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结束的,2008-2009年度中国文学刊物十强,网络民意投票结束,结果让人大跌眼镜。靠青春文学起家,并成为年轻一代追捧的文字偶像郭敬明,领属《最小说》,以6835的投票遥居榜首。然而,一度充当民众心灵鸡汤的《读者》,在此却黯然失色,仅以1512的投票位居第二。如此强大的差距,一方面,让人们为青春文学的跃起咋舌,另一方面,则给当下纯文学期刊当头一棒,于是,感叹哀伤,文学年华的老去,几多悲凉。
不可否认,偶像文学者几年之内的强势发展。浅层次感官,放眼大街上大大小小的报刊亭,各种封面花哨,美观的青春文学刊物,格外亮眼。于是乎,本想买本读者,格言,陶冶情操,却被那浮华的封面上青年男女的隐秘所吸引,如果不是特意去买杂志,很可能改变主意。特别是在快餐文化泛滥的今天,这一切已然成为普遍可能。再深入了解,几年来,青春期刊一直处于蓬勃发展的状态,打造了一全新的市场空间,在一定程度上,繁荣了当今的文化期刊产业。强势的80后,曾经的青春偶像派作家纷纷办起来属于自己的期刊杂志,值得关注的是郭敬明的《最小说》。作为青春期刊的代表,一度让青春文学处于火热的发展狂潮当中。其主编郭敬明,不仅成为第一文学版税大户,也带领《最小说》领衔青春期刊占领了很大的市场空间。一些个性闪出的90后,不仅只是购买阅读的市场消费人群,更深入到创作队伍当中,热情饱满,激情地带领青春期刊这篇黑马,跃跃前进。
投票出现这样的结果,并不意外,是在情理当中的。主办方选择在网上举行中国文学刊物投票本身就是错误的,所以导致该投票实质归结成为偶像文学的网络作秀。无可否认,互联网时代最大的生力军是80.90这一代人。选择网络投票的目标群众明显有偏颇,投票结果也自然更符合年轻这一代的口味。其次,不要忽视,偶像作家的网络调度力,偶像在网上有着强大的粉丝群体,既然是粉丝,定向就很明确了,旨在支持自己的偶像。对偶像的崇拜已然幻化成一种信仰,这是十分可悲的事情,然而现实却真实存在着。依托强大的粉丝团,投票根本不是问题。
因此,当我看到,传统纯文学期刊有落幕之势的时候,我的眼睛被刺痛着,内心更是汹涌澎湃。偶像文学,顾名思义,先是偶像,后谈文学。多少人,尚且不曾读过郭敬明的小说,却在一股强劲的舆论感召下拜读了郭小四这个人,然后再慢慢的步入他的文字世界。在一个大孩子繁华,艳丽的文字哀伤里触碰到了自己青春的影子,于是从一开始的盲目追捧变成执着崇拜。郭小四的虚铜时代在召唤。
偶像文学的兴起,带动了期刊文学市场的繁荣,刺激了整个经济的活跃发展。就如同楼市带动楼房价格刺激这个经济发展一样,这无可后非。只是传统纯文字文学在此形势下,驻足不前进,独自缩在角落里哀伤是错误的。应该看到各自的优势缺点,自勉,一如既往的向前迈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