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是怎么撞进广告圈的(18)

(2012-02-13 14:56:56)
标签:

杂谈

广告公司

jwt

bbdo

麦肯

planning

分类: 我是怎么撞进广告圈的
连我自己都没想到,这份流水账竟能报得那么长。北京麦肯的日子开始有了博客,不管是小成就还是大牢骚早已落笔在此,就不再赘述。而BBDO的日子虽然历经波澜起伏,但身在其中,反而不好说;不如留待日后,嬉笑怒骂,既无顾忌,也不用介怀了。

最后这一篇,我想说说我跟Planner的缘分。现如今回头看,这一切还真有点像一部“我的奋斗”。

最初听说广告公司有strategic planner职位时,我正在削尖脑袋地想往奥美钻。给奥美总经理寄出了那封手写的自荐信,那个苏格兰人戏谑地告诉我,planning是只有资深人士才能涉足的领域。值得庆幸的是,破费周折我还是进了奥美客户部,服务统一。

我在AE的位子上忙得不亦乐乎,要做planner的梦想完全被置之脑后,况且当时的资深Account人员几乎个个都是能想能写的好手,planner在广告公司的受重视程度很低,基本可以叫做市调专员。统一客户本身的规划能力不强,换个角度看,他们提供给广告公司更大更深的策略筹划空间。出于无知无畏,有一次我煞有其事地写了一份某品牌的传播策略,拿到客户总监面前,堂而皇之地要跟她讨论。她指出了不少漏洞,但末了添了一句,“其实传播策略应该是客户总监级别以上的人来写的。”她并没有直接鼓励我继续这种“越级犯上”的举动,但肯定没有反对。而我从中得到的经验是:光看别人写的没用,你得自己跳下去学,只有流经过脑袋的东西才是自己的东西;再拿出来跟别人的对比来看,才能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疏漏和缺陷在哪里。那段时间,也可以算是我学习strategic planning的启蒙。

告别奥美那一年,其实是我广告生涯里的第一个低潮。也想随大流去客户端,而远赴加拿大读MBA正是转行的一个契机。

结果MBA毕业,JWT多伦多最先抛出了橄榄枝,兜了个圈子我又回去继续阿抗生涯。其实我真正觊觎的是JWT的planner职位。Planning的头儿Sara礼节性地接见了我,不过我能感受到她在谈话中的不专注。Anyway,即使是这样,我还是觉得她在指点江山的时候很有范儿。有一天她穿了一身青草绿 -- 绿裙、绿袜、绿皮鞋,我虽然嘴上笑她像条大青虫,心里却还是无可抑制地仰视她。

等到回了国,决定跟麦肯北京签约。之前两天,突然收到JWT北京总经理的email,说他们那儿暂时没有合适的阿抗职位,问我想不想谈一下planner的机会。其时,我对面谈过的麦肯老板印象很好,而且似乎还难以抵御阿抗职位里那个Director的头衔。就这样,我拒绝了一次送到嘴边的planner机会。有趣的是,当年这个JWT北京总经理后来竟然也被BBDO招揽,成了我们北京公司的老大。我们终于还是成为了同事。

北京麦肯的一年多累到极点,把我在加拿大近四年养成的好体魄几乎消耗殆尽。那中间,我见了一个北京奥美旗下David的策略部头儿。在之前的工作经历中,每个公司都有一套自己的策略思考工具,比如奥美的360度、JWT的Total Thompson Branding和麦肯的Demand Chain。而在那个老外口沫四溅的描述中,我不确定他们有没有类似的工具,于是就把这个当作一个问题扔了过去。老外楞了下,几秒钟后,面部表情调整成不屑。“我们没有这样的工具,我们只是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用工具去限制自己的思维。”我的敏感告诉我,在那之后,他的表达欲望开始涣散;而那时的我,浸淫在所谓的工具之中太久的我,也对他们这种“没有规矩”的自由派风格心存疑虑,敬而远之。

从北京麦肯回到上海,大麦肯也正巧没有合适的机会,于是我去了麦肯集团新成立的一个叫做Can Create的创意热店。本以为相比庞大繁冗的大公司,这样的小作坊更能让我的创意头脑找到用武之地;怎能想到,在一个创意老大领衔的地盘上,客户部的基本工作就只是安排会议、写写工作进度和会议记录。

我自己的直属老板,一个堂堂Business Director,整天奔波在客户与自己的餐馆之间。每个下午,他会招呼一声“我去客户那里开会了”,然后就不知所踪。大家也都心知肚明,可这种情况后来愈演愈烈。。。 他给手下分配工作,自己从来无事。等我们写成了提案,他直接拿走,独自去客户那里邀功,把team像破棉被一样地晾在一边。这位先生还有个看上去油水十足的肚子。每次他陷在沙发椅里分派工作,我的注意力都会转移到那只肥硕到微微抖动的大肚腩上。我觉得有点恶心,又好奇里面到底装了些什么。

这个老板一直在看一本书,名叫《慢活》。好几次我都有种冲动,想把这本书狠狠地从19楼扔出去 -- 如果他还要继续慢下去,这个世界就该熄火了。

难以忍受之下,我听说楼上大麦肯在找planner,就鼓起勇气向麦肯总经理自荐。没想到,麦肯总经理将此事知会了我们家总经理,搞得我被老大召见。不过,我已经被“大肚腩”搞得意兴阑珊,所以也并不介怀。虽然老大承诺有机会可以在Can Create开拓planning的职能,但我确信这不过是个挽留的借口;作为创意,她从来没有认识到一个planner究竟能干什么。

这以后又有一个LOWE的面试机会,跟planning两个大小老板见了一面,再无下文。结果,其中的一个后来成了我BBDO的同事,只能说这个圈子实在太小了。

直到BBDO给了我offer,大麦肯的总经理突然又来了封email,问我还愿不愿意去做planner。我铁了心地要投奔BBDO百事组的怀抱,就这样,我第二次跟送到嘴边的planner机会擦肩而过。

连我自己都意识到,这次错过很可能就此与planner无缘。在阿抗这一块浸淫太久,养成了很多思维惯式和行事方法,早已不是一张可以描绘各种图画的白纸;而真正planning的经验又几乎为零!策略部大佬们对这种类型的planner候选人大都心存犹疑。

本以为在百事组可以做出一番伟业,谁又能料到BBDO的最初三个月竟是职业生涯中最黑暗的“中世纪”,因为我碰到了一个糟透了的老板。这是一个脑袋长得象土豆的美国白人,对手下盛气凌人,对创意畏畏缩缩,对客户曲意逢迎。上班第一周,他说要解雇我的AE,问我同不同意。这太让我吃惊了,因为除了这个AE,当时我的下面并无别人。难道要我在对客户完全不熟悉的情况下单打独斗吗?老板对这个小朋友是有多恨呢?!

其实,小朋友是个干活卖力的孩子,经常独自加班到深夜,很少抱怨;但她的致命伤是对他心直口快,老板说错了就急着纠正。本来这实在不算什么大事,广告公司并非等级森严的地方。可是美国男人的自尊却因此受到了极大的“羞辱”,以至于他一直伺机赶走小AE,并终于在三个月后得偿所愿。

他的恶心事我不想再提。那段时间,我真是哀叹自己时运不济,连着碰到两个讨厌的老板,还讨厌得风格迥异。我在家里天天扮怨妇,我妈与我同悲,我爸却在一边说着风凉话,“你老是埋怨老板,个个老板都不好,我说是你自己有问题才对。”我一时语塞,更是悲从中来。

才干了三个月,就像在炼狱里走了一回。考虑再三,我找了另一家4A的阿抗工作。有一天,虽然我已经不记得几月几号,但2008年那么普通的一天,却成了我职业生涯中又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总经理对我说,我们希望你留下来,BBDO内部你有什么想做的,请说!一个尘封的梦想突然就浮现了出来。

“那我可以去做planner吗?”

“行!”

每当回忆起那段经历,我都会感慨命运的神奇。耗尽心力想要得到的东西,却屡次错过,迟迟不来;等我自觉这辈子要与planner无缘了,命运却在开了一个黑色玩笑之后,将我切切想要的东西轻描淡写地往我手里一塞,得来全不费功夫。

总经理说,“你先做一年,一年之后如果觉得不适应,再回来阿抗组也行。”在这一点上,我始终对她心怀感激。而我终于支撑了下来,没有回头。

Planning的前半年老板空缺,我完全是在用以前阿抗的思考模式做这份工作。一再地怀疑自己,屡次陷入束手无措,直到我的菲律宾老板出现。必须说,汉斯是我遇见过的最好的老板之一,虽然他后来直言,当时所有planner中,我是他最担心的那个。还是我的阿抗背景,让他怀疑我可能带着很多的“坏”习惯。虽然我们在相处的第一、二年也有不少冲突,但我很庆幸自己再也没犯意气用事的老毛病。我坚持了下来,并在很多时候都真心地热爱自己的工作,享受它带给我的满足感。

这多少有点像一部励志片。我并不想说什么坚持梦想终会成功之类的大道理,只是想起了《基督山伯爵》里的那句话:人生最大的意义就在于......等待与希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