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么撞进广告圈的(13)
(2011-11-15 14:38:57)
标签:
广告通用汽车杂谈多伦多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
分类: 我是怎么撞进广告圈的 |
在当时的情境下,跟客户见了面,又拿了学校的钱,想不做其实已经不可能了。在我面前,没有选择。
Lily和Alice都万分地抱歉,但又不得不走。她们答应我,在安顿好国内事务之后就立即返回加拿大。说实话,离开个十天半个月对我们的计划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因为重头戏焦点小组访谈(Focus
Group
Discussion)安排在大约两周以后,而中间这段空挡主要是用来招募受访者。我的焦虑不在于项目能不能按时完成,而是在于我必须一个人完成所有的前期准备工作。这就像一个突然被团队抛弃的孩子,无助感特别强烈。况且,我那时白天还要去电脑公司上班,时间变得格外的不够用。于是,我又做出了一个“鲁莽的”决定:从实习公司辞职,专心做通用这个项目!
现在回忆这段经历的时候,我都会质疑自己当时义无反顾的决心。虽然那是一个小公司,但毕竟能够提供一份稳定的收入,而且我跟同事们相处得很不错。岔开说一嘴,那个电脑公司有两个从斯洛文尼亚移民来加拿大的工程师Micky和Emiljan,据说他俩都是某个国际性精英俱乐部的会员,那个组织只招收IQ超过150的人。
我曾经问其中的小胡子Micky:“你在国内是干什么的?”
“工程师!”
“什么公司的工程师?”
他眨了眨眼睛,很诡异地回答:“色情服务电话热线公司。”
有一次我们下了班一起去打桌球。那两位在一边把自己的球技吹得跟神似的,可是没想到,我的菜鸟球技那天超常爆发,竟然创下了连进多球的极佳战绩,让两个斯洛文尼亚人瞠目结舌。
Anyway...无论如何,我都下决心辞职了。想法极其简单:必须舍小保大,不然通用的项目没法交代。
除了几个朋友的朋友之外,我们贴在网上的招募广告又招到了若干合适的受访者,但仍然不够。通过另一个同学,我拿到了一份某华人民间组织在多伦多的会员通讯录。具体那份名单上都多少个名字跟电话号码我已经记不得了,反正在辞职“赋闲”的十来天里,就是一个电话接一个电话地打过去,在那张名单上打勾、画圈、划叉。这种COLD
CALL的事情如果发生在国内,可能早就被对方摔电话了;所幸的是,在异国他乡,乡音或许能够把人与人的距离拉近一点;何况我尽量把声音调整得更柔和清脆一些,把个国语讲得跟CCTV播音员一样的字正腔圆。
由于客户也要求列席座谈会,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找到一个同声翻译。哪里去找专业的中英文同声翻译呢?那段时间,我的思维模式只有四个字:挖空心思。
先找到了一个刚在加拿大读完本科的北京姑娘,那英文叫一个溜啊,可人家一听是做汽车座谈会就打了退堂鼓。女孩子对这种行业都犯迷糊。
我又不得不瞄上了室友新交的男朋友。那男生小时候跟着父母从台湾移民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英语系毕业,现在在中学当英语老师,国语也还不错。他听了我的慷慨陈词立刻就爽快地答应了。本来,同声翻译这件事已经从我的Job
List上划掉了,没想到几天后我接到了室友打来的电话。她支支吾吾地说,“Tony问有没有报酬?没有报酬的话,他不干!”这真的是我没有考虑到的。其实要报酬本身完全没有错,问题是那男生对此所表现出来的态度
-- 一付高高在上的施舍者样子,异常的冰冷现实,在利益面前完全没有朋友情分可言。
我怒了,极其幼稚地又怒了。意气用事的结果是我当即回绝了Tony的要求,也再一次将自己推向“绝境”。
同声翻译始终没有找到,直到座谈会将要开始的前两天。虽然心里也没底,但好歹我准备了最后的“备份”,我的MBA同学Forest。这位也算是那届中国学生里的一个神人。我们一年级的时候有一节很莫名的课,叫做Value,Judgement
and
Decision-making。上了半个学期,包括大多数老外在内都整不明白这门课到底在教什么,那位名叫莫多万的教授讲课如同在讲天书。只有Forest同学,在连外国同学都迷迷瞪瞪的课堂上,竟然能够跟莫多万唇枪舌剑交手十个回合。后来他的同班同学描述起当时的情景,连说就如两个高手华山论剑,其他人只有当看客的份。Forest同学最大的优点是话多皮厚反应快。虽然他不会开车,也不喜欢汽车,但是至少他英语流利,又擅忽悠,见谁都中气十足。
出于对Tony过分现实举动的愤慨,我觉得即使Forest是自己人也绝不能亏待了他!所以,经过三人委员会商量,我们决定给救火队员Forest每场100元的报酬,总计400加币。
好笑的是,这位不懂车的同声翻译在最后的实战中犯了一个让客户都失声大笑的错误。一个受访者说“四轮驱动”,Forest停了一下,然后大言不惭地翻成了‘Four
Engines’。除此之外,表现上佳。当然,客户也不敢有更多的要求,不出钱的主请闭嘴!
等到Alice跟Lily从北京回来的那天,一切真的都完好就绪了。她们对我致以了最诚挚的感谢,回首过去那些单打独斗的日子,连鄙人都被自己一往无前的勇气跟毅力感动了。反思一下,做成这件事的关键不仅仅是坚持,更重要的是想法异常简单,得失心不重,不计较、不纠结,一门心思只想把一件喜欢的事情做成了。仅此而已。
四场消费者座谈会终于如期召开,过程基本顺利。Alice作为有经验的主持人对节奏掌控得很好,唯一的小插曲虽然把我们震了一下,但也无伤大雅。有个受访者在中途要求去上厕所,Alice为了能够让大家尽量集中起来讨论一个话题,建议他稍晚些再去。没想到,那位兄弟突然就发飙了,嚷嚷着凭啥不让他上厕所,还狠狠地摔了一下会议室的门。Alice的脸色很难看,而我们在观察室也无能为力。幸好同组的其他人上前说和,终于把那位仁兄劝回了座位。到最后他也并没有被尿憋死。
座谈会以后的资料整理跟撰写报告轻松很多,三人一起干活心理压力比较小。客户满意,任务完成,我们也快要开学了。
最后大家在一起吃了顿庆祝大餐,算了个帐。受访者费用大概每场400加币,共计1600元。同声翻译400元。再扣去开车去dealer那里的油费和数次聚餐吃掉的钱,最后好像一人分到了200加币。
合作加深了我们之间的感情,也带来了以后更多的合作。
--未完待续--
前一篇:我是怎么撞进广告圈的(12)
后一篇:小黑屋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