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杂谈课外阅读模式研究 |
分类: 师长美文来荟萃 |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汇报课模式研究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学校创建“书香校园”的宗旨指导下,我们实验小学开展了《亲近母语—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模式研究》的课题研究及系列读书活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受到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滋养,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语文素养。
二 课题的理论基础
三 课题研究的意义
课外阅读汇报课的课型特征就是“汇报”,即由学生用各种形式汇报自己课外阅读的成果。汇报的前提是课前的广泛阅读。学生是否成功地汇报,关键在于有否认真地进行阅读。所以,汇报课具有“促读”的功能。同时,通过汇报还可以检查学生阅读效果,促进学生在汇报运用阅读成果进行表达,因而还具有“用读”的功能。
四课题研究目标
课内的语文学习作用在于教方法。要更多地吸取精神营养就离不开课外的广泛阅读,对于小学生来说,课外阅读由于没有课内学习那样有明确的目标,固定的时间,相应的督促和考核找施,很容易不了了之。本实验的目的在于营口造良好、轻松的氛围,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在书海中畅游,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并为学生提供交流和展示自己的良好环境,让孩子们在阅读中积累,在交流中进行语文实践,从而提高孩子们的思维和语文表达能力。
准备汇报提纲——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总结——个性阅读汇报展示
1、准备汇报提纲
学习目标:进行阅读,列好提纲,准备班级汇报。
操作要领:进行阅读汇报课,一般要提前一周告诉学生,让学生选取汇报要点,列好汇报提纲。教师要根据年级特点以及汇报的内容提示学生选取汇报的侧重点。
提纲一般包括:(1)阅读的书名、作者、出版社或文章的题目、作者;(2)书或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3)主要收获:包括思想教育、阅读知识、写作方法、语言积累及其他知识等;(4)疑问、困难或建议。对提纲中第三方面的内容,不要求学生面面俱到,全部涉及,而是根据自己读书所得,选准其中的一两个方面,谈细谈深,可吟诵文中的优美语句和诗词,可抓住一个情节或一个细节来阐述,可抓住一个人物的特点来分析,可抓住一种写作方法来介绍,也可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学习实际来谈。总之,要求学生依据个人实际,抓住一两点引发出去,谈要谈具体,说要说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对第四方面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学生能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即使问题可笑,教师也要给予鼓励。此环节在汇报课之前进行。
2、学生交流
学习目标:交流阅读所得,发表自己看法和见解,互相补充阅读认识,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和听说习惯。
操作要领:这一环节是中心环节,又分为以下程序进行:
(1)教师启发谈话。汇报之前,教师可用激励、简洁语言,唤起学生汇报兴趣。时间大约1分钟左右。
(2)小组交流。小组交流以4人为宜,交流时间约为8分钟左右。此时,教师巡视,掌握学生的交流情况,为全班交流搜集情况,了解信息。
(3)全班交流。学生可自由发言。为让更多的学生有发言的机会,对少数不善发言的学生,教师也要指名发言。此环节,教师要做适当调控和升华。所谓“调控”,即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内容,确立汇报内容的先后顺序。如第一位学生汇报的是思想教育方面的收获,那么,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先交流一下此方面的内容。待这类内容汇报差不多时,教师再引导学生汇报另一方面的内容。这样交流,一是眉目清楚,易于别人听记;二是对同一个问题或同类内容,学生易于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相互补充,共同提高。所谓“升华”,即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用三言两语进行指点,或指点迷津,或概括总结,依据情况,灵活发挥。时间为20分钟左右。
3、教师总结
学习目标:依据汇报情况,进行概括总结。
操作要领:教师依据学生汇报情况进行总结。一要以总结成绩、表扬鼓励为主。表扬时要注意策略,体现层次性、多样化,使优生不断进步,后进生也能看到自身价值,切忌只表扬发言中的“佼佼者”。二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点明不足,以利改进。例如少数学生阅读时不下苦功,汇报时应付了事,这属态度问题、习惯问题,总结时,教师应提出批评,使其端正态度,养成好习惯。这一环节大约需要2分钟左右。
4、个性阅读汇报展示
学习目标:使学生运用各自的特长展示个性阅读体会,增强学生参与积极性,保持阅读兴趣。
操作要领:教师在总结后,让学生对自己阅读情况进行自我完善、纠正,然后让学生把自己阅读的体会用喜欢的形式表达出来。形式可以是背一背,可以是画一画,可以是演一演,也可以写一写等等。学生从准备到展示大约需要9分钟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