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观点碰撞:“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师者之幸”吗?

(2015-11-08 21:24:02)
标签:

耕耘杏坛梨花白

浩友玉汝

漫步书林桃李家

书香阁楼

分类: 日常工作款款行

观点碰撞:“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师者之幸”吗?

虹野:“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师者之幸”吗?

 

苏凤兰 2015-11-08 分类:教学反思
 
 

虹野:“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师者之幸”映射教育生态的恶劣 

  文/虹野

 

  近日,有学校拉出横幅“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君子之乐也,亦师者之幸也。”此标语前半段出自《孟子》,“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在孟子眼中,如果能够得到天下英才而教育,使得君子之道传播天下,造福乡里,确实是一件值得快乐的事情。但是标语中后半句“亦师者之幸”着实让人费解。

  教师为学生传道授业,怎么看都是学生获益,遇到明师应该是学生的“幸事”,为何演变至今“得英才而教”却成为了“师者之幸”呢?

  这个道理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如果某教师教授一“重点班”,班内皆精英,升学考试皆重点大学,教师则名利双收。如此看来,得英才而教岂不是教师之幸?如果教一普通班,学生平平无奇,高考升学重点甚寡,该教师奖金、职称皆无,一不小心还面临着被辞职的风险,遇不到“英才而教”岂不是教师一大晦气之事?所以不少教师常抱怨“生源差”,没法教好他们,也难有成就感,职业价值无法得到体现,终日郁郁寡欢。

  可见“得天下英才而教,是君子之乐也,亦师者之幸”同时存在着“不得英才而教,是君子之哀,亦师者之晦”。

  根据统计原理,人才分布亦服从正态分布,普通人是大多数,英才仅仅是少数而已。如此看来,岂不是只有少数教师是幸运的得到“英才而教”,大部分教师只能教普通学生。那就意味着只有少部分教师才能“得英才教育之”,只有少部分教师“亦师者之幸”了,绝大部分教师只能自认倒霉,惆怅终生了!

  孟子时期,教育还没有普及,还是“精英教育”,能得到天下英才教育之已经很不容易了。而如今教育普及了,受教育者除了那些天资纵横的英才之外,更多的是资质普通的人。大多数无法教授重点班的教师“不得英才而教”难道就不能快乐了?难道就非“师者之幸”了?

  即使我们当前的教育生态之下可以不考虑教师的心情,但“得天下英才而教,是君子之乐”也不符合当前学校教育所承担的教育公平的责任要求。教师都喜欢教“英才”,那教授普通学生的时候教师喜悦的程度岂不是就会差上不少了。这对于普通学生来说是非常的不公平的。从教育伦理的角度来说,起点低的学生更应该得到教师的关注才是,教师更应当在“差生”身上花费更多的精力才能够使得这些学生不至于脱离社会主流教育。要想做到这一点,需要改变“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君子之乐,亦师者之幸”的教育生态,让教师乐于教授任何的学生。当然要想教师教授普通学生也能够开开心心的,那就需要改变当前短期的功利主义的教育评价方式了。 (虹野 中华教育改进社)

 

http://s4.jsyxw.cn/yanxiu/club/t/75/82/Img698275_t.gif

万山浮云去,松声犹入耳;冉冉红日升,古今天地间。

http://s3.jsyxw.cn/yanxiu/club/t/82/82/Img698282_t.jpg

冉冉红日升,苍茫云海间;天地一沙鸥,晓看沧浪南。

http://qzone.haoduoge.com/music2/2014-11-08/1415452341.mp3

 

童文玲:不遇“英才”无损教师之乐

 
李桂春 2015-11-08 分类:教学反思
 
 

    最近有学校拉出这样的横幅——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君子之乐也,亦师者之幸也”,这是孟夫子思想的现代转译。在精英教育时代,这种说法是有几分道理的;可在今天这个教育普及的时代,就未必正确。

  今年去县城一中交流的经历,让笔者对上述观点有了一些新的思考。笔者今年恰好在一中实验班任教,发现一中的学生基础扎实,视野宽阔,习惯良好,尤其是课堂上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胜于笔者任教的县城的二中,而一中学生高考二本达线率自然也比二中高。不可否认,好生源对于一所学校,尤其是给教师带来了很多成就感和荣誉感,更何况目前整个社会对教师的评价标准仍然围着升学率转,所以二中的很多老师面对别人桃李满天下的荣耀就自惭形秽,总觉得不管是能力还是业绩,似乎低了别人一等。

  难道仅仅因为是一所普通中学的教师,没有遇到所谓的“英才”,教师的职业价值就没办法实现吗?尽管生源质量不尽如人意,可是通过我们的努力,帮助许多孩子实现了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这难道不是教师价值的体现?

  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成就感又何止于此呢?那些榜上无名的孩子的成长也一样让人欣慰。三年的高中教学,我们看到了孩子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的点点进步,看到了他们重新拾起的信心,看到了他们为了目标而坚定前行的毅力,也看到了他们日渐明亮的内心,和他们在一起友好共处、真诚相待的幸福时光,也让每一名教师都无比珍惜。

  每年毕业季,师生间依依惜别的场景总令人难忘;节假日里来自学生的一声声问候,则是教师终生享之不尽的幸福。在生源差的学校里,孩子确实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然而,正是教师用悉心的关怀和鼓励,点亮了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明灯,让他们重新振作,重拾自信,学会了珍惜,更懂得了感恩,这难道不是教师的职业成就吗?

  当然,教师如果只将升学率和世俗的好声誉当作成就和价值实现的话,自然容易获得“君子之乐”;如果抛开这些世俗功利的看法,真正将学生的身心健康、快乐成长看作更值得欣慰和庆幸的事,那么就不会有“生源差”、“不好教”的烦恼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育人才是教师的核心价值所在。能将学生送入名牌大学固然能体现教师的价值,收获自豪感和荣誉感,但能把他们培养成为人格独立、品行优良、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现代公民,不也一样是体现教师职业价值的绝好方式吗?况且相比于考高分,这些品质的培养更能令学生受益终身,也就显得更有价值。因此,笔者认为,作为学校和教师,重要的是不能丧失了教书育人的理念和立场,而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遵循学生的个性发展,用无私的关爱和包容引领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笔者已经在这样“生源差”的普通学校教了十多年书,并且还会继续坚定地教下去。也许学生中很少有大家眼中所谓的“英才”,但笔者并不感到懊恼沮丧,倒是觉得自己正在做着一件意义深远且幸福无限的事业。

观点碰撞:“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师者之幸”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