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号外:袁隆平领军团队进军沙漠种旱稻!(转)

(2010-06-29 22:54:55)
标签:

文化

分类: 知识探索
号外:袁隆平领军团队进军沙漠种旱稻!(转)

号外:袁隆平领军团队进军沙漠种旱稻(转)

 

这是我转载的萧芸老师的一篇文章。

号外:袁隆平领军团队进军沙漠种旱稻!(转)(2010-06-28 21:29:59)

号外:袁隆平领军团队进军沙漠种旱稻!   号外:袁隆平领军团队进军沙漠种旱稻!

沙漠奇观月牙泉(网络图片)           沙尘暴来了!(网络图片)

 

     治理沙漠!拯救国土!福佑子孙!责大于天!

     袁隆平是谁?不用说,地球人都知道,因为地球人要吃饭才能生存,袁隆平就是管种高产水稻让人类吃饱饭的人。反过来说,要问地球人,谁让我们能有饭吃,大家的回答肯定是:“中国科学家袁隆平”。

    可是,如果要问一问,中国治沙科学家第一人是谁?恐怕万人里难有一人回答上来,因为俺还是天天看新闻消息追踪探索发现的人,俺也回答不上来,好,这里打住,容俺上网搜索“中国治沙科学家”都有谁谁谁???

    兰州创世纪的沙尘暴尚未尘埃落定,民勤的沙尘暴以更猛烈的势头拔地而起扑向万千生灵,中国治沙,再一次响起白卷警告!

     世界人口爆炸,百亿人口的口连接起来就是一百个青海湖,百亿人口的胃缝起来就是一个太平洋,这天天要填米面,等于是几万条宽上万米的传送履带源源不断地往一百个青海湖里倒米面,粮食应该成为世界难题。但是,这个问题不至于成为灾难了,因为中国的袁隆平把粮食问题解决得差不多了。

    中国是地球上沙漠化发展最迅猛,沙化沙漠化灾难最严重的区域,但是,中国治理沙化沙漠化的大业竟然没有像袁隆平一样的领军人物。在百度和股沟里搜索,在中国的治沙名人竟然只搜索到:远山正瑛,国籍:日本。他来中国治沙,是因为中国沙漠里的沙尘吹到了日本。他治沙10年,发动日本的小学生收集可乐杯作为育种的容器,他发动日本的企业家捐款。他在中国植树350万株全部成活。可惜,远山先生2004年逝世。另外一位日本年轻人大龙隆司来继续他的业绩,大龙先生也植树达到了340万株。

    可是,在中国,除了部分原住民的农牧生活的绿化植树,真正的治沙动静还方兴未艾,百废待兴。在网络上搜索治沙讨论,搜索到非常搞笑的建议:1)用编织布塑料薄膜把沙化的面积遮盖起来;2)在沙漠里造砖把沙漠像铺地砖一样铺起来。如此幼稚的建议,说明中国的治沙还在襁褓期,而沙化沙漠化和沙尘暴,已经如魔如兽张开大口吞天吐地,向中国人争夺绿色滋养。据说四川新近收获最新研究的固沙成果,却径直跑到埃及去了,先要卖个好价钱。

    远山正瑛先生和大龙隆司先生的国际救援行为告诉我们:治沙无巧,植树就行。

    看来,我们得寻找自己的治沙领军人物。

    经过俺的坚持不懈的努力斡旋,水稻专家袁隆平先生终于答应接受“中国知青·环保公社”的竭诚邀请,领军治沙,带领他组建的团队深入沙漠腹地种旱稻。年薪为“负5个亿”——自带一切费用。

    袁隆平是俺父亲萧仑的学生,俺的栏目请他来做领军人物,他不会拒绝。袁隆平解放初期是安乡农校的学生,那时候,父亲是他的老师,未及毕业就被保送到西南农业大学,大学毕业后回安乡农校执教,父亲是他的校长。上世纪80年代末年,袁隆平在国外做研究的时候,全国高农技术在职培训班在长沙农校开办,袁隆平的一门课不能回来上,就是俺父亲帮他代课一年的。

    根据袁隆平先生的慎重考虑,以及袁隆平先生的人格力量的吸引,下列成员成为本次“旱稻治沙”成员:神六总指挥张育林、航天英雄杨利伟、聂海胜、费俊龙、翟志刚;青海格尔木市健在的历任市长、格尔木市健在的历任园林局长、……尚缺编99名,请博友毛遂自荐或者推荐科技贤达。特邀千万名志愿者:格尔木市全体市民、曾经掘过甘草的甘肃宁夏人,还有民勤县的原住民优先。

    班子组建妥帖,接着就是模板设计。俺的父亲,袁隆平先生的老师早就做好了方案,送给他的爱徒。

    1990年之后,父亲已经半身不遂,但是那智慧几十年的头脑却异常敏捷。他坐在轮椅上,眼光穿透家乡的山水,游走在世界各地。在他逝世的前一年,俺回家看到他沉思很深很深,就问他在想什么?他说是在想沙漠治理。他告诉俺,是受家乡无处不在的葛藤的启示。父亲听从美国衣锦还乡的老同学讲起,百年前,美国从中国引进了葛藤作为园艺观赏植物,这种绿化植被在当时被称作神藤,短短的几年就覆盖了很多原生林,成为侵害性最强的外来物种而被诛灭。因为它的生长太迅猛了,像一支黄花一样侵占土地。如果把葛藤栽种到戈壁滩上,沙漠边缘,就可以有效阻止沙漠向内地移动,至少可以控制土地沙化,控制沙漠面积的扩大。父亲说着说着,眼睛发亮:“葛藤的地下块茎有足够的养分供养它在沙漠里的生长,它等于是自带面包水壶去旅行,一根葛藤两年没有水都不会枯萎,就靠自身块茎储存的糖分和水分维持生长!”父亲治沙的设想一定有了完整的计划,可惜的是,等到再次见到父亲已经是弥留之际。父亲见到俺,嘴巴还在不停地张合,却再也说不出一个字来,或者是俺没有通灵之术,听不到父亲的声音。

    (关于葛藤到底是从日本还是从中国到的美国,时间和国籍存疑很多,俺只能尊重父亲的说法,因为俺没有阴阳两界的翻译可以与父亲商榷,本质上其实也无争锋必要,因为中国的葛藤比日本多,品质更优良。日本的葛藤即使愿意给我们,还得花大价钱;葛藤疯狂成长都是不争的事实,这就丝毫不影响本文的真实性,请博友们谅解。)

    昨天晚上梦到父亲,今天看到民勤的沙尘暴,两极联通,点亮了心灯,照亮了俺愚痴的思维甬道。难道父亲在九泉20年,依然没有放弃治理沙漠的思考?父亲在提醒我,要把“葛藤拯救沙漠”的方案抛出去!醒来之后,压在心底的这个储存浮了上来。父亲真是伟大啊!南部中部和东部是满山遍野的葛藤,张开网络在围剿林木,西部是裸露的沙地没有遮盖。变环境公害为治沙宝,移植葛藤救沙漠是救山林救沙地的两全之策啊!

    有其父必有其女,俺从小在山野成长,只是因为户口在城镇而在14岁那年再下乡,植树造林14年半,所以,俺轻车熟路很快就创造性地完善了俺父亲的计划。

    安徽江苏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每到玉米高粱麦子收获的季节,秸秆成为农民的负担,为了腾地只好焚烧,结果成为污染环境引爆交通肇事的公害。俺知道,秸秆粉碎之后再压成砖坯,储存水分大不易挥发,所以成为黄土高原高速路上护坡植被的营养钵。

    全国各地最大公害是薄膜塑料,方便袋食品袋,高者挂转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大有反仆为主统治中国的势头。记得某部获奖的动画片里,世界被垃圾占领,人类逃离地球到太空去了,机器人瓦力被遗弃在地球上,小小的他开动他的垃圾压缩机,把垃圾打包砌成城墙,从新建立世界再次换回了地球的生命体系。

    所以,俺要用父亲遗传给俺的头脑,立足化公害为公益的原则,来完善父亲的葛藤拯救沙漠的的计划。

    把薄膜垃圾压制成不渗水的方形高一米的缸,把秸秆粉碎压成营养砖填充在塑料的缸里,中心部分夹粘土,再把在山野疯狂的葛藤全株(一定不要把甜美的地下块茎切下来解馋啊!)移栽在秸秆粘土里,然后再往缸中注水浸泡使其充满水分,再用火车从内地运送到沙漠边缘安置排列,布成固沙方阵,方缸一半沉沙一半隆出地面。仅仅这第一步,就已经能把沙化的大漠围住,起码就做好了治理沙漠的第一步!当然,配套设施是交通部要开治沙快运专列。

    葛藤的生长速度到底有多快?据美国人介绍说,栽种葛藤的人,封土之后必须跑步离开,否则,葛藤的藤卷会缠绕园艺师的腿,迅速把园艺师变成它的藤架。

    但是,这个计划真的需要能在沙漠种旱稻的“袁隆平”们才能完成。所以,今天俺不惜撕破俺还未完全麻木的老脸,斗胆扯袁隆平先生的大旗,做俺为虎作伥的虎皮,在这里表演一出向沙漠宣战的摇滚,希望能作为中国治沙重拳出击的序幕。

     

    我国是世界上土地沙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有沙化土地173.97万平方公里,70多万平方公里沙漠,57万平方公里戈壁荒漠,还有高原荒漠15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近1/3,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及边疆地区是沙化土地的主要分布区,土地沙化影响着全国近4亿人口的生产和生活,部分地区沙化仍在扩展。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沙化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也决定了防沙治沙工作始终是关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的一项重要工作。  我国的沙漠化和荒漠化面积达到了300多万平方公里,这个数字是个巨大的数字。而据说,目前的沙漠植树抵挡不了沙化的速度,甚至连原生荒漠林胡杨、红柳和芦苇,却缺乏资金维护,依然在以疯狂的速度锐减。

    治沙应该是先将有水有土的未及沙化的边缘地区密集种植植物。控制沙化。这些地区属于沙地,可以种植,年降水量也很可观,有足够的水分支撑绿色植物的生长

    治沙是全国总动员的综合治理项目,也是子孙功业。需要各部门的协调配合,

    中国治沙,必须有“袁隆平第二”,希望国务院专门委任一名副总理专门管理治沙。俺绝非杞人忧天胡说恶搞,实在是,绿地在我们的眼皮下流失,再过一百年,子孙们喝骂我们的时候,虽然九泉之下我们并无知觉,但是,当下,你难道不觉得作为21世纪的中国人脸红吗?我们以建设之名,行败坏自然之实,我们是多么的愚昧啊!

 

    今天,俺是借袁隆平发牌,大王压小鬼,俺趁机老拳出击,震醒愚痴,让中国的治理沙化走上正规。所以,恳请读到这篇文章的博友,都慷慨转载到您的博客里,让更多的人看到,尤其是让中国的治沙委员会之类的机构看到,否则,我们的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用不了多久,就成为沙国。

 

    因为初到深圳,水土不适,南方暴雨连连,俺感染病毒感冒,昨夜支撑着写完本文未及修改,就去打点滴了,所以,错别字数据错误很多,一直在修改。期待第一时间转载的博友重新转载一次。如此重大的国土题材,一定不能有谬误,请各位看到错误的朋友及早提出来!谢谢先!


 

http://www.bjkp.gov.cn/bjkpzc/images/corner10b.gif

附件(1)

受到争议的植物——葛藤(图)

  2006年桃花刚刚开始开的时候,我和北大一个研究生同爬香山,在一个山谷中,我们看到一种缠绕的藤本植物,它活活的将其依附的乔木缠绕的看不出本来的面目。当时我们没有认出它,从树下的枯枝以及藤子上的果实推测它可能是豆科的植物,觉得这种植物太可怕了。随着出野外机会的增多,同年七月在东灵山的沟中我又见到了它,由于有老师在旁边,我知道了它的名字——葛藤。此时正是它开花的季节,看到它美丽的花序,我多少觉得它不是那么可怕了,但还是为那个被它欺负的家伙感到不平。

 

http://www.bjkp.gov.cn/bjkpzc/tszr/zwdg/zwyjk/images/2007/7/4/s72998.jpg

葛藤整体

  按植物学分类,它属豆科葛属,是一种多年生落叶藤本植物。全株被黄褐色硬毛,有块根。三出羽状复叶。总状花序腋生,花多数;蝶形花冠,紫红色。荚果条形,密生硬毛。花期6-8月,果期8-9月。北京山区常见,生于山坡、沟谷、灌丛或林缘等。中国除新疆和西藏外都有分布。

  它对土壤适应能力很强,不管是红土、黄土、泥沙土还是瘠薄的荒坡、石缝都能扎下根生长。而且生长速度极快,在气候条件好的情况下,一天可以长5厘米,一年就可以长15到30米长。有人说:“如果你种葛藤,栽上就得赶快转身跑,要不葛藤就会追上来抓住你不放了。”葛藤之所以长这样快,得益于它有发达的根系。葛藤的根是须根,成水平分布,可以从土壤、空气中吸收大量的营养。它还有储藏根,像棒槌粗细,深扎土中,可聚集吸收根送来的营养,及时把营养输送给植物。在葛藤的茎节上还分布着许多小分根,可以就近吸收营养,补充消耗,还可以在攀爬时用上,以借一臂之力。

http://www.bjkp.gov.cn/bjkpzc/tszr/zwdg/zwyjk/images/2007/7/4/s73000.jpg

葛藤-叶

  葛藤的块根——储藏根是一种很好的食品,在我国的广东、广西、湖南、云南等地,有一种十分普遍的小吃——葛根粉。它洁白、细嫩、入口凉滑,除含丰富的淀粉外,还含有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制成各种保健食品。它就是由当地的葛藤提炼出来的。而且这种富含淀粉的食品也是一种很好的酿酒原料。

  葛藤不但可以吃,还可以入药,在《神农本草经》、《伤寒论》中都有记载,到现在也一直在用。在野外,如果有人受伤了,可以把葛藤的叶子敷在伤口上作救急用。同时葛藤还是很好的饲料,蛋白质、脂肪含量高,牲畜很爱吃。可以说葛藤浑身是宝。

http://www.bjkp.gov.cn/bjkpzc/tszr/zwdg/zwyjk/images/2007/7/4/s73001.jpg

葛藤-花

  葛藤是优良的覆盖植物,有“大地医生”的美称,其根深叶茂,覆盖面大,具有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早在17世纪80年代就有人认识到葛藤在水土保持方面的作用,大约在1876年,葛藤作为一种园林绿化植物由日本传人美国。当时美国西部土壤流失严重,特别是科罗拉河含沙量很大,流出的泥沙使河床剧烈上升,经常造成泛滥,将葛藤作为一种水土保持植物进行栽植试验,结果证明葛藤不苛求土壤,繁殖力很强,收到了极好的保持水土效果。

  但是中国一句古话“物极必反”,由于葛根的大量种植与快速繁殖,美国的葛根开始泛滥,而且它所到之处,其他的植物都被它活活的缠绕致死,很快报纸上就说:“屠杀植物入侵美国”等。后来人们花了大量人力、财力才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把葛藤控制住了。

  其实每一种植物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只要我们合理的使用就可以发挥它对于人类最大的价值。

 

   附件(2)

葛藤与1876年世界览博会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8367aa0100j6v8.html) - 号外:袁隆平领军团队进军沙漠种旱稻!_知青萧芸_新浪博客

——转载自莺歌雨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ygy007 

美国东海岸,逶迤连绵,从南到北,都是茂密苍郁的森林。在盛夏之际,假若你行驶在美国南方的话,除了林木之外,你还会看到一种奇怪的绿色景观,那是一种巴掌大的绿叶,层层叠叠,密密匝匝地覆盖了一切,时而平铺直叙,时而起伏高耸,伸展出数十数百英里去。你能看到的只是密不透风的绿叶遮盖。

可是,你一定不会想到,形成这个北美奇观的,竟是一种东方藤蔓。它来自日本,这里的人们根据日本的发音,叫它克株。……

那是1876年在美国费城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上,前来参展的日本人带来了他们家乡的克株。……日本人带来克株的目的很简单,只是为了在博览会上日本馆的庭园凉亭之外,作一点小小的装饰。这个主意果然不错——晚夏的克株开着串串紫红色的花朵,使得空气弥漫着一种甜甜的葡萄般的香气。

……

这是个笔名叫丁林的旅美华人写的文章《一支藤的故事》的开头。

接下来他写的是这种叫克株的植物,如何为美国人所接受,又如何泛滥成灾的故事。

美国人开始把克株当作凉棚植物。因为它不仅可以美化家家的凉亭,还可以送来阴凉。后来一个叫珀利斯的退休植物学家出于好奇,买来了三株小苗,但是又没有地方栽,由于妻子的建议,栽在了一堆垃圾旁,一年后,不仅那堆垃圾不见了,连邻居的篱笆也消失在茫茫的绿叶之下。克株的迅速生长的神奇力量在美国很快得到了发挥。到了1935年,为了保护土壤,他们种下了50多万英亩的克株。不到十年时间,这些克株蔓延了100多万亩,活像一头怪兽,不仅吞没了野地,而且吞没了森林、电缆,甚至火车铁轨。这一下美国人慌了,他们不得不对克株采取了控制的措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