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儿时年味格外浓(二)

(2023-08-24 07:03:47)
标签:

文化

分类: 黄河风文学作品专辑

儿时年味格外浓(二)


作者:王正选

 

    


    到了初二,我们会带上麻花篮和白面馄饨馍篮子先去十多里外的舅父家磕头拜年。到了初三,我们自家的一大群孩子就会相随着,各自提上装着白面馄饨馍和麻花两只竹篮子,开始先后去给姑家、姨家等亲戚家磕头拜年。我们王家的亲戚多数都在几十里外的地方,有的路途中的一个陡坡就六七里长。路上遇到的都是背着或提着篮子走亲戚的人群。到了亲戚家,依然是磕头,然后吃四盘菜和火锅。火锅是用木柴或者玉米芯生火。火刚点着时冒着浓浓呛人的烟,我们会帮着拉风箱吹火。吃过午饭就是下午三点多了,我们得启程往回赶路,待走回家天就快黑了。第二天我们会继续走向下一个亲戚的家。如果遇上下雪天,不管雪下的大小,都不会停止去给亲戚行事的步子。就这样,每天都是不停的走呀走呀走呀的走路,磕呀磕呀磕呀的磕头,最后就累得成了被窝套了,腰疼腿软无力气。那时候没有自行车、客车、小车,不管什么时候,不管多远的路程,都是一个动作——走!

    过了破五即过了初五还没把亲戚跑完的可以继续跑,或者待到十五元宵节继续跑。反正农历十五以内都算是年。初五的下午,和年三十下午一样,要放鞭炮,吃饺子。不过,初五是送神。平时如果家里有事,可以点香把神再请回来。

    随着年的结束,白面馍也就吃完了,我们又开始吃红薯擦成片晒干磨成面蒸的黑面馒头。摆放在神位前用白面捏花点缀上红枣做得枣山馍得等到正月廿三才能享用。另外把麻花也留一些待到农历二月二才能享用。

    过了初五即破五后,就盼着过元宵节。 那时没听说过叫元宵节,只知道叫正月十五。因为又能像过年一样比平时吃的好一点,还能吃母亲做的油煮糖糕子。至于元宵是什么,就没有听说过。

    十五节终于盼到了。十四和过年三十一样,下午也是放鞭炮请神,煮饺子、敬神、敬祖先,就是不需要再贴对联了。十五的早上和初一也是一样的,天不太亮就起床(应该说叫起炕,还没有见过床),穿上过年时穿的新粗布棉衣服、新鞋。然后开始放鞭炮,依然是把母亲已盛在碗里的饺子分别摆放到祖先、灶王爷、财神爷、土地爷面前,依然是一一都给磕头、作揖,待一会再把神们并未吃的饺子端回分吃了,吃不了的就剩下下顿吃。吃了早饭(其实,在农村只是年初一和正月十五吃早饭,其余的日子都是先上地干一晌活,饿了吃带的馒头,到了约上午11点才吃早饭,然后再下地干活,到了下午2、3点钟时吃午饭,然后再下地干活,到了天快黑时回来吃晚饭。根本不习惯早上起来就先吃饭。冬天天短,中午在地里吃带的馒头,可以不回来。后来到机关很不习惯吃早饭),带着急切的心情赶快跑到村中心,那里有打锣鼓的,打篮球的,打秋千的,真是大人笑,小孩窜,很是热闹。

    到了晚上先是点灯献爷,母亲用红萝卜切成段,在每一段的一面挖个坑,插上用棉花和火柴做的小棒子,再倒上平时过日子用的棉籽油,点着后,我再摆放到每一位神的面前,然后是锅台上,院子外的每一个窗台上。每一个地方都放的是两盏灯。当然,还是少不了给诸神磕头。点完灯后,我会先屋里屋外(准确说是窑里窑外)赏灯,屋子里比平时亮的多了,也好看的多了,院子外比平时也温馨的多了。赏完灯,我会扛上自己制作的纸灯笼跑到村里赶热闹。

    我做的是飞机式的,下部糊的是结实的红纸,上面糊的是白粉脸纸,前面插上纸风筝,在灯肚子里烛光的照耀下,下面红红的,上面亮亮的,用竹竿子舞动起来,风吹不灭,风筝在风力下发出哗哗响的转动声,在诸多的灯笼里惹人注目,很是威风。最后玩的尽兴后才回家。回到院子后,看见院子里已不是走时灯光摇曳映照的样子,萝卜灯已油尽灯灭,院子里黑乎乎的,顿生不快之感。

    春节到十五期间,村里和邻村的能人们还会编排演出文艺节目,村与村会相互交流演出。后来,我们村有了有我参加的幻灯队演出,就取代了文艺节目。邻村编排的文艺节目在我们村演出后,我们的幻灯队就去给他们演出。村人很是高兴。看到白色的银幕,还真像看到电影要演出一样的激动。我们用的是自制的双镜头幻灯机,放映中的许多活动片镜头还真让村民们高兴的手舞足蹈。

    那时,没有五彩缤纷的烟火花烛,能看到的是铁匠师傅用铁水打向空中散开的铁花。村与村比赛的龙灯表演一直延续到现在。

    那些年的年味,好生让人怀念。

    (全文完)


    作者 王正选 笔名黄河风,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获2020年河之东十佳作者奖;团结出版社出版30万字纪实文学《黄河的儿子》一书;报告文学《走出宋家河的女人》获《山西农民报》征文优秀奖,入选《河东文学》杂志;报告文学《一醉不醒的葛永刚教授之黄河情怀》入选国内外版《神州》期刊;报告文学《从第一书记到荣誉村民》发表于《山西农民报》;报告文学《重生》获“我的运城 运城美文”主题征文二等奖;散文《怀念狼》《怀念鬼》《怀念贼》入选三晋出版社《百位作家作品集》;散文《幸运草》《平陆中条天路》《穿越世纪的感动》等发表于《山西农民报》。诗歌《黄河,我的老邻居》发表于《山西农民报》

 

    个性签名:没有自己的流向,就不配称为河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