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村子的热情

标签:
旅游韩国首尔南山谷韩屋村子 |
分类: 游 |
42楼就像是一片高原,空气稀薄,含氧量低,再加上上海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阴雨连绵,阳光罕见,导致人人状态都很低。不管是大环境还是小环境,这都不是适合创意工作的环境。每当这种时候我就会觉得:工作,真是人类最愚蠢的发明,是最他妈无聊的一件事。一年365天,带薪休假才区区十数天,每年筹划个休假,都得精打细算好半天,散发一股令人发指的穷酸气。
在身体还不能出走之前,只好继续神游。
首尔南山脚下,有一堆传统韩屋民居。政府为了保留民族建筑传统而特意将首尔八大家之一的士大夫家以及普通贫民的传统韩屋重建于此。每套屋子里都设置了合乎房间大小和居住者身分的家具。
大韩民族其实是简朴的。八套民居,乍一看我都没能分清楚哪个是士大夫家哪个是贫民百姓家。这要是在中国,大概不用走近,闻都能闻出空气里面不一样的味道了。当然,看看人家的皇宫......景福宫跟故宫一比,也就知道他家以前为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要给咱们上贡了。
我很喜欢保持当地特色的村子,即使这里还不算是自然的村落,也无人居住。
因为村子与人有关。那些于我之外的人究竟是怎样生活的,从降生到离世?吃什么?穿什么?住哪儿?择偶条件?大婚仪式?怎么生孩子?受什么教育?还有,人家是怎么烧地暖的?怎么腌泡菜的?等等等等。我虽然历史地理书读得少,但是对这些鸡毛蒜皮,却总能保持拍拍垃圾一般的热情。更好的是,村子的组成是一群人而非一个人,这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我们对陌生地的了解被某个单一对象所误导。
唉,我什么时候能够去下一个村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