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bloorstreetnara
bloorstreetnara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398
  • 关注人气:20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推荐一本很棒的杂志

(2010-02-11 09:19:45)
标签:

明日风尚

文化

分类:

推荐一本很棒的杂志 推荐一本很棒的杂志 推荐一本很棒的杂志

 

有一段时间很迷旅行杂志,即使没空老在外面晃悠,也总算可以藉着点图片四处游览。可是,从来没有找到过一本真正吸引我的、愿意持续购买的杂志。大家都无外乎介绍些喜闻乐见的景点,外带达人攻略、酒店讯息等等,大同小异。直到有一天,我发现了《明日风尚》......

 

第一眼的感觉并没有那么好,因为它的版式跟一般杂志不同,“无端”留有很多空白,搞得我武断地认为这是又一本以糊弄读者滥竽充数为目的的东西。但是,它实在是一本需要人静下心来慢慢阅读的杂志,而且越读越有味道。现在,每天晚上睡觉前躲在被窝里细细地读上半小时简直成了这一天里最平静美好的时光。有时吃完早饭也会读一会儿,扣着点儿去上班,意犹未尽。

 

它留有充足空白的版式如今成了我的心头好,因为那样才给宁静铺设了空间。我们习惯了文字图片挤得满满的杂志,习惯了快速浏览一目十行,习惯了从杂志里寻获讯息草草了事。阅读,早已失去了悠然自得的乐趣。

 

我曾经也有过办本旅游杂志的念头。不同于同类杂志,我想要将大部头的版面留给人,而非景物。景物可能千年不变,而只有那些人才是充满变数不可预测而又生动丰富的。有人的地方才有故事。我要办一本有故事而非只有讯息的旅行杂志。明日风尚恰好就是这样一本有故事的杂志,不过它着眼的不仅仅是旅行,还有文学、设计、时尚、科技,等等等等。简而言之,它有关于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既关注物质享受也问顾精神与心灵的更为健康的生活方式。

 

最近两期里有几个专题我特别喜欢。

 

其一是关于巴黎一家名为莎士比亚的小书店,这家书店存在了差不多一个世纪。要在普通的杂志,大概派个记者去一下巴黎,描述一下今日店中所见,最多采访一下店主,然后附上书店地址及交通路线也就完事了。它却找出了三个记者,其中两个分别在70年代和80年代去过那家书店并写过报道。幸运的是,50年代中书店被一个叫George的美国人买下,而这个George虽然今天已是耄耋老人却仍健在,于是,三个记者分别从回忆和现况入手,围绕George讲述他个人与这个书店的变迁。而读者们,也就得以在岁月的长河里,欣欣然目睹变与不变的人、事与物。

 

其二是关于德兰修女和她在印度加尔各答的仁爱之家的报道。记者真的深入仁爱之家,亲身服侍垂死的病人和手足残疾的孩子。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周,但是与肤浅又泛泛的寻常报道相比,它已经足够带给读者近距离的身心体验。

 

每一期的明日风尚都会有一本加刊,12月的专题是“50个人,50样东西”。它请了50个创意、设计、时尚领域的人士分别讲述一件对自己的生活产生影响的小物件,在年末送礼的潮声里显得应景又有意思。1月份则是放大了篇幅,仔细介绍了王世襄先生。我觉得选择王世襄本身就很符合杂志的风格,因为这个人表面上是喜好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但却能在遛鸟逗蟋蟀收集旧家具上都玩得精玩出门道来,这就回归到了杂志既享受物质又关注精神的要义。

 

有时候你看着一篇文章觉得有意思,就想知道作者是谁,可是乍一看竟然还找不到作者的名字。原来,它把作者的名字都缩得极小,且安置在页眉的角落里。归根结底,讲述故事的人并非是最重要的,更不是用来喧宾夺主的,重要的其实只有故事本身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