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晓》背后的故事

(2015-06-19 14:38:45)
标签:

《聆听花开的声音》

放慢脚步多些思考

国培系着你我他

每日相见文笔中

分类: 经典吟诵赏析之

《春晓》背后的故事

《春晓》背后的故事

-----解读身边的语文课程资源

 
王海芳 2015-01-19 分类:随笔
 
 
 
襄樊市四十中    王海芳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一首《春晓》,让襄阳的春天,走进了每个人的梦里;
一首《春晓》,让世世代代的中国人都陶醉在了那个淡淡忧伤的美丽春天的早上;
一首《春晓》,让全世界的华人都牢牢记住了一个名字-------孟浩然!
这位悄悄走进我们童年记忆,与我们呼吸同一片天空,共踏同一片绿地,并始终与我们襄樊人相伴一生的盛唐诗人,究竟在襄阳有过怎样的人生际遇?他的一生又对我们有怎样的人生启迪呢?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孟浩然,走进“孟襄阳-------梦襄阳”。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位创作山水田园诗的诗人;
孟浩然,是一位想有所作为,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
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阳人,盛唐山水田园诗人,因与王维齐名,时称“王孟”。少隐侍亲,以诗自娱,喜振人患难。年四十,乃游京师,不第还乡。开元末,病卒,世称“孟襄阳”。 
我们完全可以肯定的说,在孟浩然心中,襄阳永远是他心中最美的梦。
巍巍群山,悠悠汉江,-------“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
在浩然心中,襄阳,是“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的自豪;
襄阳,是“日睹田园趣,自谓羲皇人。”的悠然;
襄阳,是“逸气假豪翰,清风在竹林。”的飘逸;
襄阳,是“桃源何处是,游子正迷津。”的迷茫;
鹿门山、诸葛庐、习家池、凤林寺……
襄阳,隐居的圣地; 襄阳,净土宗的故乡……
作为孟子的后裔,孟浩然从小饱读儒家经典,只读“昼夜常自强,词翰颇亦工”。 “谁识躬耕者,年年梁甫吟” ,年轻时的孟浩然,常以诸葛孔明自比,于是,在经过多年的躬耕苦读后,他决定和当时的文人士子们一样通过“干谒”和“科举”,来实现自己“济世苍生”的志愿。
“干谒”,其实就是“毛遂自荐”。送给权贵和名人的诗就叫做“干谒诗”。唐代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人士子们具有强烈的社会使命感与责任感,他们往往以从政为理想,杜甫诗里说的“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就形象地描述了当时唐朝干谒盛行的情况。
另外,干谒对唐代的科举考试也起到重要作用。由于试卷不是密封卷,考官在改卷时就能看到考生姓名。而考官除了要审阅考生的卷子外,还要考虑此人在社会上的名气、品行及地位 ,最重要的是看有无达官贵人的推荐。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等,无一不是通过“干谒”而入仕或中举,其中王维的《献始兴公》(“始兴公”是张九龄的封号),李白的《与韩荆州书》》,陈子昂的《答洛阳主人》等,都是著名的干谒诗。
现在大家所熟知的这首《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就是孟浩然写的一首干谒诗。但他所干谒的对象却不是今天我们语文教材里所写的“张九龄丞相”,而是当时的文坛领袖张说(yuè)张丞相。根据《孟浩然年谱》、《张九龄人物生平记事》及李景白《孟浩然诗集校注》等推算:"本诗当作于开元四年左右,张说(yuè)任岳州刺使期间。"(而此时,浩然28岁)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这首诗的前四句着力描绘洞庭湖汪洋浩荡、水天相接的壮观 ,气势雄伟 ,境界阔大 ,特别是“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一句 ,更是气魄非凡。后四句自诉心迹,诗人面对浩淼无垠的湖水 ,想渡湖而无舟楫 ,身处圣明时代却不能有所建树 ,内心深感惭愧。诗歌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入仕的愿望,又言辞恳切、从容自如, 对于干谒者来说 ,既然是求人,如何能从容淡定 ,不卑不亢呢 ,真是难事 而这首诗却将干谒之意隐于无痕,真乃干谒诗中的第一等文字! 而此诗一出,不仅得到张说丞相的大加赞誉,更使他一时名满天下。但此时的张说,官位一贬再贬,自己也自身难保,又如何帮得了孟浩然呢?于是,孟浩然四处漫游,广交朋友,以增广见闻,在这期间他结识了李白、王昌龄、王维等。
公元727年,年近四十的孟浩然,认为时机成熟,信心满满的来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40岁才进京赶考是不是年龄太大了点呢?其实不然,当时有这么一句话:“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意思是“30岁考中明经科,已经算是年纪大的了,50岁能考上进士,那是很值得庆幸的,因为还年轻的很呢”。为什么这么说呢?唐朝的科举考试,主要有以下几科,进士、明经、明法、明算等。其中明法、明算等科以录取专门人才为主;明经以考儒家经典为主;进士科以考诗词歌赋、政治见解为主,而当时的文人主要参加的就是进士和明经两科的考试。清人王鸣盛说:“明经得第者,每年有一二百人,进士科得第者每年则只有十几人、最多不过三四十人”由此可知,明经 中第 概率 为十分之一二,进士则为百分之一二”。由于唯有进士一科,考上后,做官升迁的机会较大,所以唐代人历来“轻明经,重 进士”。当时还有“缙 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之说。由此可见,在唐人心目中,进士科居于 何等重要地位。 
那么孟浩然到京城以后,又发生了什么事呢?他是否一举夺魁,顺利入士呢?
《新唐书·孟浩然传》记载:“尝于太学赋诗,一座嗟伏,无敢抗。张九龄、王维雅称道之。” 据说当年一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语惊四座,使浩然誉(yù)滿京師。有了当朝宰相张九龄和 侍(shì) 御史 王维的 赞誉 和 举荐,看来这一次孟浩然科举 高中 确实是势在必得了。但就在此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新唐书·孟浩然传》记载:王维私自邀请孟浩然到内署。内署乃朝廷重地,平民是不能随便入内的。王维今天真是运气不好,平时皇上都不来,偏偏这回(没多久)皇帝竟来了。这让孟浩然十分恐慌,他不能连累好友王维啊,于是连忙躲藏在床下面。王维面对皇帝,哪敢隐瞒,据实以报。当时的皇帝---唐玄宗(李隆基),早已经听说了襄阳才子孟浩然的大名,不仅不治罪,反而大喜让他出来一见。唐玄宗问他有什么新作,没有半点心机的孟浩然,就随口吟诵了自己最近写的一首诗《岁暮归南山》。“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应该说这首诗确实写的很好,但实在不该在此时、此地念给皇上听,所以当念到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时,唐玄宗突然发火了,他认为这是在讽刺自己,在骂自己是不辨英才的昏君,生气的说:“你自己不出来求官,又不是我故意不用你,你为什么要诬蔑我?”最终,唐玄宗还是放了他。孟浩然科举求官的愿望当然也以落第告终。
孟浩然此时内心无比痛苦, “十上耻还家,徘徊首归路”他给好友王维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壮志难酬,隐居故里也许才是最好的归宿,对此好友王维深有同感,他劝孟浩然:“劝君归旧庐,无劳献子虚” (《送孟八浩然归襄阳》 )。
孟浩然迷茫的漫游吴越等地, “仁者爱山,智者爱水”,眼前的山山水水,激起他思乡之情,更让他认清了自己,堪破了荣华,“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早寒江上有怀》),“虚舟任所适 垂钓非有待”,此时的孟浩然再也不是那个“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的孟浩然,“虚舟任所适 垂钓非有待”,所以后来当被李白 誉为“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的韩朝宗,主动约孟浩然进京,一心想举荐他时,他却借酒推脱了。唾手可得的功名利禄,就这样轻易放弃了,这怎么不令人钦佩?一生孤傲、恃才放旷的李白也不禁为之折服。“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孟浩然的诗,风格恬淡,意境清远,如:《过故人庄》《夜归鹿门山》等。杜甫赞叹道:“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王安石说:“看似平淡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现在我们了解了孟浩然,当我们再次欣赏他在50岁时所写的这首《春晓》时,你会有什么样的不同感受呢?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难道这美丽的春天不正是繁荣昌盛的大唐吗?孟浩然又何曾不想为这明媚的春天高唱一曲呢?清代大诗人龚自珍在一首《已亥杂诗》里,给这首诗做了最好的注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浩然属襄阳,襄阳属浩然。
 

解开语文高效课堂的“千千结”

 
王海芳 2015-01-19 分类:教学总结
 
 

解开语文高效课堂的“千千结”

——教师“精讲”策略研究

襄阳市四十中  王海芳

一谈到“高效课堂”,我们大多数老师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杜郎口模式”、“洋思中学”、“导学案”等等诸如此类的名词,然而一谈到,教师该怎样实施精讲策略,才能实现课堂的“高效”时,大多数老师仍然感到一筹莫展,真的是因为“高效课堂”高不可攀,离我们太远,我们学不来,还是因为我们始终没能解放思想,不愿落实“精讲”?又或者是我们作为教师,在不断的接受新观念、新模式的过程中,没有理清头绪,消化吸收,“无计留春住”呢?

下面,我想结合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针对高效课堂中教师怎样“精讲”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庭院深深深几许,掀开高效课堂“精讲”的神秘面纱

教坛泰斗叶圣陶老先生很早就提出了“教是为了不教”,指明了教师在高效课堂中“精讲”的目的和意义,他的“上课时候令学生讨论,教师做主席”的教育模式,现在看来,无论是杜郎口的“10+35”模式、昌乐二中的“217”模式,还是河北围场天卉中学“大单元”教学模式……,这种种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恐怕都不过是“偷学”叶老吧?他的“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即为善教”的教育理念,不就是对高效课堂中教师“精讲”的要求与评价。由此可见,“高效课堂”并不神秘,我们应大胆放手,理清头绪,实现课堂的“精讲”、“高效”。

二、何事秋风悲画扇,身向“精讲”那畔行

我认为要想实现课堂的“精讲”、“高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明确的教学目标,实现“精讲”的前提条件

我们都知道,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其具有基本的聆听、理解、表达、阅读、写作的能力,即,培养学生具有语文能力的途径。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就是解决了教师的“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的问题,是实现“精讲”的前提。好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往往起到“点睛”的作用,那么怎样的教学目标才是明确、恰当的呢?

在吃透本册教材所教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对各单元的教学目标进行深钻,理清各单元的之间的联系,把握住单元教学内部各篇文章在单元中的地位、训练重点等,紧扣单元目标进行教学。现就七年级新教材进行具体分析。

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主要是学习记叙文和了解基本的说明文知识。除了第五单元是一个专门的说明文单元,其他各单元都是在学习记叙文。那么各单元之间究竟应该如何紧密联系和衔接呢?这就需要研究各单元目标,注意彼此的侧重了。又比如,教材第一单元是以亲情为主的单元,本单元教学目标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那么本单元的这几篇文体不同课文该怎样落实这一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对各篇课文进行深研了。我是以精读课文作为教学目标突破口,略读课文作为辅,完成和落实教学目标的。具体目标分解为,《散步》以学习朗读方法,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为主,学习“标题在文中的作用”。《秋天的怀念》除了前两目标不变外,体会各种描写的作用。《世说新语》重在巩固“标题在文中的作用”和“各种各种描写的作用”,略读课文《羚羊木雕》和《散文诗两首》则以培养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能力为主。可以这样说,只有每篇课文的教学各有侧重,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才能准确、科学的落到实处,“精讲”才会有实效。

2、课前的充分预习,“精讲”的保障

古人常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高效课堂而言,课前学生是否进行了的充分的预习,是课堂能否达成“高效”的关键。教师在指导学生充分预习的过程中,可以发现、预知课堂教学中会出现哪些问题,对本课教学内容的量,各知识点落实的方式及重难点的解决方式等方面都可以进行适当调整,使课堂教学具有针对性,课堂结构相对紧凑,优化了教学环节,确实保证了教师的“精讲”的有效性。

究竟从哪些方面实现充分的预习呢?

①按课后习题和相关的练习题进行预习

由于课后习题紧扣课文的教学要求展开,所设置的题目更是紧紧围绕单元目标设置,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本课学习要求,促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而配套的《长江作业》由“助读预习·学前热身”、“精要解读·合作探究”、“课时训练·基础达标”几部分组成,对于教师分课时开展教学,精讲精练,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②按文体知识进行预习

不同的文体具有不同的教学要求,学习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如: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语文第五单元第二篇课文《看云识天气》,这是一篇说明文,而这也是学生进入初中以来,第一次正式学习说明文。教师就必须有目的的补充一些说明文的文体知识供学生预习,诸如:说明文的顺序、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常见说明方法等基本知识点。让学生在预习中对这一新的文体,由陌生,不知怎样学习,到了解,最终变得心中有数,明确了如何学习说明文。我感觉,这种按文体进行预习的方法,使教师的“精讲”做到有的放矢,使“先学后教”真正落到了实处。

 3、大胆取舍教材,实现“精讲”的有效途径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一些例子”,我们语文课本所选的大都是一些文质优美的文章,但仍有些文章选得并不是那么恰当,要么脱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无法理解;要么文体不鲜明,语言无趣、生涩,让学生无从学起,另外,我们也看到语文教材几乎年年改,教材并不固定,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根据学情,进行大胆的取舍,加工例子,自选例子,“该出手时就出手”。“长课短讲”,抓课文的“主线”组织教学,“单元教学”都是课文“精讲”的有效表现。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评价人生有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我想,这也是我们教师在追求高效课堂“精讲”策略过程中的三个境界,让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不断的磨练、完善自己中,以勤学多思为路,以教海作舟,一起解开语文高效课堂的“千千结”。

 《春晓》背后的故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