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评委会现场
昌黎果研所1996年的职称评定会议在6月19日举行,因为事先已经知道果研所的领导要把韩子辉推荐到省农科院的中级评委会上,我自知自己已经没有任何希望,但我仍然底气十足,认为凭我的硬件一定能取胜,就看评委们持什么态度了。
我认真地写了工作总结,把获得的两项科研成果、主编和参编的苹果栽培书籍、以及自1993年以来发表的52篇文章都写在了总结的最显著位置上。我想即使落选,也要让大家知道我的硬件是相当突出的。
当我走进会场的时候,发现评委们都已经到位。除了一位所长,其余所有的评委都用惋惜的目光望着我。因为领导已经授意评委们把韩子辉推荐到省农科院的中级评委会上,评委们都觉得不公平,所以大家才用那么惋惜的目光看向我。
中级评委会一开场,有一位姓章的评委就问道:“听说今年向省农科院只能推荐一个中级职称名额?”
那位所长说道:“是的。”
“那么另一位同志就没有被评选的机会了,既然在决定被评选的同志命运的关键问题上,评选就应该公平、公正,不能掺杂任何水分,应该把成绩最突出的同志推荐的农科院的中级评委会上。”这位评委说道。
这时,另一位姓孙的评委发言:“难道咱们就不能把这两位同志都推荐到省农科院的中级评委会上吗?”
那位所长说:”推荐的人多了省农科院的中级评委会不批准!”
这位姓孙的同志说:“去年省植保所多推荐了七八个同志进省农科院评委会,评委会一个也没刷,都批了!”
这番话怼的那位所长哑口无言。
总结评选开始了,所长让韩子辉先发言,我感觉他的总结重点不突出,没有把自己的成绩充分表达出来。韩子辉发言以后,轮到我发言,我也不多啰嗦,把我的所有硬件都一一展示出来了,硬件就是成果、著作、论文。我也不说空洞言之无物的话,就让硬件说明问题,评职称不是主要凭硬件吗?
我发完言以后,评委们都用赞叹的目光望着我,别的不说,单说文章这一项,即使是研究员也没有人能在短短的3年内发表52篇文章!从大家的眼神来看,我被推荐应该是毫无疑问了。
接下来就是评委排队、打分,因为有一个评委缺席,9个评委剩了8个,这样差额投票就变成了等额投票。投票结果令所长感到意外,有4名评委没有按照领导的意图打分排队,致使我和韩子辉的票数相等。
所长的表现很抓狂,主要是恨铁不成钢,怨韩子辉的总结写得太差,重点不突出,没有把自己的成绩反映出来。就连我这个竞争对手,都替韩子辉惋惜,认为他的总结没有反映出自己的真实成绩。
事已至此,所长只好极不情愿地说:“既然票数相等,那就把韩子辉和杨每宁都推荐到农科院评委会上去吧!”所长说完以后就散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