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老北京俗语具有文化底蕴和历史知识,确实名不虚传。本文介绍的既是一句老北京俗语,也是一句歇后语,这句话就是“请神容易送神难”,而作为歇后语,就是“棺材里伸出一只手——请神容易送神难”。
提起这句俗语的来历,也是众说不一。其一据说在唐朝时期,朝廷为平息“安史之乱”,因本朝军力不足,故借助北方一些少数民族军队。但平息战乱后,这些少数民族军队却迟迟不撤兵,趁机向朝廷索取钱财、女人等。朝廷不满足他们,他们就在首都长安作乱,大肆烧杀抢掠。因为这些军队野蛮凶残,一个个士兵凶神恶煞,此后,在民间就流传了这句俗语。
还有说法是,过去一些大户人家失盗或遭到抢劫,在报官后,衙门会派衙役来破案。但是这些衙役破案无能,却趁机敲诈勒索,也是凶神恶煞的样子,所以由此产生这句俗语。
还有一种说法,即过去一些富户为所谓的作善事儿,往往对一些穷人进行施舍。但是其中不乏一些无赖之徒,借此耍赖敲诈,由此产生这一俗语。关于这种说法儿,老北京人中还派生另一句意思相似的俗语,即“善门难开”!
不管哪种说法是这句俗语产生的真正原因,但是各种说法在实质精神上是一致的。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著名剧作家翁偶虹老先生编写的京剧《桃花村》中,就有衙役趁机敲诈的情节。在这出京剧演出过程中,那两个丑角演员扮演的两个衙役,虽然没能力帮助报案的剧中人物“刘员外”对付强盗,但是却对刘员外说:“老刘呀,不是我说你,可惜了你这么大岁数,怎么这么不懂事儿呀!你就这么打发我们哥儿俩走吗?”在敲诈了银子后,这哥儿俩就撂给刘员外一句话:“老刘呀,这银子不让你白花,叫你明白一个道理‘棺材里伸出一只手——请神容易送神难’。”那二位丑角演员表演得绘声绘色、惟妙惟肖。而人们实际生活中,更有不少人亲历这种事儿。如果举例,那就举不胜举了。人,永远不会做到“万事儿不求人”(这又是一句老北京俗语),有了困难求助别人,特别是遇到灾难有求于人时,就难免遇到那种“神”!如果不打点这些“神”,真能把你搞得寝食难安。现在,如果你有事请“神”,有些“神”也难打发!如果就这类事儿举例,不仅会惹恼一些“神”,而且就怕引起“当着和尚骂秃驴”的负面效应!况且,有些“神”虽是某些部门的个别人,但是投鼠忌器,弄不好连那个部门都得罪了,所以就不举例了!
说到普通百姓引用这句俗语的例子,咱们倒可以“惹不起官儿,惹衙役啦”(这又是一句老北京俗语)。我小时候就看到有些热情的邻居家来亲戚时,他们总是留吃饭,而且还买些礼物送给这些亲戚,包括那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但是有些亲戚就是这类“神”。具体例子就是,我们院子里一对儿老夫妇在热情接待一个亲戚后,以后那个亲戚每次来京必定要来“看望”这对儿老夫妇,虽然一分钱礼物也不给老夫妇买,但是在京期间的吃喝、住宿却都在老夫妇家,实际上就是其衣食住行花费由这对儿老夫妇“承包”了。时间长了,邻居们都有强烈看法儿。一次这对儿老夫妇的那个亲戚走后,几位邻居纷纷为老夫妇鸣不平啦。他们直率地或说“你们老两口儿真是‘善门难开’”,或说“这一回您老俩明白了吧,真是‘请神容易送神难’呀”,等等。所以这句俗语不仅寓意深刻,而且应用范围特别广泛,也出自不同阶层的人们之口。从这句俗语或歇后语中,人们仍可以悟出其文化内涵,悟出其实用价值。
“吹牛”,老北京人又称之“吹牛皮”,但是那粗口说“吹牛皮”,那个“皮”字则不读作“皮”,读什么音,那实在显得粗野,这里就不明说了。说一个人“吹牛”,肯定是贬,因为所谓“吹牛”的意思,就是指人们说话不实事求是,而是夸大所说内容或干脆就是浮夸,也可以说,“吹牛”和弄虚作假划等号。而今,有些人“吹牛”的程度简直是不着边际,达到登峰造极地步!
按说人们都应该讨厌“吹牛”,可是有些人“吹牛”恰恰在一些人们中又有“市场”,这大概就是千百年来,“吹牛”经久不息的根本原因吧。老北京人一般最讨厌“吹牛”,由此产生了不少讽刺“吹牛”的老北京俗语,如“神吹”、“吹牛不上税”、“牛皮哄哄”等。更有无名氏老北京人“发明”了一首歌谣讽刺那些“吹牛”的人,记得这歌谣是:“先说‘山’,后说‘天’,说完了‘大塔’说‘旗杆’。”表面意思是所说的都凸显一个“大”字,实际意思就是讽刺“吹牛”无边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