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浩友玉汝
浩友玉汝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2,318
  • 关注人气:1,88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将“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这一改变包含什么意义?

(2007-12-26 05:57:45)
标签:

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

分类: 师长美文来荟萃

六、这次课程改革将“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这一改变包含什么意义?  

    现行的教学大纲明显存在一些弊端:目标上只规定了知识的要求;内容上偏难、偏深、偏窄,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要求过高;只强调教学过程,忽视课程的其他环节;“刚性”太强,缺乏弹性和选择性。卒次课改以“课程标准”代替目前的“教学大纲”不仅是词语的置换,还包含有以下四方面的考虑。

  1、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我国现行的教学大纲要求过高,90%的学生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同一学段教学大纲所规定内容知识面较窄,同一知识深度较深。同时,对各科教学的内容、教学要求做了统一的硬性的规定,这种状况导致大多数学生负担过重,学生辍学率增加,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标准”是国家指定的某一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它应是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的标准。“课程标准’’是一个“最低标准”,这样才能保证让每个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完义务教育,因为义务教育不是精英教育,是大众教育。

  2、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的素质的提高

  现行的教学大纲关注的是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课程标准”着眼于未来社会对国民素质的要求。本次课改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

  3、从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

  教学大纲顾名思义是各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教学大纲是教师教学关注的焦点,而课程标准突出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

  4、课程管理从刚性走向弹性

  现行的教学大纲对各科教学工作都做出了十分具体的规定,便于教师学习和直接运用,但是“刚性”太强,不利于教师创造性的发挥,没有给教材特色化和个性化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而国家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评价及教材编写做出了一些指导和建议。与教学大纲相Lb,这种影响是间接的、指导性的、弹性的,给教学和评价的选择余地和灵活空间都很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