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中学时代(103) 争相抢重担

(2012-11-11 18:25:13)
标签:

文化

分类: 长篇连载

我的中学时代(103)


103、争相抢重担

 

       第二天一早,我们背着行李到学校集合。正明山离县城只有十多里路,不到10点钟,我们就到达了正明山大队部门前。

    县中工宣队的孙大伯是正明山人,孙大伯并不是常年在县中驻守,他也时常回到大队来,领导大队的革命和生产。当时他正在正明山大队。当我们背着行李到达那里时,孙大伯给我们讲了话,对我们前来修水库表示热烈的欢迎。孙大伯是很受同学们拥戴的,他讲完话以后,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

    乡村的小学校放假早,七月初学校就放假了。我们被大队安排住在正明山小学的教室里,学生的课桌并起来,就成了我们的床铺板。我们排二十多位女生全都住在一个教室里,每次下乡刘悦琴的床铺都和我毗邻,这次自然也不例外。

    中午,我们在大队食堂吃了午饭,午饭是过水面,炸酱做卤子,里面有葱花和些许肉丁,很好吃。大队食堂吃饭不限量,我们可以敞开吃。男生饭量大的可以吃一斤面粉的过水面,女生每人吃半斤面也没有问题。孙大伯事先已经给我们下了安民告示,说修水库的活计很重,天天都要抬大筐,让大家一定要多吃饭,千万不能装客人。

    吃过午饭,我们回到小学教室——我们的宿舍,休息了约有一个小时,集合哨吹响了,我们就排起队奔向水库工地了。

    工地上摆满了抬筐,排长刘悦琴分派那些正处于例假期的女生往筐里装土,这也算是照顾她们了,装土总比抬大筐要轻巧许多。我和刘悦琴一组抬大筐,我们俩因为在家里经常挑水,所以都很有力气,每筐土都装得满满的。最费劲的是上水库的大坝,即使空着手上去也要费点劲,抬着满满的一筐土上大坝注定不容易,更需要鼓足全身的力气才能上得去。但是同学们没有一个叫苦喊累的,那时的中学生都是以苦为乐、以苦为荣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当时最响亮的口号。

    在抬筐的过程中,我和刘悦琴经常发生争执。我比刘悦琴要高几公分,抬筐的时候,她在前面,我在后面,我总是把抬筐的绳子往后拽,刘悦琴发现后自然要拽回去。那时的人们都是专拣重担挑在肩,我愿意拣重担,刘悦琴是排长,更不肯示弱,她肯定也要拣重担,所以我们俩把抬筐的绳子拽过来拽过去,有时争得脸红脖子粗。

    我们排一个女生非常尖刻地批评了我,她说我是争名夺利,她说,“你把绳子往你那边拽,让别人看见了,显着你好,显着排长赖。你一个普通同学都知道拣重担子,人家排长就不想挑重担了?你应该照顾一下排长的感受,不能只考虑你自己。”

    这个同学的话虽然很尖刻,但是说的也是实情,排长更想给大家留下勇挑重担的好印象。但是当时我总觉得自己在家里每天都挑水,比刘悦琴更有力气,应该多负一些重。刘悦琴说她在家里也经常挑水,她抬得动大筐,不需要我的照顾。最后由白桂芳出面,她在水库工地上捡了一根钉子,便钉在了在我们俩扁担的中央,白桂芳说这根钉子就是界,绳子放在界上谁也不准挪动。

    划定了界限以后,我和刘悦琴再也不争执了。当然是由于那位女同学尖刻的话语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我最不能容忍的是“争名夺利”这四个字,所以我也就不再争执了。我不明白:难道勇于挑重担就是争名夺利?我从来没有这么想过,我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这种说法。

    现在的青少年有几个肯于把重担子留给自己,把安逸让给别人的?当然更不会为了争抢重担子而争得脸红脖子粗了。我不由得深深地缅怀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勇挑重担的人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我们这一代人生命的底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