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奋斗之路(185)
伊朗学员很豪爽,两位都和我攀谈。
我买十副中国画,赠送培训班学员。
185、与伊朗学员
2003年8月28日上午,我接到培训中心打来的电话,让我把最近几年的英文果树期刊杂志送过来。
我去培训中心送期刊,大厅的前台上坐着省农科院来的女翻译和培训中心的几位工作人员,旁边还站着一位个头很高的老外,大约有1.8米,典型的阿拉伯人脸谱,肤色白皙。
我问他:"Where are you
from?"
"I'm from
Iran."他回答得很拘谨,唯恐说得不正确。
我心想:“这个伊朗人和我一样,也是怕说不好,出错误,才这么拘谨。其实谁都一样,没必要这么拘谨。他们和我一样,英语也不是母语,怕说错了,这种心情可以理解。”我又随便和他聊了几句,就离开了。
过了几天,我傍晚下班回家,刚走出果研所大门,又遇到了这位伊朗学员了。这次他不像在培训中心那么拘谨,他问我:"Work for several years
now?"他怕我听不懂,又说:"forexample,ten years,twenty
years......"他问我工作几年了?例如,十年,二十年......
他问的这个问题还真是不好回答。从1973年我们插场算起到2003年已经30年了,上世纪80年代国家规定知青插场算工龄,也就是说我已经工作30年了。这个伊朗人不懂中国的国情,也不一定知道中国还有知青上山下乡这码事,如果我回答说工作30年了,他不知道我高中毕业才18岁就插场劳动锻炼算了工龄,肯定以为我大学毕业已经30年了,无论哪个国家,大学生毕业都是23岁左右,我若回答工作30年,他还不以为我已经53岁了,那时我哪有那么大啊?于是我干脆顺着他的问话,说了一句:"Twenty
years."
后来,我在街上几次遇到这位伊朗学员和他的一位老乡,他的老乡也是培训班的学员,肤色比他略黑,个头比他稍矮,大约有1.75米吧?他们俩见面都主动和我打招呼,并和我攀谈,感觉他们俩很豪爽。这时我的英语听力和口语都比从前有了一定的长进,能和他们聊上一阵了。
一个星期日,我进了一家画店,看到一种带镜框的小型画,长度20厘米,宽度15厘米,算是袖珍画吧,已经过去快20年了,上面画的什么我现在已经记不清了。这种小型画每副才1元钱,真是很便宜,于是我花10元钱买了10副袖珍画,准备送给培训班的这十位学员,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中国人民对他们的友好。
过了几天,我在街上又遇到了这两位伊朗学员,打过招呼之后,我把这10副袖珍画交给他们,让他们带给培训班的全体学员,每人一副。他们俩很爽快地答应了,还说他们都非常喜欢中国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