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十八)
韩素华是班长,她是班里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其它各方面表现也都很出色,譬如唱歌、体育、舞蹈、画画。她跳绳和踢毽都很棒,课下显得非常活跃。
我发现,韩素华的铅笔盒和我的一样,也是一个铁铅笔盒,上面的图案是小白兔拔大萝卜。其他的同学几乎全是木头铅笔盒,这是昌黎小学的一大特色,另外还有一大特色,学生削铅笔不用转笔刀,用一把铁刀子,每个同学铅笔盒里都有一小块砂纸,铅笔削好以后用砂纸磨得尖尖的,铅笔的铅削得特别长,这样的铅笔我一开始根本就用不了,刚一写字,笔尖格崩一声就断了,还得重新削。我父亲不止一次地批评我削这么长的笔尖,可是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入乡随俗,别人都这么削,我自然也不例外,慢慢地,我也适应了这种超长笔尖的铅笔。
昌黎的小学还有一大怪,汉语拼音的读法和北京的小学大部分都不一样,譬如b,北京的小学生念波,昌黎的小学生念鳖;m,北京的小学生念摸,昌黎的小学生念爱木。总之不一样的地方太多了,不过小孩子适应能力强,过了不长时间我便都适应了。
昌黎的小学考试是百分制,我在北京的小学是5分制。百分制比5分制更能体现学生成绩的差别,虽然当时考试一般不排名次,但是百分制还是很容易分出高下。
我入学不久唐山地区各小学就进行了一次抽考,我在班里考了第四名,就连大名鼎鼎的韩素华,也和我并列第四。老师认为我考得不错,刚从北京转来,能尽快地适应环境就不错了,况且成绩也不是太差。我感到:昌黎小学的学生们尽管衣衫褴褛,但是学习都非常认真、刻苦。有几位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同学,学习都非常刻苦,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另外,学生的年龄偏大,我们班28个女生,七周岁上学的只有六七个人,其余全是八周岁,甚至还有几个九周岁上学的,像我这样六周岁上学的根本就没有。昌黎的学校作业留得特别多,我每天晚上写作业都要写到很晚,有时要写到十二点以后。
我母亲好像不了解昌黎学校学生的情况,在我母亲的心目中,她的女儿仿佛就只能考第一,我被母亲狠狠地说了一顿,我难过地痛哭了一场,连晚饭都没有吃。
我上小学时,学校很少排名次,那次抽考是一次例外,小学低年级排名次其实也没有什么用,一个班有时双百的学生就有六七个,都是并列第一。可是99分和100分又能有多大的差别?不排名次是好事,我举双手赞成。
5月份还未到雨季,还没有下太大的雨,我们家屋里就漏得很厉害,房顶上到处滴滴答答地淌水,锅碗瓢盆都接上了也接不过来,无奈我们家只好搬到了东门。这里离我们学校很近,过了马路走两三分钟就到,下课了班里的同学都跑到我们家来喝水。
到昌黎以后,我最大的进步就是敢开口讲话了,确实昌黎人的老呔口音比我浓多了,没有人会笑话我,我和班上的同学能无拘束地交流,和大家也很快地熟识起来,否则,同学们不会都跑到我们家来喝水。
我姑姥姥看到每天有这么多同学来喝水,早晨总是多烧几壶开水,唯恐大家不够喝。可是同学们都不愿意喝热水,课间休息只有10分钟,热水太烫,还没喝完就上课了,大家一般都愿意喝冷水。姑姥姥说喝生水会闹肚子的,她早晨把水烧开就倒在一个干净的桶里晾凉,保证大家都能喝上凉白开,同学们都说,“你姑姥姥真是太好了!”由于我姑姥姥为大家提供了清洁卫生的水源,使我在同学中获得了超好的口碑。
http://down1.sucaitianxia.com/psds2/p46/psds7090.jpg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