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课例——习作《我》

标签:
《聆听花开的声音》每日相见文笔中幸福像花儿绽放放慢脚步多些思考国培系着你我他 |
分类: 皓月当空学海探 |
【教师简介】
谭姗姗,女,1976年3月,上海市一师附小语文教师,中学高级职称。教学风格自然、清新、有感染力。作为上海市“优青”和区明星教师多次承担全国、市、区各类公开教学。应邀赴澳大利亚、佳木斯、海宁、马鞍山、安徽黄山等地进行异地教学。曾为上海市二期课改录制示范光盘;2005年获上海市青年教师教学评比二等奖;2007年获市“乐学杯”教学设计及实施教学评比一等奖;2010年获全国第二届“语文教坛新星杯”说课大赛小学组特等奖;2012年获第三届华东六省一市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一等奖;2014年在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上海选拔赛中,获特等奖。撰写的多篇论文发表于《小学青年教师》、《现代教学》、《“活教育”与新课程》等各级各类教学刊物。
沪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四年级第一学期
我
上海市一师附小 谭姗姗
一、教材分析
《我》是沪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四年级第一学期第十一篇习作。教材中对于习作的要求是:写写自己的长相,写写自己的性格脾气,也可以找找自己身上最突出的优点和缺点,用具体事例,如实地记录下来,让人们了解一个真实的你。
四年级上学期学生的习作,在语言表达方面从三年级时的片段练习过渡到记一件事的简单习作,学习记叙自己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简单经历。逐步练习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内容较具体,语句较通顺,形成有重点,有条理的简短记叙文。
对于刚升入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练习写人的文章,具有一定的难度。这篇写自己的作文,材料是学生最熟悉的。他们面临的困难在于,如何选择有代表性的素材,进行有条理的表达。因此,我将这节写作指导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三点:1.选择最独特的素材,体现我与别人的不一样。2.通过对事例有条理的描写,表达人物的鲜明特点。3.350字左右。(课堂完成150字左右)。
课堂上,对于这篇习作的指导,我具体分为两步,第一步:选材指导。从“不一样的我”入手,指导学生选择独特的素材。通过三选二、二选一的甄选过程,最终确定一个有代表性的材料。第二步:表达指导。围绕选材,指导学生把事例写清楚。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写清楚需做到两点:一是要用事例说话。事例是最有说服力的,目的是为了让读者很清晰地了解你。二是要有条理的表达。我们叙说一个意思,必须清晰、明白。因此,我们表达的时候要有条理、分层次。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哪些地方要写得简单一点,哪些地方写得详细一点,都要心中有数。
通过这节课的指导,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把自己一个方面的特点写清楚,回家后,再根据所学方法补充其他方面的内容,从而把最熟悉的自己写“活”。
二、教学目标
1.选择最独特的素材,体现我与别人的不一样。
2.通过对事例有条理的描写,表达人物的鲜明特点。
3. 350字左右。(课堂完成150字左右)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例文
四、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揭示课题
板书:我
2.指出写好这篇作文的关键——写出自己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板书:不一样
(二)指导选择熟悉、独特的材料
1.出示例文,交流作者写了哪几个方面的特点。
2.媒体出示材料范例
3.小结选择材料的的要求——独特
板书:
材料:独特
4.学生思考写出自己三个方面的特点。
5.交流,比较三个材料,划去一个,保留两个。
6.交流,再次比较剩下的两个材料,划去一个,保留一个最有独特个性的。
7.交流
(三)指导分层表达
1.提出表达要求——清晰、分层次
板书:
表达:清晰
分层次
2.例文指导
(1)指读两篇例文
(2)交流指导
a交流文章的层次、详略
板书:有特点
3.学生为自己所保留的材料写出分层提纲。
4.交流分层提纲,点评。
5.根据分层提纲充实具体内容,写出特点。
6.交流,师随机点评。(适当添加板书)
(四)总结,布置回家作业
板书设计:
表达:清晰
分层次: 1.2.3……
例文:
(一)
《我》
小时候,妈妈说我跟别的孩子很不一样:说出的话,常常引人发笑。我会指着天上的云说:“这是鸟儿的棉花糖。”我会对着夕阳说:“这是火红、火红的大皮球。”我看着夜空的月亮会自言自语:“这是弯弯的小船。船里坐着外公和外婆。”有时,我还会傻乎乎地看着蚂蚁发呆。妈妈说我长大了,一定是当作家的料。
正因为我的想象力十分丰富,看见什么就把它比作什么。上了小学后,每次的打比方练习,我总能稳操胜券。
渐渐地,我爱上了阅读校园小说。我非常喜欢看杨红樱阿姨写的《马小跳系列》和郑春华叔叔写的《马鸣加系列》。其中《非常小子马鸣加》我百看不厌。据说,它一共有十几本。我只有四本,只能向我们班的“书虫”借来看。
我见了书,就像“饿汉扑到面包上一样”,如饥似渴地阅读。没几天,我就把这本书看完了。
我突发奇想:叔叔、阿姨能写小说,我为什么不能?于是,我也拿起笔开始创作我的校园小说。哈!我写的小说名叫《非常女孩牛萌萌》。全记录着校园里发生的点点滴滴:什么《书桌上的“三八”线》、《娃娃老师被我们气哭》、《发令枪响了》、《牛萌萌智斗“马屁精”》……
有时候,我还会把发生在上学、放学路上的趣事,也写到小说里去。边笑边写,边写边笑。妈妈说我神经有点儿毛病。我才不管呢!
我真期待我的作品能及早问世,也真期待大家阅读后会喜欢上它。
这就是我,跟别人不一样吧?
(二)
我的名字有点儿特别
我的名字特别简单,单名“一”。因为姓陈,所以就叫 “陈一”。
听爸爸说,我出生时,哭的声音一个楼面都能听到。同一个病房里出生的宝宝中就属我的哭声最响亮!爸爸想,我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刚出生又得了个第一,就叫“陈一”吧!连名带姓也只有8笔,喊起来响亮,写起来省事。果然,这名字给我带来了不少方便。考试时,当别人还在填写姓名的时候,我已经开始做题啦!
真要好好感谢为我起了个好名字的老爸呢!
(三)
我长大了依然调皮
我长大了,却依然调皮。
用香水喷在花瓣上,让妈妈闻;把鞭炮扎在狗尾巴上,点燃了,小狗惊得上串下跳,汪汪直叫……
一天下午,我睡不着,偷偷地爬起来晃悠。见爷爷睡得正香,便想使恶作剧:给爷爷画个八字胡,让他变成日本鬼子。我拿出水彩笔,在爷爷的鼻子底下画了一小撮八字胡。啊!活脱脱的日本鬼子!爷爷醒了,见我没有午睡却在偷笑,一骨碌爬起来追打我。我大声叫道:“救命!救命!”爸爸、妈妈闻声赶来,见爷爷这模样,不但不打我,还笑得直不起腰来……
这就是我,一个永远长不大的调皮鬼。大人们说,有我的地方,就一定会有欢声与笑语。
作文
【课堂实录】
我
沪教版四年级上
上海市一师附小
课前:自我介绍。我姓谭,至于我的名字呢,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大家就猜出来了。(出生的故事:姗姗来迟)你们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呀,谁来介绍一下?今天这节课就让大家用文字来介绍自己的故事。
一、导入
今天这节作文课的题目是《我》,可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呢?
外貌、特点,比如说女汉子、爱好、
你们刚才说的这些是不是全都要写到文章里去呢?关键要写出与别人不一样的我。
要写出自己与别人的不一样,就是自己的特点。
二、写作指导
1、老师朗读四年级学生的一篇范文。
这段作者写的是自己的什么特点呀?想象力丰富。
这部分作者又写了自己什么特点呢?她的爱好,她会干吗?写校园小说。
2、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今天这节课上我们就来找一找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你们瞧,这是谭老师以前的学生写的,开火车读(我是个胖墩、我有一对小酒窝、我的性子急、我是一个开心果……)
外貌、性格、兴趣、习惯等各个方面,也可以写其他的方面,你有什么和不一样的地方,写下来,每个同学写两个,每个都用一个小短句来写。
3、交流。
4、刚才听了这三位同学的特点,再仔细看看你写的,划掉一个,保留一个和别人不一样的。
5、找八个同学汇报交流你保留的那一个。
6、你那与别人不一样的特点,一定给你带来了不一样的经历或者感受。
出示例文:一个学生根据自己调皮的特点写出的小短文《我》,指名读。
围绕着他的调皮,他有没有写得不清楚的地方?
引导学生找出例文里面的一些问题,并讨论怎么来写(把怎么做的,怎么想的,怎么说的写具体)。
7、出示修改后的作文《我》,指名读。
这个事例经小作者的一修改,把怎么做的,怎么想的,怎么说的都写清楚了。
三、屏幕出示要求,学生练写,教师巡视。
要求:1、围绕特点,用一件具体的事例表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四、请两名同学上台展示,集体交流。
1、学生读自己的文章,哪些地方特别能突出她贪吃的特点?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如果能把你心里的想法写进去是不是更好了?
2、第二位同学朗读自己的文章。我们先评这部分的内容,有没有写出她的恐高?哪些地方写出了她的恐高,哪些地方还需要补充。
五、看着板书总结写法,布置作业。
回家后再写自己的一个特点,跟今天写的连起来,加上开头和结尾,就让大家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你。
(四)总结,布置回家作业
板书设计:
一、语文课程改革
语文课一直是在学习体会文章的内容,不是体会感悟,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课标的转变,是革命性的,带有根本性的转变。语文课的性质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我们的语文课程改革方向。
第一个转型是从原来以围绕思想内容理解转变为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然后教学过程组织也是围绕语言文字的运用来组织。
第二个转型是语文课要从教师讲的课文课堂形态,转变为学生的语文实践的课堂教学常态。课标提出是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以往对综合性研究得比较深刻,而对实践性的研究相对少,56年教育部做了教育报告,发现语文课的问题有五个方面,可以说这五个问题现在仍然存在,甚至更严重,如运用语言文字训练技巧,现在就是不够。 80年代强调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现在语言训练少的现象为何改变不了,是老师的问题吗?是与语文课选择讲读课文的形式有内在联系,老师讲的多,学生练的少,这种讲读课是与生俱来,如何改变,我想一定要解放思想,要跳出讲读的泥沼,一从教师讲读为主的转变为以学生语文实践为主的教学形态。一个是从思想内容理解转变为语言文字实践。
二、提高语文课的实效——创新
我们一直在研究阅读教学如何高效,现在很多课我们都会发现并没有从困境中走出,问题仍很多。从本次研讨课16节课来看,我认为当前问题最大的还是阅读课。昨天评委会上说目标不明,教学内容不清,教学形式不新,我认为比较客观,和上一届比较没有突破性,我同意崔峦老师的看法。我的话很尖锐,我和崔峦老师说我该怎么说。课文围绕思想理解为主要目标,其实这样的教学模式容易把语文课上成思品课,研究太阳特点是常识课,中彩那天关于道德的难题,怎么面临这个难题是思品课,比如詹天佑教成怎么修路。这些都不是语文课堂的问题,原因就在我们把非本体教学,把教材内容教成语文课程,陈老师在大会开幕词上说了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语文教学内容综合性很强,除了知识与方法,还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本体性教学和非本体性教学
我把语文教学内容分为本体性和非本体性,本体性是本质的,主要工作就是学习语言文字,情感态度价值观要讲,但是这是非本体性。围绕内容,本体和非本体的错位,这里添加一个语言动作表现,这里添加总分总,这是碎片性的添加,语文浓不浓就要看添加的够不够。
语文老师在语文课上做的工作其实是非本体的教学内容占了大量时间,造成本体性的缺失。一堂课教的内容主要是语文的本体教学内容,这次观摩活动,评委们评价比较高的,是金陵的麻雀,这堂课抓住了低年级语文教学的目标,识字、写字、朗读,这些都是低年级教学的主要工作,是低年级语文的本体性,老师很清楚教什么。还有一堂课可以研究讨论的问题很多,但是我觉得是很有思想的,这堂课我们会发现老师教的是句子怎么表达,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还有作者的联想,老师让学生通过比较联想,通过其他例子让学生体会,动手练笔,这堂课让学生明白可以写看到的和联想到的,如果一堂课围绕情感体验,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但是不能代替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能力的提高。语文老师在很多语文课上,说白一点就是语文老师在语文课上不务正业,我们的正业是学习语言文字,价值观是渗透在语言文字学习中,而不是教学的主要目标,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四、重视语言积累
课文的教学价值——多元文化、语文知识方法、语言材料
1.阅读课——小学生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阅读教学当前,语文教学的教学价值有三个方面,一个是文化,如月光曲认识贝多芬,二是语文知识方法,三是语言材料,包括生字词语句子,句子间的组织。
我认为第一位是语言材料的建立,学生在小学阶段大量积累语言文字对于建立语言表达有
低年级重视语言积累,中高年纪忽略词语、积累被忽视。句子是语言表达的最小单位。一个人的词汇量和句型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积累。
语文朗读指导过渡。小学朗读应该是正确流利,读书课本为重。让学生熟读成诵。这样学生的语文更高。
《鱼跃纸上》指导朗读和背诵很到位。
应该让学生读书,让学生积累语言,都靠大量的阅读。靠朗读。无论是哪个年级,都应该把学生语言的积累作为我们重要的语文教学。所以我们应该把语文材料放在前面。
2.习作课,口语交际
老师们很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内容很接近学生的生活。
写作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是:我们现在习作课老师写的时间太短,指导时间过长。那么宝贵的练笔机会老师都在指导,写作的知道应该放在阅读课,大量的写作方法应该放在我们的语文课上。而不是放在作文课上。习作课讲方法时间严格的控制不超过10分钟。留着时间让学生去写作,学生互改。
口语交际课关键是教学内容的选择问题。老师在教学上过多的注重了方法的指导。当学生口语交际或习作时遇到问题是老师再去做指导更好。我不赞成把方法抽出来指导,再去练习。
口语交际课存在普遍问题是: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没有长进。老师更注重环节的设计。比如《我是小小推销员》学生学得很轻松。老师的设计是特点。层次很清楚。问题是学生的表达没有明显提高。环节不用太多,内容页不用太多。比如介绍毽子可以采用学生介绍了之后老师介绍,然后学生再来介绍。比如毽子介绍时,再分小组讨论应该怎么介绍,再请小组分享介绍。老师提出不同的对象应该怎么介绍,还介绍毽子,但是对不同的对象。
口语交际课,也是教学内容选择问题,老师在教学方法上和学生的实践,可能过多注重方法指导,其实学生的实践比理解这些抽象的规律的方法要更实际,老师适当的组织一些方法。,
我不赞成脱离语境来理解方法,对于小学生的理解很困难,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在原来的水平长进上并不明显,在环节的设计上,如重庆的《推销》,他从课堂设计来看很不错,老师调动学生的兴趣一环扣一环,看似很清楚,问题是学生的表达在原来的基础上没有明显提高,环节设计不一定多,学生介绍了点评一个,学生没有反复没有修改,没有进一步的练习,我当时在思考,比如毽子,每个小组听了他的介绍,我们小组再来思考怎么介绍,上台展示看谁的更好,在这个基础上,老师再提出面对不同对象不同的介绍,数学十以内的加法就是一堂课的知识,语文课的容量远远超越数学课,我们要研究怎么找准教学内容,我们要更加适合学生的语文学习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