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汇报课模式研究

(2007-11-29 13:17:16)
标签:

教育杂谈

课外阅读

模式研究

分类: 师长美文来荟萃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汇报课模式研究

 

    李运萍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

    毋庸质颖,阅读已成为中小学生提高语文能力,积蓄人文底蕴的必要途径。即使在各种信息高速流通、快捷的今天,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仍然是阅读,尤其是大量的、高品味的阅读。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开拓孩子的视野,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课外阅读方法绝大部分在课内阅读中习得。课外阅读不仅仅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过程,而且也是发展学生能力的过程。

在学校创建“书香校园”的宗旨指导下,我们实验小学开展了《亲近母语—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模式研究》的课题研究及系列读书活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受到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滋养,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语文素养。

 

二 课题的理论基础

    ⒈传统语文教学重视通过博览、诵读、精思、背诵,让学生接受丰富的滋养,具备较扎实的语文功底。“滋养说”是教学实验的理论支撑。
    ⒉叶圣陶先生语文教材观的核心是“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语文教本好比一个钥匙,学生拿了它去开其他的书库”。叶老再三强调,语文教材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不是终点,以语文教材入手,目的在阅读种种的书,语文教材实际上成了通向课外更多阅读的桥梁。叶老的“例子”说是实验的理论依据之一。
    ⒊苏霍姆林斯基把课外阅读比喻成“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并提出了阅读跟学习紧密联系的主张,认为阅读给学习创造“智力背景”,要把握和实施“学习”和“课外阅读”两套教学大纲。这也是实验的理论依据之一。
    ⒋学习迁移说是一条古老的心理学定律,即平常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将课内阅读学到的基本方法运用到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去,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是实验的又一理论依据。
    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开发利用好课程资源。《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并对课外读物提出了具体建议。《课程标准》是我们教学实验的纲领性文件。

 

三 课题研究的意义

课外阅读汇报课的课型特征就是“汇报”,即由学生用各种形式汇报自己课外阅读的成果。汇报的前提是课前的广泛阅读。学生是否成功地汇报,关键在于有否认真地进行阅读。所以,汇报课具有“促读”的功能。同时,通过汇报还可以检查学生阅读效果,促进学生在汇报运用阅读成果进行表达,因而还具有“用读”的功能。

 

四课题研究目标

课内的语文学习作用在于教方法。要更多地吸取精神营养就离不开课外的广泛阅读,对于小学生来说,课外阅读由于没有课内学习那样有明确的目标,固定的时间,相应的督促和考核找施,很容易不了了之。本实验的目的在于营口造良好、轻松的氛围,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在书海中畅游,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并为学生提供交流和展示自己的良好环境,让孩子们在阅读中积累,在交流中进行语文实践,从而提高孩子们的思维和语文表达能力。

 

五 课外阅读汇报课教学的基本模式
准备汇报提纲——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总结——个性阅读汇报展示
1、准备汇报提纲
学习目标:进行阅读,列好提纲,准备班级汇报。
操作要领:进行阅读汇报课,一般要提前一周告诉学生,让学生选取汇报要点,列好汇报提纲。教师要根据年级特点以及汇报的内容提示学生选取汇报的侧重点。
提纲一般包括:(1)阅读的书名、作者、出版社或文章的题目、作者;(2)书或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3)主要收获:包括思想教育、阅读知识、写作方法、语言积累及其他知识等;(4)疑问、困难或建议。对提纲中第三方面的内容,不要求学生面面俱到,全部涉及,而是根据自己读书所得,选准其中的一两个方面,谈细谈深,可吟诵文中的优美语句和诗词,可抓住一个情节或一个细节来阐述,可抓住一个人物的特点来分析,可抓住一种写作方法来介绍,也可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学习实际来谈。总之,要求学生依据个人实际,抓住一两点引发出去,谈要谈具体,说要说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对第四方面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学生能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即使问题可笑,教师也要给予鼓励。此环节在汇报课之前进行。
2、学生交流
学习目标:交流阅读所得,发表自己看法和见解,互相补充阅读认识,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和听说习惯。
操作要领:这一环节是中心环节,又分为以下程序进行:
(1)教师启发谈话。汇报之前,教师可用激励、简洁语言,唤起学生汇报兴趣。时间大约1分钟左右。
(2)小组交流。小组交流以4人为宜,交流时间约为8分钟左右。此时,教师巡视,掌握学生的交流情况,为全班交流搜集情况,了解信息。
(3)全班交流。学生可自由发言。为让更多的学生有发言的机会,对少数不善发言的学生,教师也要指名发言。此环节,教师要做适当调控和升华。所谓“调控”,即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内容,确立汇报内容的先后顺序。如第一位学生汇报的是思想教育方面的收获,那么,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先交流一下此方面的内容。待这类内容汇报差不多时,教师再引导学生汇报另一方面的内容。这样交流,一是眉目清楚,易于别人听记;二是对同一个问题或同类内容,学生易于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相互补充,共同提高。所谓“升华”,即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用三言两语进行指点,或指点迷津,或概括总结,依据情况,灵活发挥。时间为20分钟左右。
3、教师总结
学习目标:依据汇报情况,进行概括总结。
操作要领:教师依据学生汇报情况进行总结。一要以总结成绩、表扬鼓励为主。表扬时要注意策略,体现层次性、多样化,使优生不断进步,后进生也能看到自身价值,切忌只表扬发言中的“佼佼者”。二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点明不足,以利改进。例如少数学生阅读时不下苦功,汇报时应付了事,这属态度问题、习惯问题,总结时,教师应提出批评,使其端正态度,养成好习惯。这一环节大约需要2分钟左右。
4、个性阅读汇报展示
学习目标:使学生运用各自的特长展示个性阅读体会,增强学生参与积极性,保持阅读兴趣。
操作要领:教师在总结后,让学生对自己阅读情况进行自我完善、纠正,然后让学生把自己阅读的体会用喜欢的形式表达出来。形式可以是背一背,可以是画一画,可以是演一演,也可以写一写等等。学生从准备到展示大约需要9分钟左右。
    当然,阅读汇报课的形式也可以采取其他的多种形式,简要地可以概括为讲故事式欣赏式阅读式  背诵式 表演式  摘抄展评式  图画式等,重要的是能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的提高,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