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经典赏析】重读诸葛亮《戒子篇》

(2011-08-18 05:55:10)
标签:

经典赏析

重读

诸葛亮

《戒子篇》

分类: 经典吟诵赏析之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重读诸葛亮《戒子篇》

 

    《戒子篇》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全文共86字,分为三句。

    第一句:13字,“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戒子篇》的第一句话是要求他儿子:要做到德才兼备,才能成为君子。

    君子的的品行,要的是德才兼备。要静心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俭朴的行为培养品德。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礼记•大学》)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对一个有德之人的人生价值的最高、最完美的概括。要达到“治国”、“平天下”的至高境界,自然非常人所能及,但在自己的事业范围内,我们应当把它作为一种价值追求。而“修身”,则是做人的基本追求。 儒家学说中的“仁、义、礼、智、信”无不与“修身”有关。修身,在《论语》中论述得尤其精辟,说一部《论语》半部论“修身”,丝毫没有夸大之嫌。所以,《论语》堪称教人修身的百科大典。

    修身,一是修德,二是修智,德才兼备,便是修身的理想结果。

 

    第二句:17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句话用现代文字来描述:“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心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志远”。这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话。这同“要想取之,必先与之”,“欲达目的,需先迂回曲折”的道理一样,现在的“淡泊”、“宁静”求清净,不想有什么作为,而是要通过学习“明志”,树立远大的志向,待时机成熟就可以“致远”,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淡泊”是一种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后世一直继承赞赏这种“心神恬适”的意境,如白居易在《问秋光》一诗中,“身心转恬泰,烟景弥淡泊”。他反映了作者心无杂念,凝神安适,不限于眼前得失的那种长远而宽阔的境界。

 

    第三句:59字,“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第三句话用现代文字来描述:“夫学须静也”,要想学得真知,必须安静专心刻苦学习,一句话就是要专心致志地学习。“才须学也”,人们的才能必须从不断的学习之中积累。“非学无以广才”,除了下苦功学习,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才干得到增长、广博与发扬。“非志无以成学”,除了意志坚定不移,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学业有成。“淫慢则不能励精”,贪图享乐、怠惰散慢就不能够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发奋向上。“险躁则不能冶性”,冒险浮躁就不能够陶冶性情使品德节操高尚。“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如果虚度年华,无所事事,任岁月而流逝,意志就会一天天消磨。“遂成枯落”,人就会像衰老的树叶般一片片枯黄凋落。“多不接世”,多是无用之人。“悲守穷庐”,这样的人只能够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穷家破舍之中。“将复何及”,等到将来后悔的时候却什么也来不及了。

    整个《戒子篇》是诸葛亮教育他儿子要专心致志地学习,只有做到德才兼备,才能发挥大作用,只有励精,才能图治。虽然诸葛亮是教育他儿子的一段话,但通篇的哲理却是永远不会过时的座右铭,是我们世世代代学习、教育的名言。

[转载]诫子书  



 

康熙教子良方:读、背书120遍

 

康熙重视子孙的教育,在中国历代帝王里是非常特殊的。康熙一共有35个儿子,20个女儿,而他的孙子辈人数,有人统计是97个,这是个很大的家族。那康熙是怎么教育他的子孙的?

他教育的方式很多,言传身教,让他的子孙跟他行围打猎,跟他巡视,甚至作战的时候,也带着他们,就是在实践当中来进行培养教育。但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学校教育。

皇子皇孙读书的地方叫“上书房”,康熙时候的上书房设在畅春园“无逸斋”,就是避免他的子孙贪玩,要无逸,不要闲着,不要贪玩,不要贪图享乐。

《康熙起居注》和其它的一些书记载了皇子皇孙上学的具体情况。举一天做一个例子,看看皇子皇孙们是怎么学习的。

这天的寅时,就是早上三点到五点,寅正是早上四点,皇子们就要到无逸斋,开始复习头一天的功课,要有一个时辰的时间,要有两个小时,皇太子在这个时候才13 岁,早上三点钟就要到无逸斋书房,他起床时间当然是更早,这是寅时。

卯时,就是五点到七点,老师来到课堂,满文的师傅达哈塔,汉文的师傅汤斌等到了上书房,到了之后先给皇太子实行跪拜的礼节,然后就检查皇子们功课,让皇子背书,皇子朗朗背诵,一字不错。然后汉文师傅再给他划下面一段,接着背下面一段。

底下就是辰时,就是早上七点到九点,这个时候学生上课已经过了四个小时了,康熙下了朝就来到了无逸斋,皇子们到斋外面台阶下面迎接康熙来,康熙来了之后落座,就说要背书,就让他的儿子背书。康熙拿出书来随便点一段,皇子就背,背完了以后,果然一字不错。

康熙说,我小时候书要朗诵120遍,之后还要背诵 120遍,完全熟练了,然后再换下一段,这样一段一段地学。这时候有了大臣说,说是100遍是不是就可以了?康熙说必须背足120遍,然后就问其他那几个师傅,说刚才背的怎么样?有的老师就说了,太子很聪明,背得很好。康熙说,说你们不能表扬,要多批评他们,免得他们骄傲。检查完了之后,康熙就处理他政事去了。

巳时,九点到十一点,这个时候,记得这一天已经是数伏了,很热,皇子读书的时候,是不许拿扇子的,不许摇扇子,正襟危坐,这时候写字,每一个字要写100遍,来练习书法。

底下就到了午时,十一点到一点,就到了午饭的时候,侍卫就送上饭来,皇子们也让老师吃饭,老师跪着接了饭,然后到自己座位上吃饭,皇子们在另一旁吃饭。吃完饭之后不休息,继续前头功课。

底下就到了未时,就是一点到三点,这时候皇子们到了无逸斋的外面是一个院,那儿有靶,射箭,一个是休息一下,一个是体育活动,一个是练习骑射,练习武艺。

申时,就是十五点到十七点,康熙又到了无逸斋再次检查功课,还让这些皇子们背,他几个皇子排着队一个一个背。

底下是酉时,十七点到十九点,这节课是在无逸斋外面练习射箭,康熙先让诸子们一个一个射,之后让那几位师傅一个一个射箭,最后康熙自己射箭,史书记载叫做“连发连中”,功课完了之后放学。

从早上三点到下午七点。请注意,不是一天,是天天如此,叫做“无间寒暑”,天天如此。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来,康熙皇帝对教育子孙是极为严格的。在他教育之下,康熙的儿子有几种类型,一种是政治型的,譬如雍正做了皇帝,乾隆做了皇帝,应当说康熙的教育是成功的。儿子雍正是一个很杰出的皇帝,孙子乾隆也是一位很杰出的皇帝,那有人说嘉庆道光呢?康熙能管两代就可以了,再后面那么多也管不了。

他的皇子皇孙不能都做皇帝,做皇帝的只有一个人,其他的第二个类型就是学者型,皇三子胤祉是很杰出的一个科学家,他主持编修《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第三种类型就是艺术型,写字绘画,有的皇子字写得很好,画也画得很好。第四种类型是生活型,比如他母亲在妃子里面地位比较低下一点,他也不可能竞争皇位,他有一个平平安安的生活,所以康熙皇子皇孙当中没有一个纨絝,没有一个为非作歹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