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经典赏析】嘉彼钓叟,得鱼忘筌。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2010-05-01 15:12:02)
标签:

经典赏析

嘉彼钓叟

得鱼忘筌

郢人逝矣

谁与尽言

杂谈

分类: 经典吟诵赏析之

 

《赠秀才入军》

其十九首之二
嵇康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
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钓叟,得鱼忘筌。
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注释】
 ①兰圃:有兰草的野地。

 ②秣马:饲马。

 ③磻(音波):用生丝做绳系在箭上射鸟叫做弋,在系箭的丝绳上加系石块叫做磻。皋:水边地。这句是说在皋泽之地弋鸟。

 ④纶:指钓丝。

 ⑤五弦:乐器名,似琵琶而略小。

 ⑥太玄:就是大道。“游心大玄”,是说心中对于道有所领会,也就是上句“自得”的意思。

 ⑦筌:捕鱼竹器名。《庄于·外物》道:“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又道:“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得鱼忘筌”是“得意忘言”的比喻,说明言论是表达玄理的手段,目的既达,手段就不需要了。

 ⑧郢:古地名,春秋楚国的都城。《庄子·徐无鬼》有一段寓言说曾有郢人将白土在鼻上涂了薄薄一层,象苍蝇翅似的,叫匠石用斧子削去它。匠石挥斧成风,眼睛看都不看一下,把白土削干净了。郢人的鼻于毫无损伤,他的面色也丝毫没有改变。郢人死后,匠石的这种绝技也不能再表演,因为再也找不到同样的对手了。这个寓言是庄子在惠施墓前对人说的,表示里施死后再没有可以谈论的对手。这二句的意思是:象郢人死后,匠石再也找不到与他配合默契的人一样,嵇喜如对自然大道有所领会,在军中也难得解人。

 

【译文】
    在长满兰草的野地上休息,在长着花草的地方喂马。在平坦的草泽地上射飞鸟,在长川垂钓。
    一边用手弹奏五弦的琴,一边眼睛看着天边的鸿雁。一举一动都是自在满足的,让心灵在“太玄” 的境界中遨游。
    称赞庄子钓于濮水,得到了鱼,却忘记了捕鱼的竹笼。(兄长参军就像)郢人逝世,再也不能一起谈论得道的体会了。


【品评】
    本篇原列第十四首,诗人想象嵇喜行军之暇领略山水乐趣的情景。他将在长满兰草的野地上休息,在鲜花盛开的山坡上喂马,在草地上弋鸟,在长河里钓鱼。一边若有所思地目送南归的鸿雁,一边信手抚弹五弦琴。他的心神游于天地自然之中,随时随地都对自然之道有所领悟。显然这里所写的与其说是征人生活,不如说是抒写诗人自己纵心自然的情趣。最后诗人用《庄子》中“匠石斫垩”的典故来表达白己对嵇喜从军远去的惋惜心情。   此诗中“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二句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的妙句。它以凝练的语言传写出高士飘然出世、心游物外的风神,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与造化相侔的哲理境界。 

    诗中流露向往能够自由潇洒地应对身边事物,追求一种神思旷远、放任无羁的哲学境界。然而,得道之后寂寞也会随之而来。


 链接:

超诣
  匪神之灵,匪机之微。如将白云,清风与归。远引若至(注:《诗家一指》本作“莫至”。),临之已非。少有道气(注:他本作“道契”。),终与俗违。乱山乔木,碧苔芳晖。诵之思之,其声愈希。
  “超诣”一品是说超脱世俗一切尘垢,而达到比“虚伫神素”、“妙机其微”还要高出一筹的清高境界。“匪神之灵,匪机之微”,它不是心神之灵敏、天机之微妙,而是像清风、白云之回归太空,绝非任何人力所能达到,而有不可言喻之妙。“远引若至,临之已非”,远远的向这种境界行进,似乎已经快要到达,然而临近一看却又不是,实际并无途径可通。他年少之时即有“道气”,其本性与自然之道相契合,故最终必然与世俗相违背。高人生活在清静超脱的山林丘壑,“乱山乔木,碧苔芳晖”,口诵心思皆合自然,有如天籁之音,大音希声,若有而若无,这才是“超诣”的景和情。“超诣”是一种精神境界也是一种艺术境界,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中说:“盖绝句之作,本于诣极,此外千变万状,不知所以神而自神也,岂容易哉?”说的就是这种艺术上的“超诣”境界。此可以嵇康《赠秀才入军》诗之“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为例,其心境超脱世俗人间,与自然造化相合,而从艺术意境上说则是脱略形似,传神写照,含无穷之意于言词之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