么?你们想过吗?(有学生举手)不着急,请把手放下。我相信,这一幕,会在你的心中,留下很深很深的印记。那么就请你拿起笔,再换一页稿纸,把刚才发生的那一幕,用你的文字,原原本本地把它记下来。从上课的第一分钟开始,老师说了什么,你做了什么,在你做的过程当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的同桌,你的伙伴,你要好的朋友,其他的同学,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在说些什么?他们有一些怎么样的表现?当你面对这五个最爱的人的时候,当你一次又一次地将他们画去的时候,你的手,你的笔,仿佛……当最后两位被你画去的一刹那,你脑海里边冒出的又是怎样的画面,一段怎样的故事?孩子们,把所有的这一切都用你的文字记下来。给大家十五分钟的时间。好,开始。
(学生开始习作,教师巡视。)
(18分钟后)
师:好,孩子们,时间到了。请把手头的笔都放下,好吗?那一幕已经过去了。二十分钟的那一幕,几乎让我们每一个孩子都掉了眼泪的那一幕已经过去了。但是我说它没有过去,因为它留在了我们另一张洁白的稿纸上面,留在了我们每一个同学用自己的心声、用自己的文字把它记录下来的稿纸上面。尽管不堪回首,但是还是让我们再回一次首。(对一生)来,孩子,请你上来。
师:我请她再带着大家一起回首刚才的那一幕。请大家把笔放下,放松,凝神,然后是倾听。好的,请你开始。
生1:(读)
    老师让我们在一张洁白圣洁的稿纸上写上五个(师提示:读得慢一点,行吗?)我们最爱的人。
    我犹豫着,因为在这偌大的世界上,爱我的人很多,我爱的人很多。我心里落下了一块阴影。直到写下了十个汉字——妈妈,爸爸,外婆,外公和奶奶。老师说,我们写下的不只是十个汉字,十个符号。
    对啊,我们写下的是亲人给我们的爱,是我们之间的情感。这纸上的那十个字,此时此刻,我感觉它们的周围散发着圣洁的光芒。随后,老师让我们画去一个。我心里的阴影开始扩散,随着的是一丝无奈。不过我还是画去了我的奶奶。毕竟我已经很长时间没和她接触了。
    就这样,老师让我们不停地想,想我与这些亲人之间杂碎的片段;老师让我们不停地说,说我内心真实的感受;老师还让我们不停地流泪,流着略带咸味的眼泪。真的,我们哭了。直至画去最后一个汉字。不,它不仅是个汉字,还是一段真挚的情感。汉字周围圣洁的光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黑暗。阴影笼罩着心房,心里充满了恐惧、惆怅与孤独。
    来到这儿之前,我还与他们欢声笑语,感觉飞在天堂;仅仅二十分钟,我便一片茫然——我在哪儿?在茫茫的沙漠吗?我在哪儿?在茫茫的雪山吗?不,我由天堂坠入了地狱,全身被阴森的气息包裹了。
    老师,你知道我们的感想吗?你知道,在你令我们画去名字时,我们的手是怎样无奈吗?你知道我们流的眼泪夹杂着怎样的东西吗?或许,这一切的一切连我自己也无法回答。
    老师说,这些都是过去了,你们的亲人还在你们身边。我不知从哪儿来了一阵喜悦,从哪儿飞向了天堂。最后,我把它们化成了文字,写在洁白的稿纸上。
(全场鼓掌)

师:(让生1留在讲台上,对生2)孩子,你鼓掌了,是吧?你为什么鼓掌?
生2:因为我觉得她讲得太好了,跟我有同感。
师:哪儿有同感?
生2:同感就在她觉得,她在来这儿之前,跟家长们,跟她的亲人还是欢声笑语,像飞在天堂一样,而仅仅二十分钟以后——
师:(对生1)你说过这个话吗?说过?很好。
生2:而仅仅二十分钟以后,她又像坠入了地狱一样这种感觉。我觉得我也有这种感觉。
师:她还有几种感觉,你还记得吗?她说坠入了地狱,后面还有好几句写她感觉的话,你还记得吗?
生2:好像她后来又飞向了天堂。
师:是啊,那是在之后。而那几句话你可能忘记了,但是有一种感觉在,是吗?好的,请坐。真好。(对另一生)你也鼓掌了,是吗?
生3:我觉得我也和王馨有同感。她说她十分地恨老师,我也觉得我也十分地恨老师。
师:你可以把恨老师写进去,孩子。
生3:因为为什么我写这五个最爱的人,而又要把它画去呢?爱是留在人们心里的,(师:是)不是写在纸上的,(师:对)我们只要真诚地去爱每一个人,他们就会爱我们。(师:是)而老师却无缘无故地让我们不去爱他,这是错误的。
  (全场笑,掌声)
师(对生3):孩子,你把这些话赶紧记下来,好吗?你刚刚说过的这些话,赶紧记下来。多好的语言!只有最真实的语言,才是最美的语言。
生4:我记得刚刚王馨还说过一句话,就是她仿佛看见了五个名字旁边都闪着耀眼的光环。(师:是)我也有这样的同感——
师(对生1):你说过这个话吗?有?好。
生4: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非常爱的人,可是突然老师又让我们画去这五个人,我觉得特别的不理解,就是为什么爱一定要把它画去呢?
师:你会理解的。但是,你应该把你现在,此时此刻的最真实的想法写到你的文字上,你刚才写了吗?写了?很好。还想请她(生1)再读一遍吗?
生:(点头)想。
师:好,我们请她再读一遍。(对众生)你们干什么?你们可以干什么?
生(齐声):写下来。
师:对。不用我说,你们都明白了。拿起笔。是的,你可以记录。也许,那是一种你心里有的感觉,却说不出来的;也许,你有了那种感觉,你也找到了属于你自己的文字,但是当你听到了她刚才的这一番话语之后,你突然觉得她的感觉比你更加细腻,更加准确,更加深刻;也许,是在刚才的过程当中,你自己不曾感觉到的,其实不是不曾感觉,而是这种感觉被你埋得很深很深,然而听她那么一说,听她那么一读,这种感觉就像泉水一样从地底下汩汩地涌了出来。你可以记。准备。(对生1)请你再读一遍。
生1(读):
    老师让我们在一张洁白圣洁的稿纸上写上五个我们最爱的人。我犹豫着,因为在这偌大的世界上,爱我的人很多,我爱的人也很多。我心里落下了一块阴影。直到写下了十个汉字——妈妈,爸爸,外婆,外公和奶奶。
    老师说,我们写下的不只是十个汉字,十个符号。对啊,我们写下的是亲人给我们的爱,是我们之间的情感。在纸上的那十个字,此时此刻,我感觉它们的周围散发着圣洁的光芒。——
师:请注意听,请注意听。(对生1)你把刚才哪句话再读一遍。
生1(读):此时此刻,我感觉它们的周围散发着圣洁的光芒。
师:是的。此时此刻,我感觉它们的周围,这十个字的周围,这五个最爱的人的名字的周围散发着圣洁的光芒。是啊,文字不是躺在纸面上的符号,文字它是有生命的。当你的心灵敞开的时候,它是会跟你说话的。(对生1:继续)
生1(继续读):
    随后,老师让我们画去一个。我心里的阴影开始扩散,随着的是一丝无奈。不过我还是画去了我的奶奶。毕竟我已经很长时间没和她接触了。就这样,老师让我们不停地想,想我与这些亲人之间杂碎的片段;老师让我们不停地说,说我内心真实的感受;老师还让我们不停地流泪——

师:注意,三个“不停”。“老师让我们不停地想,不停地说,还让我们不停地流泪。”真好。
生1(继续读):——流着略带咸味的眼泪。真的,我们哭了。直到画去最后一个汉字——
师:稍等。请注意,孩子们。请注意这几个字——“真的,我们哭了”,“真的,我们哭了”。很朴素的语言,却让人的心头为之一颤。所以有的时候,你不要以为堆砌了各种华丽的词藻的语言就是好的语言。不是的。有的时候,最平淡的语言,最朴素的语言,可能是最打动人的语言。
生1(继续读):
    ——直至画去最后一个汉字。不,它不仅是个汉字,还是一段真挚的情感。汉字周围圣洁的光不见了——
师:回应了。跟前面呼应了。前面写下这十个汉字的时候,它们的周围有一层圣洁的光芒。而此时此刻,光芒却没有了。
生1(继续读):
    ——取而代之的是一片黑暗。阴影笼罩着心房,心里充满了恐惧、惆怅与孤独——
师:三个,三个词。心里充满了——(对生1)再读一遍。
生1:心里充满了恐惧(师:恐惧),惆怅(师:惆怅),与孤独(师:孤独)。
师:第一感觉是恐惧,这是第一反应;第二反应是——(生1:惆怅)惆怅;第三反应是——(生1:孤独)孤独。这是自己内心最真实的体验。
生1(继续读):——来到这儿之前,我还与他们欢声笑语,感觉飞在天堂——
师:这是对比,孩子们,这是她在对比。她回想刚才在进课堂之前的心情,再拿这份心情跟现在的心情相比较,你会有一种什么感觉呢?幸福的会更幸福,而痛苦的会更痛苦。这就是对比的力量。继续。
生1(继续读):
    ——仅仅二十分钟,我便一片茫然——我在哪儿?在茫茫的沙漠吗?我在哪儿?在茫茫的雪山吗?不,我由天堂坠入了地狱,全身被阴森的气息包裹了。老师,你知道我们的感想吗?你知道,在你令我们画去名字时,我们的手是怎样的无奈吗?你知道我们的泪夹杂着怎样的东西吗?或许,这一切连我自己也无法回答——
师:是的,她不仅在问老师,她更是在问她自己。只有这样的文字,才能够真正打动人心。
生1(继续读):
    ——老师说,这些都是过去了,你们的亲人还留在你们身边。我不知从哪儿来了一阵喜悦,从那儿飞向了天堂。最后,我把它们化成了文字,写在了洁白的稿纸上。
师:(对生1)谢谢。同学们,接下去你们应该干什么?知道吗?干什么?对,修改。
(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师巡回。四分钟后)
师:好,请停下笔。我再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她修改以后的文字。请大家把笔放下。(对一生)这位孩子,来,你上来。(该生轻声说自己未写完)没事,你写到哪就读到哪。(对大家)她还没有全部写完。没事,你已经很不容易了。因为不到二十分钟的时间,你已经写了将近500个字。(对大家)好,我们听好了,(做拿笔姿势)干什么?你可以干什么?(学生开始拿笔准备记录)对,对,很好。
生5(读):五个?我一愣,继而又笑了——
师:(对生5)不着急。(对大家)“五个”后面是一个大大的——(生:问号)。问号,是。你看,这是她下笔的第一句话。五个?问号。(对生5)开始。
生5(读):五个?我一愣,继而又笑了。写下五个我最爱的人,很容易。我略一思索,就按老师的要求写下了五个我最爱的人——
师:(打断)不着急。“写下五个最爱的人很容易”,孩子们,千万不要小看“很容易”这三个字。正是由这个时候写下的“很容易”,引起了后面的很不容易。很好。
生5(继续读):
    ——写下了五个我最爱的人——妈妈,爸爸,外公,外婆和表妹琪琪。我放下笔,轻松悠闲地听老师的下一个步骤——
师:“轻松悠闲地听”,还没进入角色呢。
生5(继续读)
    ——“画去一个。”老师不紧不慢地说。我提笔就画掉了表妹琪琪,一点儿也不犹豫的。琪琪这个小不点有时真是挺烦人。画掉之后,我有点后悔。想起了她对我撒娇,而且还装哭的情景。不过比起其余四个人来,只好对不起你了——
师(打断):不着急。你看,非常好的一种写法——先抑后扬。先说否定她的理由,再说难以割舍她的理由。我们请她再读一遍。
生5(继续读):——我提笔就画掉了表妹琪琪,一点儿也不犹豫的——
师:注意听——“一点儿也不犹豫的”。
生5(继续读):
    ——琪琪这个小不点有时真是挺烦人。画掉之后,我有点后悔——
师:“有点后悔”。
生5(继续读):
    ——想起了她对我撒娇,并且装哭的情景——
师:想起了撒娇、装哭,多可爱的一个女孩。
生5(继续读):
    ——不过比起其余四个人来,只好对不起你了——
师:话锋又一转。峰回路转,一唱三叹。
生5(继续读):
    ——“再画去一个。”老师又开口了。我咬着笔尖,想了一会儿——
师:注意——“咬着笔尖,想了一会儿”,尽管她没有真咬,我相信,她是在用心咬。
生5(继续读):
    ——画去了外婆。我突然很想跑到教室外面去大哭一场。外婆,从一岁时就开始带我,直到我五岁时上小学。我很郁闷——
师:“很郁闷”。
生5(继续读):
    ——干嘛一定要非要做一个如此痛苦的抉择呢?我刚放下笔,就听到同桌的抽泣声,他刚刚画去了奶奶——
师:注意,她写了同桌的反应。这叫渲染。
生5(继续读):
    ——他刚画去了奶奶,正沉浸在痛苦之中。“再画去一个。”依然是很平静的声音。有没有搞错——
师:“依然是很平静的声音”,其实已经很不平静了。
生5(继续读):
    ——有没有搞错?如果不是上课,我想我早就跳起来并且尖叫了。我非常艰难地开始分析:妈妈?不行,是妈妈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的。妈妈是我生命中睁开眼睛第一个看到的人。妈妈那不化妆的脸总是堆满了微笑。爸爸?不行。爸爸喜欢宠溺地喊我“小丫头”,爸爸喜欢给我买下一切我喜欢的东西。外公?大概只能画掉他了吧?我缓慢地移动着细细的笔尖——
师:“缓慢地移动”,孩子们,注意听,“移动”这个词,(做艰难移动的手势)“移动”这个词。很轻的笔啊,很细的笔尖,然而在这儿却成了“移动”。
生5(继续读):
    ——任它像一把小刀一样割着我的心。眼前又是那个阴冷的清明节,灰色的墓碑前放着一束白色的百合——
师:画面出来了。画面出来了。
生5(继续读)
    ——眼中总有一些温热的液体在打着旋。(轻声说:就写到这里)
师:好。就写到这儿,已经足以让人感动了。我想应该会有掌声的。
  (全场鼓掌)

 

第四部分:悟,点亮习焉不察的成长之思

 

师:好的,孩子们,把笔都放下。这就是文字的好处,这就是文章的力量。当它那么准确、那么细腻、那么传神地把刚才发生的那一幕,永远地保存下来的时候,孩子们,一年以后,十年以后,当你也做了爸爸妈妈的时候,你回过头来,你再去看——在2006年的10月29日的上午,你曾经上过那么一堂课,你曾经对自己那样说过。是的,假如刚才发生的这一幕、你所记下的那一段文字,请你为它起一个题目的话,孩子们,你打算把它叫什么?
生1:我打算把它叫做“圣洁的爱”。
师:圣洁的爱。(板书:圣洁的爱)
生1:因为我们每个人如果都会失去爱的话,心灵会一片空白,心会像一片死寂一样。就像沉入地狱。
师:说得好。“圣洁的爱”。这是他起的题目。你们呢?
生2:我准备取的题目是“舍去爱”,然后一个大大的问号。
(师板书:舍去爱?)
生2:因为我觉得在世间最难以割舍的就是亲人和朋友对自己的爱。假如把这些爱全割舍去了,会感觉自己的心里空空的,就像人没有了灵魂一样,只剩下了一个空空的壳在那里,那活在这个世上有什么意思呢?
   师:是的,孩子,你长大了。眼泪让你长大了。是的,你曾经拥有那么一份爱,但是它们像空气一样的平常,它们像阳光一样的平淡,你可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但是,今天你却开始思考,你思考人生的爱,所以在你的生活当中多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你长大了。真好。这是她的。你们的呢?
   生3:我取的题目是“天堂和地狱的一刹那”。
    (师板书:天堂和地狱的一刹那)
生3:我取这个题目的理由是,我们在画去每一个人的名字的时候,那个速度非常的快,而从天堂掉进地狱的速度也很快。那一刹那自己就变成了一个魔鬼,从人一下子变成了空空的。
师:是。所以由这一刹那,能体会到了爱对你的人生是多么的重要。老师相信,你会珍惜的。你也长大了。
生4:我取的题目是“爱的力量”。(师板书:爱的力量)因为我觉得爱的力量是很大的,它能让我们流泪,让我们联想,也能让我们写出很多自己内心不能说的话。
师:是的,这是你最真实的体验。所有的这一切都是爱的力量。
生5:我取的题目是“最真挚的泪水”。
(师板书:最真挚的泪水)
生5:我从小到大很少哭,哭的话一般都是因为爸爸妈妈打我,打得非常疼的时候我才会哭。一般情况下,再哭也就是因为灯光或者灰尘掉到眼睛里才会哭。很少很少就是说有一种想哭的冲动。今天是第一次。所以我取这个题目。
师:好。孩子,今天是第一次,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叫“最真挚的泪水”。真好。这是她的。
生6:我选了两个名字,第一个名字是“亲情的名字叫天堂”——
师:“亲情的名字叫天堂”。(板书这个题目)
生6:或者是“亲情——引领我们飞向天堂的东西”。
师:还有一个名字是——
生6:亲情——引领我们飞向天堂的东西。
(师板书:亲情,让我们飞向天堂)
师:“东西”二个字就不要了,“亲情,让我们飞向天堂”。为什么?
生6:因为我认为,天堂它是很快乐的,而亲情正是带给我们不尽的快乐。
师:是。你刚才的文字已经告诉了你的一切理由。
生7:我取的名字叫做“爱的抉择”。
师:“爱的抉择”。(板书这个题目)老师想问你一下,你为什么不用“选择”这个词,(板书:选择?)而要用“抉择”?
生7:我用“抉择”是因为选择一个东西很容易,可以随我们的喜好去选,而抉择非常艰难,我们要从五个我们所爱的人里面一一画去很多人,让我们感到很难过。
师:是的。你不但懂得了“抉择”的内涵,也懂得了人生和亲情的意义。孩子,你也长大了。是啊,孩子们,几乎在我们每一个起到的题目当中,都包含了一个字,那就是——(板书一个大大的“爱”字)
生(齐):爱。
师:是的。“爱”就一个字。但是,这是一种怎样的爱?这是一种圣洁的爱,这是一种让我们能够为之流下最真挚的泪水的爱,这是一种叫做“天堂”的爱,这是一种能够把我们带向天堂、能够给我们以无限力量的爱。今天,在这样的爱的面前,我们每一个同学都经历了一番抉择,都感受了一番抉择,也都思考了这一番抉择。我很高兴,我也很感动。最让我高兴,最让我感动的不是你们写下的文字,而是你们流下的泪水。因为,你们真的长大了。

王崧舟《亲情测试》作文教学课堂实录——提高习作指导的有效性

如何有效的开展作文教学


李朝辉 2016-09-08 分类:教学反思


 

如有效的开展作文教学

      教学以来,我校的作文教学面临非常窘迫的现状,一是教师不知道如何去上作文课,二是学生提到作文难,作文整体质量差,精品少。一是因,二是果。下面所说是我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是否对你有所帮助? 


一、 作文教学的目的是什么? 
我认为作文教学一是提高学生应考的分数,这也是我经常所谈的学生作文只要能打动作文批改者,就能得高分;二才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个人认为作文教学的这两个目标一个是短期目标,一个是长期目标。当然,这两个目标是不可分的,学生应考作文得分较高,可以说明这个学生写作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反之,如果说学生的作文能力较好,那么就不担心学生考试中的作文不能得高分。 


二、 作文教学目的的实现 
1、 教师应该给作文分好类。 
我是这样为学生分类的:从形式上分,可以分为写人、写事、写景、写物、想象作文、应用文、读后感。从表达主题上可以分为很多种,但从打动作文批改者这个角度来说,我分为了两个大类,爱和环保。表现“爱”的作文:爱“地”,如爱家乡,爱学校等;爱“人”,如爱教师,表现师生情的,爱家人,表现亲情的,爱朋友,表现纯真友情的;爱国,展现新时期少年新风采的;写国家重大事件的,如奥运、5.12汶川等。环保作文多是以想象作文的方式来展现。 
作文的分类,教师可以去更深一层次地思考,我所分不一定是全面的、正确的。这两种分类方法,我建议教师在教学中明确给学生提出第一种,阅读教学中多提及第二种,因为第二种分类与我们平时的语文阅读教学能更好的结合。 
2、作文教学贵在平时阅读教学。 
作为中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都有一个落脚点,那就是写。“写”应该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之中。一般的来说,每次新课结束后,根据课文特点都应该让学生有目的地写,写一个片段,写一句话等。当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有方法方面的指导。 
我这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这样一些写作方法: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表达出自己的爱与恨;通过自己的五官感受,恰当运用修辞方法和想象写出景物的特点,写出自己所感或者自己体会到的哲理;写景作文中多用比喻、排比、拟人的手法,赋予对象生机。想象作文多与爱与环保的主题相结合,如假如我有一根金手指,我为病残的人送上健康,这是小爱;为战争中的孩子送去关爱,呼吁和平,这是大爱;我为沙漠送去雨露这是环保。这里好像扯远了,呵呵,话归正传。上面的几个写作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应该一个一个去落实,如课文中有外貌描写的,无论课文是一篇什么样题材的课文,作为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去品味作者外貌描写的手法,并有针对性地练笔。 
只有上好了阅读教学中的“重点词、句、段”,才能有我所说的针对性练笔,才能说到作文的立意、主题、选材、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 
3、重视学生的积累。 
词语、句子是构成作文的重要要素,我在上课中发现学生经常词不达意,句子不优美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一现状,我煞费苦心。我的做法是成立班级图书角,让学生多读书,并且自主积累优美词句,这也可以让学生记住一些“故事”,对学生作文大有好处。二是教师根据作文有针对性地、分类地让学生积累。记得上六年级的时候,我常常在晨会时在黑板上写上许多优美词语、句子,与学生互相品析后,让学生抄写在积累本上,并且要求学生能写入或者改入自己的作文中。在品析时,很多的时候,我会系统地融入修辞、句式、关联词、病句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4、上好作文课 
我的作文课是师生批改作文和赏析作文的一个过程。 
根据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我“发明”了“八读法”修改作文。作文是学生改(自己改→同桌改→组长改),此前要教给学生一些基本修改号的用法。在学生改后,我粗略翻一下。所说与学校教导处规定相违背。学生能改作文还不能写作文吗?有效就做,规定不一定适用。 


先说一说我的“八读法”。 
一读改字:学生集中纠正作文中的错别字; 
二读改词:换去不恰当的词。 
三读改句:修改病句(用错的标点也在此列),给句子换个说法,主要是修辞方面的。 
四读改段:详略得当,简单地说是主要的多写,次要的少写或不写。 
五读品优美词句。 
六读品修辞。 
七读品写法。 
八读品主题。 


一到四读以改为主,五到八读以品为主。一般的来说,成绩差一点的可以做到三读,后面的几读主要是在交流中进行。作文改后,学生与教师一定要交流,师生间相互赏析,发表看法。“八读法”让学生明确了每一步做什么,在交流中,有所说,不仅仅是一个好差的评价,还能说出好差的原因。“八读法”还是一种赏析范文的方法。这种做法,涉及到一个分组的问题,我建议以四人小组为宜,成绩好中差搭配。 
以上是我个人在面对学生作文时的一些做法,记得我带的一个班级,在这种方法下,一期下来,学生作文水平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这不是自吹的,考试下来,全班70来人,作文最低分19分,与最初刚接这个班的作文水平相比,我倍感欣慰。学生应考都不怕了,作文能力不就提高了?当然,这里面,还有学生作文技巧的问题。不妥的地方望留言批正。


王崧舟《亲情测试》作文教学课堂实录——提高习作指导的有效性

关于情景作文教学法的一些体会


李朝辉 2016-09-08 分类:教学反思


 

 

 

作文教学对于老师来说是一件头痛的事,而学生对于写作也是一件苦差事。苦于没什么可写,苦于不想写。要么为了完成老师交的任务就写些空话,大话。记些流水账,缺乏真情实感。面对这样的情况,有什么好的办法呢? 

     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除了要让学生多看书,多写之外, 老师的引导也是非常重要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要让学生多观察,多感受。让学生产生想写的兴趣,这样学生的作文才能有写的内容,才能写好。作文教学不能流于形式,要精心地创设情景,或者灵活地运用情景进行作文教学,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解决学生想“写”的问题, 

     活动是儿童的本能,好动是儿童的本性。一个哲学家也曾说过:“当我们顺应人的天性来做事的时候,一切将变得非常简单。”作文的材料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当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的时候,他们就有了写作的材料了,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燥,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生活世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如果把写作活动当做是多彩生活的一个延续,那么就会焕发出写作的无穷动力。

所以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要善于利用生活情景进行教学,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述。下面我讲一个事例,谈谈我对情景作文教学的灵活处理。

      上学期的一天上午,我上第一节课的时候,天气突然大变,乌云密布,眼看一场暴风雨就快来到,教室里一下就变暗了,学生的注意力也转移了,就算我提高嗓门儿,多次提醒同学们要认真听讲都无际于事。这时天越来越暗,大风摇曳着树枝,也摇曳着孩子们的心,雷声大作,孩子们完全被外面的情景所吸引,我根本无法上课了。这时我灵机一动,就停下来不讲课了,让孩子们尽情地看着窗外,让他们观察,边观察边问边讲,之后又叫他们在小组内交流,说说刚才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给他们带来的感受,把他们所看所闻所想统统说出来。于是孩子们七嘴八舌说开了,有的用上歇后语“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有的说“春雨贵如油”,有的说“倾盆大雨”……我又叫他们发挥想象,想想雷公公为何大吼啊?雨姑娘为何来到啊?大地万物在一段时间的干渴之后将会怎样啊?等等。一二十会钟后雨停了,我又让孩子们看看那些树叶,大山变得怎样了?之后让孩子们把那天的情境写下来,结果是平时那些没什么可写,写不来什么作文的孩子也写得不错。

由此看来,要想让学生有东西写,情境教学是不错的方法,同时也要让孩子们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生活中处处都有情境,要让学生学会观察,体会。

从这个事例中,我深深地感觉到作文教学千万不要拘泥于形式,要灵活运用情景对学生进行作文引导。生活之中处处有情景,关键是老师要善于运用情景,创设情景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

情境教学是一种体验诱导,让学生的身心充分融入到情境之中去,以激发学生写作的动机,产生想说想写的念头,让学生写真实的东西,这样才会写出情真意切的内容来。叶圣陶先生在《对于小学生作文教授之意见》中指出,“小学生练习作文之要求,惟在理真情切而意达”。“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撰作。”对此我深有感受。

我班上有一位不会写作文的孩子,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开始写起。有一次,我和他打乒乓球的时候,我便趁机边打边讲如何写作文,边描述我和他打球的情境,乐得他大笑。之后叫他写出来,写得不错,我写下了赞扬他的评语,又口头再次表扬他,用手摸他的脑袋,只见他乐成一朵花儿似的,灿烂无比。这种肯定的诱导激发起了孩子们的写作热情,很多孩子因为我的鼓励性的评语,都盼望着早点发作文本,以便有老师新的肯定性的评语。看着孩子们开心,老师的心也受到了鼓舞。

 我想善于利用情境,创设情景进行作文教学法,加上老师的正确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多读多写,他们的写作水平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王崧舟《亲情测试》作文教学课堂实录——提高习作指导的有效性

怎样提高习作指导的有效性


李朝辉 2016-03-30 分类:教学反思


小学生的习作(写话)是从无到有、从有到不断完善的创造过程,犹如一个生命的孕育、诞生和成长。所以,我们应该也必须像一位母亲对待自己的婴儿一样对待小学生的习作(写话)。这是教师对小学生习作应抱持的态度。有了对小学生习作的科学认识和正确态度这个前提,我们再来探讨怎么指导更有效。

  写前指导定位准确、“显”“隐”互补。

要不要写前指导?毫无疑问,要!问题的关键在怎么指导。

1.写前指导要定位准确。写前指导的作用是什么?是启动、是唤醒,启动学生“我要写”的引擎、唤醒学生“我要写”的内容。让学生有动笔写的冲动,愿意写、有东西写,是写前指导的核心。至于“怎么写”不是写前指导的主要任务,因为,一方面“怎么写”不是一时之能事,而是“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涓涓细流;另一方面“怎么写”讲得越多越细,学生心里就越怵,越怵就越写不了。更何况,许许多多“怎么写”的指导,要么是“假虚空”如,写“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就是要“仔细观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和感受写具体”,写“我喜欢的水果”就要求“把形状、颜色、味道、感觉写具体”,写“印象深的某某”就要求“把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表情写具体”等;要么是“高大上”如,“场景描写”就要像《红楼梦》一样写“人物速递”、像《羊脂球》一样写“刻画镜头”;写“再现画面”就要“能打动人心”,仿佛在教师眼前的不是小学生而是莫言!

那是不是说写前就不需要指导“怎么写”呢?非也!“怎么写”的指导要把握时机。一是在阅读及阅读教学中向作者学习“怎么写”;二是写前指导时将其“隐”起来(存在教师心中),待学生写出来了再“显”出来,因写而教“怎么写”使学生在原作水平上更进一步。

2.写前指导并不只在写作课上。那种以为写前指导只属于写作课、阅读教学只是教学生阅读理解的观念,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不啻缘木求鱼。

广义地说,写前指导包括:(1)平时观察世界,即观察、思考和记录生活。(2)平时自主阅读,即努力做到阅读面广、阅读量大、阅读品位搞和阅读思考能力强。(3)平时阅读教学,即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以课文为例子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换言之,阅读教学要教学生读懂“写什么”更要读懂“怎么写”,将学习阅读与学习表达整合起来。无读不写、向读学写,才是指导小学生习作的常态,是根本的、长效的法子。更何况,狭义的写前指导还有风险,常常限制学生自由思想。试想,没有自由思想哪能自由表达?没有自由表达哪能认识自我?没有认识自我哪能认识乃至创造世界?

单就习作课上的写前指导而言,要短、活、趣。用时短,教师用最短的时间让学生开动脑子打开思路;形式活,或创设情境(在情境中自然生成写作内容或写作情感),或阅读材料,或观看影视漫画、或扫描微博微信、或谈话讨论、或想像再现,或综合运用上述诸法等,只要能“启动”能“唤醒”就行。只有形式灵活多样,方能趣味盎然,学生情绪来了、思路开了、内容有了,就动笔写吧。

  写中指导“私密”,个体指导与“情报”收集并重

写中指导,教师要做两件大事,一是个体指导,二是收集情报,为写后指导奠定基础。

1.个体指导是私人定制。在学生静悄悄写作的过程中,教师要静悄悄地潜入到需要帮助的学生身边,给予他们秘密的贴心指导——私人定制。至于这些需要“特别的爱”的学生,教师应该了如指掌;一方面,对于习作,哪些学生需要手把手地教,要心中有数;另一方面,对于此次习作,那些皱眉头、咬笔头、抬起头久久不能下笔的同学,八九不离十期待老师快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我”了。此时,老师若悄悄走到其身边,像悟空总能在唐僧遇难的危急时刻从天降一样,帮助学生指点迷津、逢凶化吉,该多好啊!学生既不失面子,又不失信心。

2.班内巡视收集情报。在学生地写作过程中,教师还要静悄悄地巡视,用“火眼金睛”发现典型,以备写后指导中用作范文。这里说的范文并不都是写得好的习作,而是能拿来“说事”的例子,包括三类:第一类当然是优秀习作——体现本次习作训练要求的,要求原本“隐”在老师心中,此时可以“显”出来了;第二类是待改进习作,即在某一方面需要改进的习作;第三类是“开小灶”习作,即需要再单独辅导的习作。情报收集越准确、充分,写后指导才会越有针对性、越富成效。要做到这一点,除了教师在巡视中要有足够的敏感,关键还在平时备课的功夫。在备课中,教师吃透此次习作的目标要求、学生习作的优势劣态、学生从阅中汲取的那些“怎么写”的营养。从这个意义上说,习作指导的功夫在课外。

  写后指导有针对,实现学有所获

学生的习作写出来了,情报也收集到了,写后指导就“有米下锅”了——针对情报中的三类习作,师生评议,给出具体改进意见。

第一类,优秀习作。优秀在哪里,要让学生明白,而且这个优秀一定要与本次习作的训练重点有关。这个训练重点先前可能是“隐”起来的,现在可以从学生的习作中挑明,这对学生来说无尚荣光。

第二类,待改进习作。在哪里需要“改进”、怎样“改进”,可由老师或学生示范。学生习作之后,最希望得到两件宝:一是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认可;二是得到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比如,你说我写得不够具体,那你教我一二招,让我能把它写具体。可叹的是,这样的老师不多、情况常常是这样的,老师要么“失语”,如,点名张三同学评、李四同学评,张三李四评完老师没话了;要么“失当”,害了习作。

第三类“开小灶”习作。当然不能让学生的缺点暴露在大庭广众下,尊重学生比指导学生重要一万倍。换言之,学生写不写某一篇习作对他的人生可能不会有什么影响,但是,你尊重不尊重他,可能会影响他一辈子。怎么指导?下课后“秘密会见”。

当然,不管是优秀习作,还是待改进习作,在点评时都要将“这一个”上升为“这一类”、将对“这一个”学生的教学转变为对“这一类”学生的教学。只有这样,老师点赞某生而不引发同学忌妒、批评某生才不至其面子。唯其如此,老师与某生的对话才是面向全体的教学,即某生的优点或不足已然成为全体学生的优点或不足,从而实现共同进步。

王崧舟《亲情测试》作文教学课堂实录——提高习作指导的有效性

有人说

教书是一场暗恋

费尽心思去爱一群人

结果却只感动了自己


有人说

教书是一场苦恋

费尽心思爱那群人

终究他们会离你远去


可即便如此

依然有那么一群人,

日复一日

坚守着一块黑板,

三尺讲台

任世界喧嚣,

任年华苍老

用自己的平凡与伟大

放飞出一个个年轻的梦想

——致敬教师节


衷心地谢谢你 ,亲爱的老师

2016-09-09 读文摘精选


微信号:dzwz999《16/9/9期》● 传播正能量,分享大智慧来源:文/竺子 朗诵/林杉编辑:读文摘精选转载须注明以上信息3:40我衷心的谢谢你来自读文摘精选前言:


9月10日是教师节,在这个感恩的节日,


衷心的祝福天下所有为人师表者节日快乐,身体健康,永远幸福!


当我走近你       我只想采一簇五瓣丁香        而你给了我丁香花雨

当我走近你       我只想采一缕紫藤花         而你给了我紫藤瀑布

当我走近你       我只想采一枚鸢尾花         而你给了我鸢尾花森林

当我走近你       我只想采一株熏衣草         而你给了我熏衣草怒放的山

当我走近你       我只想采一束紫罗兰         而你给了我紫罗兰覆盖的沙滩

当我走近你       我只想采一朵蓝莲花         而你给了我春暖花开的大海......

 

http://s4.jsyxw.cn/yanxiu/club/t/19/77/Img787719_t.jpg

王崧舟《亲情测试》作文教学课堂实录——提高习作指导的有效性

王崧舟《亲情测试》作文教学课堂实录——提高习作指导的有效性

 

王崧舟《亲情测试》作文教学课堂实录——提高习作指导的有效性

http://s3.jsyxw.cn/yanxiu/club/t/06/58/Img735806_t.gif

http://www.china-le.com/flash/a.mp3

家长亲朋阅:此条微信告诉你军校生活全

 

 捍卫自己的理想,不因别人否定而退缩。

从错误中学习,并继续向前迈进。

“父母只是把孩子带入今世的生活,而教师则把他带入来世的生活”。

读过很多书的人,如果他不会用书上的知识,仍可能是只驮着很多书本的骡子。 

            

   

今天的努力,是幸运的伏笔;当下的付出,是明日的花开……

http://s3.jsyxw.cn/yanxiu/club/t/22/90/Img739022_t.png

http://s4.jsyxw.cn/yanxiu/club/t/23/90/Img739023_t.png

http://s1.jsyxw.cn/yanxiu/club/t/24/90/Img739024_t.png

http://s2.jsyxw.cn/yanxiu/club/t/25/90/Img739025_t.png

http://s3.jsyxw.cn/yanxiu/club/t/26/90/Img739026_t.png

http://s4.jsyxw.cn/yanxiu/club/t/27/90/Img739027_t.png

http://s1.jsyxw.cn/yanxiu/club/t/28/90/Img739028_t.png

http://s2.jsyxw.cn/yanxiu/club/t/29/90/Img739029_t.png

http://s3.jsyxw.cn/yanxiu/club/t/30/90/Img739030_t.png


 

【欲济无舟楫】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