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作文常见病:(一)审题不仔细

(2010-01-12 20:14:18)
标签:

作文常见病

一审题不仔细

杂谈

分类: 步入读写勤研究

(一)审题不仔细 

 

一、写作知识简介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它,可以看到文章的许多奥秘。只有仔细审阅,才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全面认识文章的要领。具体来说,审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审定题目规定的范围、性质和对象。

所谓范围是指题目规定的地点和时间界限;所谓性质是指题目对人、事、物在数量、质量上的要求;所谓对象,即文章要写的人、事或物。如《家庭迎春音乐会》这个题目中,“家庭”是地点界限,“迎春”是时间界限,写时不能超出这两方面的范围。又如《记我班的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我班”是归属限定,“一次”是数量限定,“社会实践活动”是性质限定,行文时都要严格遵循,不能有所偏离。除范围和性质方面要审理仔细,对象也不可忽视。如上面两个题目,都要求重点写事,而《我的近邻》是写人,这个“人”还必须住在最近的人家。另外,《美丽的雨花石》对象应该是物品。

2.注意题目的内在意义。

有的题目比较含蓄,要透过题目的表面,弄清它的内在含义,才能准确地认定文章的重点和中心。如《路》,这个题目当然不单单在客观记叙一条道路。而是要通过路的描写,去反映时代环境的变化,去反映个人的经历和成长。如不深入理解题目的内在意思,写出来的文章必然不得要领,肤浅苍白。

3.辨明文章体裁。

大部分题目对文章的体裁有明确的限定。一般“记什么什么”或“什么什么记”,总是记叙文。没有“记”字,但直接出现人、事、物名称的,一般也是记叙文。如《从老山前线归来的英雄》、《一堂生动活泼的思想品德课》、《我阅读的第一本书》等等。有的题要求有较强的抒情色彩。这类题有的自身感情色彩比较浓,或者是比喻性的、较含蓄的题目。有的则有“赞”、“颂”、“咏”等等词为标志。如,《党啊、母亲》、《星星火炬照耀着我们的路程》、红旗一角在我胸前飘扬》、《改革家赞》、《黄河漂流队颂》等。其他,如有“说、议、谈、论、评、析”的,一般是议论文。而有“介绍”、“说明”等字眼的则是说明文,如,《新华词典查字法介绍》、《校办厂产品说明》等。另外,题目涉及用途、性能、原理等内容的也是说明文,如《电的用途》、《铁的物理性质》、《杠杆原理》等。

4.重视副标题,看清作文要求。

副标题是补充说明正标题的,它使标题含义更完善,重点更突出,限定更明确。如《他胸中有大目标——记小革新家×××》、《烈火见真金——大兴安岭林区大火抢险报道读后感》,第一个题目的副标题补充交代了记叙的对象,第二个题目的副标题点明所读作品的名称和本篇作文的文章体裁。

有时作文试卷中除给标题外,还附有若干要求,这些要求常常是对标题进行说明,或对内容、体裁、字数等作明确规定,应该仔细审阅。

二、病例剖析

1.顾此失彼,对题意理解不完整。

一位同学在《我的第一个同桌》中这样写道:“同桌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张建民。入学来,他老坐在我前面,他个子虽然和我一样高,但听课时,头颈伸得特别长,常常挡住我的视线……”

【按】该文对题意理解很不完整。把题目分析一下,有三个要点:①“我”归属限定,照顾到了。②“第一个”,性质限定,没照顾到。③“同桌”,对象限定,更要把概念弄清楚。这一点是题目的关键。“同桌”,顾名思义,应该是座位在同课桌的同学。但文中却是“入学来老坐在‘我’前面的同学”,显然离题了。作这个题,有的同学还往往把“第一个”这个限定忽视了。第一个同桌,应指初入小学时坐在同课桌的人。如果换过了位置,以后的同桌便不能称为“第一个”了。

2.停留于表面,忽略题目的内在含义。

《小树苗》:“清明节前一天,大队部组织了‘植树活动日’一清早,我们每人扛着三株小树苗到镇外山坡上种树。我按照一定的株距挖了坑,种上小树苗,再用土把坑填满填实。我刚想歇一歇,小队长吹响了哨子。我们要翻过一个小坡去提水。坡上没有路,到处是散沙乱石,我们一步几颠地下坡去,有的同学说:‘空手下坡还那么费劲,提了水上坡可怎么办?’果然不出所料,提水上坡时,一桶水七晃八荡,走不了几步,已泼去了小半。我拖在后面,气喘吁吁,极力保持稳定,可水桶总是不听我使唤,像摇荡鼓似地,摆得里面水直往外溅。眼看将要到植树处,我刚要提桶浇水,谁知一个趔趄,摔了一交,水哗地洒个满地。同学们七手八脚地把我搀扶起来,几个同学还笑我给土地公公下拜,保佑我的小树苗快快成长。我一气,提了水桶就跑。终于,我让小树苗饱饱喝足了水,我想,它一定会长得棒棒的。收工了,很累,但很高兴。”

【按】《小树苗》这个题含有比喻意义。小树苗喻示少年儿童的可爱,喻示他们茁壮成长,这是文章的中心所在。写时要在这方面做足文章。可是上文只是记叙了一次植树活动,虽然也写了“我”的思想变化,好像和中心有点关系,但并没真正抓住文章要领。这样的内容,用《记一次植树活动》为题,则更合适。

3.文不对题,体裁、内容上完全离谱。

《改革中的新人》:我家二叔在税务所工作,他铁面无私,令人钦佩。

“我家祖父是个商贩,经常贩鱼,卖水果,挣了不少钱,一次买到一批毛笋,一下子挣了上万元。他高兴极了。他盘算着给我二叔盖间房,将来娶媳妇。但挣的钱要付税,他想反正儿子是税务人员,躲躲过算了。二叔知道,坚决要他缴税。祖父没法,只得缴了。村里人都喷喷称赞我二叔。当前一部分人富了起来,这是国家改革的政策好,但我们也不能忘了国家。缴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怎么能逃税?祖父的这种损公肥私的思想要不得。我二叔不偏私,一切从国家利益出发,这种精神值得我学习。作为一个少先队员也要像二叔那样,做个守法的人,为国家利益着想的人。”

【按】本文应该是记叙文。记叙应着重在对事件的具体描述上。记叙文的中心思想主要通过情节显示出来。如,本文可对二叔如何做祖父的工作,给以更细致的刻画,而作者对此却粗粗带过。文后加了一段长长的议论,体裁离了谱,成了评论文章。

三、范文对照

《我的第一个同桌》:“我刚进小学时,我的同桌叫张妮,扎着两根羊角辫,光着脚背穿鞋,一口外乡音,瞧起人来傻乎乎的,我心中老大不舒服。

“开始教拼音了,全班大都学得很好,连被我们称作‘小木瓜’的董大华也基本上能掌握了。可是张妮老咬不准音,读着读着就漏出了乡土音。放晚学后,张老师要我帮她准音。我教着教着就不耐烦了。她见我生气,傻乎乎地盯着我,用恳求的口气说:‘再给我念一遍吧,只一遍!’我只得又给她念了一遍,念完我就走了——晚上学校放教学录像,我得早些回去。六点半,我又来到学校,走过教室,只见张妮一个人傻瞪着眼,口中念念有词,像中了魔似的。我吃了一惊,仔细一听,还是我刚才教她念的内容,不过,音却很准了。

“张妮有个习惯,什么都喜欢用东西包一包。书用牛皮纸厚厚地包起来,本子用报纸仔细地裹着,铅笔用白纸条缠紧,连铅笔盒子也用一只灰布袋套着。她前面坐的胡黎娜老拎起她的铅笔盒套嚷:‘铅笔盒子穿衣服啦,铅笔盒子穿衣服啦!’大家便一阵哄笑。张妮不但不生气,反而也跟着一起笑。一次胡黎娜又去拎盒套,不小心把铅笔盒弄翻了,铅笔啦,卷笔刀啦,洒得个满地。胡黎娜一急,跷坐着的凳子落下,咔嚓一声,把张妮的卷笔刀压得四分五裂。张妮拾起碎片,拼了许多时候拼不好,两颗豆大的泪珠跌碎在地上。胡黎娜拿出自己的卷笔刀赔给她,她却怎么也不肯要,没过多久,她俩又有说有笑了。

“张妮在班上读了两年,一直和我坐在一起。三年级时她回到乡下去了。她走时,成绩在班级中已数一数二,同学们都喜欢和她一起玩。”

【评】本文扣题很紧。一开始就把张妮的身份明确交待,是“刚进小学时,我的同桌叫张妮”。接着又以同桌的身份,写了亲身经历、亲眼看见的两件事。正因为是同桌,接触密切、观察细致,文章的情节就写得亲切生动,突出了张妮质朴、纯真的品质。末了,再一次说明两年来张妮“一直和我坐在一起”,是第一个同桌。这个同桌既可爱又可敬。

《小树苗》:“清明节前一天,大队部带领大家在山坡上种下了一株株小树苗。大队辅导员说,光种还不行,每人都得包干,看谁的存活率高。周小虎指着自己种的三棵树骄傲地说:‘冠军,我稳拿!’又对我眨眼做鬼脸,说:‘你的呢——活不了!’我一气就扭转了头。谁不知他是捣蛋大王,这号人没有必要和他多搭理。不过,我的三株苗就在他的苗一边,倒要小心他恶作剧。

“以后,我们每隔几天都去浇水,只要碰在一起,他就做鬼脸,说怪话。他的树株多暴了几个芽,多展了几片叶,就数落我说:‘看你的树!干瘪小老头似的,准长不大。还是叫我一声老师,我教你这个小徒弟!’但不久,我的芽暴得比他多,叶长得比他快,他装做不看见。我嘴里不说,心中可真痛快!

“夏天来了。他给树遮阴,我也暗暗学着给树遮阴;看见他捉虫,我也赶紧捉虫。

“可是有一段时间我患了感冒,发烧,卧床不起。心中老惦记着小树苗,便托中队长帮我照管。一天午后,我躺在院中大柳树下歇晌,突然一只猫狂叫着从院墙外跳进来,接着一把乱石雨点似地飞来,一块石子把我前额砸起个疙瘩。一会儿院墙边周小虎探出了头。我气得对他直吼。他又是一副油腔,说:‘别骂人,骂人损阴,你那几棵树活不了啦!’我气得差点儿落眼泪。

“几天后,忽然刮起了一阵狂风,雷电交加,顿时雨点如珠,倾泻而来。这时我想起小树苗,不管正在发烧,抓了件雨衣,冲出屋外,直奔小山坡。到那里时,只见好多同学都来了,都忙着替自己的小树苗扎靠桩。我走到自己的树边,只见有一个人戴着大笠帽,弓着腰,已在替我扎靠桩了。我心中一阵热,激动地叫:‘中队长,你想到我前头去了。’但话音刚落,笠帽一转,却是周小虎。我一愣,这时中队长钱敏从大雨中冒出来,看见是我,急得连连催我回去。他指着周小虎说:‘放心口去吧,都扎牢了。跟你直说吧,前些天浇水都是周小虎给你帮的忙。’他说着,拉了周小虎过去,说:‘快,把你自己的几棵也扎上靠桩,看,树根都露出来了。’周小虎一转身赶紧忙自己的树了。这时,我看见满山的小树苗靠着桩,青枝绿叶,更精神了。”

【评】本文通过一对少先队员护树苗的生动故事,表现了他们美好的心灵。文中,青枝绿叶、旺盛茁壮的小树苗实际上是他们美好形象的象征。这样,题目的比喻意义就鲜明地体现出来了。

《改革中的新人》(自取名《硬小子收税》):“我家二叔在税务所工作,他在原则问题上从来不讲人情,人们称他是‘硬小子’。

“我爷爷是个商贩,他经常出去贩鱼、卖水果等。人虽辛苦点,却能赚大钱。他盘算着:等积满了二万元,给二叔盖新房,办体面的婚事。

“有一次,爷爷和别人合作从福建买到一批廉价的毛笋,他想:目前正是农村造房高峰季节,只要这两车皮毛笋一脱手,一大把“大团结”够我数的了。反正我儿子在税务所工作,只要他睁一眼闭一眼,不开税单来,我这万把元的利润是三个指头捏田螺——十拿九稳的了。正当他卖光毛笋,乐滋滋地回到家里时,我二叔却板着脸等在家里,并开出一张税单叫他缴税。这时,爷爷开腔了:‘你知道我这些钱派什么用场?还不是给你盖新房、讨媳妇用的?如果一缴税,我不是要少赚好些钱吗?我是你爸爸,放过这一次吧!’可是我二叔把脸一沉说:‘我是人民的税务员,虽说你赚钱是为了我,但我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违反税务条例,使国家受到损失。’他一面说一面把单子塞到爷爷手里,爷爷只好拿出钱,缴了税金。

“二叔铁面无私,遵照税务条例向老子收税的事,好像春风一样传遍了整个乡村。大家都说二叔不愧是个‘硬小子’。这个税收得好。”

【评】本文通过对话、心理活动等描写,详写了“二叔”向他父亲收税的过程,反映了“二叔铁面无私的”硬脾气。内容新、主题明、扣题紧,体裁也得当。

四、提示思考

1.有的同学认为,只要文章写得好,合不合题是小问题,这种说法对不对?

2.把不合题的内容找出来

①《我的课余生活》

做木工活

参加大扫除

为集体出墙报

和三班的一次篮球比赛

参观阶级教育展览会

收集各种商标

做针线活

②《我收藏的一件工艺品》

一方绣花帕

一座雄鹰展翅瓷塑

工艺美术展览会上的象牙雕刻《小放牛》

一本精装书

一套篆刻工具

一张小彩画

一张彩色照

一把微型宝剑

一条竹编热带鱼

一只车料笔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