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nner工作笔记(32)
(2014-04-15 11:30:22)
标签:
杂谈planner广告公司 |
分类: 一个广告公司Planner的日志 |
上周有五天在北京和来往北京的路上。为了赶客户的进度,有一天差点加班过12点,幸好有个朋友在微信上提醒夜班不如早班健康,我才决定偃旗息鼓,把闹钟设到次日早晨5点。可能是责任心太强,结果4点就醒了,一不做二不休索性起身开工。8点半完工,终于在客户上班之前把提案发了出去。然而,原本说今天客户要提给他们家老大,结果至今对我的部分没有回音,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个大好的消息?拭目以待。
鉴于今年的某两个项目进展得颇不如我意,这一次我也一直在提醒自己要不断诘问:这个是不是新鲜的观点和发现?比我们对产品发展深入百倍的客户,究竟什么才能打动他?对这种挑剔的民营大品牌,很多时候客户的主观倾向会对广告公司的提案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与其跟随不如超越,agency只有走到客户的前面,才可能牵着客户的鼻子走。跟在客户屁股后面做马仔绝对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周二晚见了当年在加拿大念书时那帮MBA同学,有几个毕业至今还是第一次重见,感觉却是相当的亲切。记忆中有些日子是会闪闪发光的,多伦多的那几年就是!
留到周六走,一方面是为了随时应召,另一方面也存了私心,为了周五晚去蜂巢剧场看孟京辉的新剧《寻欢作乐》。三个男人一台戏,《寻欢作乐》完全是突破传统中国话剧框架的实验性戏剧,以罗素的The
Conquest of
Happiness为蓝本,探讨快乐与幸福。说句实话,虽然该剧很多地方很好玩,男主角也很cute,我对片段式的“零碎”呈现还是很不适应,心里一直在问:孟京辉你到底要说什么?What
is the one single-minded message?
直到某一刻,我忽然释然了。就像以前去美术馆看画,看到毕加索米罗达利总会问他们到底要表达什么,后来发现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去感受就好了。打开感官,感受美,感受新奇,感受你自己因此而生出的回忆与幻想。。。没有为什么,只有是什么。没有解读,只有感受。没有画家,只有你自己。陈丹青说很多人问他的画有什么特殊的意义,他说没意义,他画画只是因为他喜欢做这件事,有这种欲望而已。
虽然《寻欢作乐》不是我最喜欢或者最有感觉的话剧,但是就尝试来说,我觉得还是挺有意思的。
前一篇:Planner工作笔记(31)
后一篇:Planner工作笔记(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