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永远的草根
永远的草根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4,498
  • 关注人气:3,45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加拿大媒体是如何看待一刀切的?

(2014-02-25 08:16:06)
分类: 加拿大生活

自打加拿大联邦政府打算一刀切掉6.5万联邦投资和企业家移民的消息出来后,就在加国的华人圈子里引起强烈反响,特别是温哥华的华人圈子里。温哥华当地的白人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温哥华的一家英文报纸《太阳报》(The Vancouver Sun)上面,发表了这样一篇文章,相信能代表相当一部分当地白人的看法。

 

加拿大媒体是如何看待一刀切的?

文章是皮特•麦克马丁写的,标题是:Pete McMartin: Racism and resentment surround nixed investor-class immigrant program

副标题是:Resentment of riches: Importing a wealthy class divided city along financial, racial lines

 

文章开头引用了一个人的话:

 

“周二晚上我和妻子开车沿着橡树街去市中心吃晚饭,妻子突然警告我小心看车,一辆车径直切到我们的车前,然后缓慢地往前开着。车后窗有一个‘N’的标志,那是新手的标志。车是一辆宾利大陆,价格超过20万加元,开车的是个亚裔年轻人。

 

让我来说句老实话吧,虽然我们在这种事儿上经常不说真话。如果我要让你高兴说我对那个年轻人不感到震惊和愤懑,那我是在骗你。我不是说他的车技,我是说他代表的一类人。

 

我就是嫉妒恨,毫无疑问地百分之百地。这帮来自亚洲四处炫富的人现在在温哥华市区里到处都是,移民部打哪儿整来的这帮投机分子?”

 

说这话的家伙已经是移民加拿大的第六代了,其祖先在巴克维尔金矿淘过金。

 

作者接着说,的确,年轻的亚裔移民孩子驾驶豪华跑车,在温哥华市区已是十分常见的一景。上面提到的只是每天发生在温哥华市区的千百个场景中的一个,每一个都可能带来同样的抱怨。抱怨可能来自于豪车、豪宅、名校,或者是充斥着富裕移民的奢侈品店。

 

当上周联邦政府终止投资移民项目,这种抱怨也表现在宣布终止该计划的新闻稿中,大家可以看看草根的那篇《加拿大移民恐被一刀切》,那是移民局的官方腔调。加拿大政府抱怨说,一个百万富翁级别的投资移民,在税赋贡献上还比不过一个住家保姆。这个说法加深了人们对这些百万富翁的负面印象,给人的印象是这是某种社会不公——狡猾,藐视法律的百万富翁,相对的,是那些可怜、正直的住家保姆。

 

作者也说,这些百万富翁们只是按规矩办事,问题出在联邦政府的宽松政策上。

 

对于投资移民项目被废止,作者完全赞同,也同意投资回报率极差,跟其他国家的类似项目相比极其廉价的说法,甚至说“我们好像是在低价抛售国籍!”

 

作者继续说,钱还不是真正的问题,真正的问题是它损害了温哥华的社会结构。

 

文章说,当联邦政府决定引进一个富裕阶层,而不是在国内创造一个富裕阶层,它就犯下了两个错误:

 

一是政府从来没有仔细想过投资移民项目和它的社会后果。引进这样的移民来这里的目的是什么?把他们的钱带来了吗?把他们的心带来了吗?

这一直是个疑问,最后证明,啥都没有,既没有留住他们的钱,也没有留住他们的心。

 

二是由于绝大多数这类移民都是亚裔移民,亚裔移民的绝大多数又都来自香港或者中国大陆,投资移民项目带来的是炫富以及由此引起的嫉妒以及种族问题。

 

因此,作者说,虽然投资移民的人数可能不多经济影响可能也不大,他也从来不赞同那种流行的说法,说只有投资移民推高了房地产价格,但作者认为这些移民显然对种族成见和城市割裂带来影响,或者说,在城市里造成一个个封闭的小社区。

 

作者也质疑,这些移民对经济有利么?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尚德商学院(University of B.C.’s Sauder School of Business)教授图尔•萨默维尔(Tsur Somerville)评价投资移民项目时,认为投资移民项目缺乏明确的经济目的。

 

“你要引进投资者的话,就应该让他们投资到你本国经济没有涉足到的领域。比如美国的EB-5投资移民项目,目的是用来创造就业机会,尤其是在低就业地区。你引进投资者,是因为你的资本市场在那里不能很好地运作……,或者本国那方面资本短缺,所以你要人带着资金来。你应该这样操作,而不是像原有的投资移民项目那样。”

 

作者认为,联邦政府已经承认目前的投资移民项目是错的,但不是联邦政府给出的理由。作者以为,错误的原因是没有搞清“投资者” 和实际在加拿大“投资”的区别。

 

加拿大媒体是如何看待一刀切的?

网上看国内新闻养成的习惯,看完正文后还要浏览一下下面的评论。评论往往没有新闻那些忌惮,有时候语言过火,但可能更能反映当地人的一些看法。

 

David Brown说:中国和印度有这么多人口,那么多人中出来的有钱人来这里随便就把这边的人比下去了,不论你祖先是来自欧洲、土著还是亚洲的。现在即使家里有两个专业人士,在温哥华也买不起原来的蓝领工人的房子了。

在加拿大,专业人士一般指的是有一定技能并且持有专业执照的人,就像我们说的白领,专业的各种师,属于收入比较高的人士。相对应的是没有特别技能只能做体力活的人,这样的人往往拿最低工资。

 

Psac Member说:修改政策保护加拿大人和纳税人有啥不对?作为加拿大人是一种荣誉,可悲的是现在很多人觉得有钱就能买到身份,就像买一辆宾利一样。

下面来自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Jason Lee反驳说:我生活在加拿大就是一种荣誉,你为这种荣誉又做了多少?投资者带着他们的钱来加拿大,把他们的钱注入经济,买房买车买吃穿用的,就是在用财富支持这个国家。

下面Adam C. Sieracki反驳说:Jason Lee,如果人想在加拿大生活,就应该接受当地习俗学习当地语言,并支持当地经济,跟加拿大人交融。移民们一直是这样做的,直到马尔罗尼当政那几年。但是外国炒房团把加拿大的房产炒得老高,让加拿大人买不起房子,制造了一个危险的房产泡沫,还不愿意融入加拿大的文化(语言、规范),这就是一个问题。并且,有些国际犯罪组织已经进驻到这里(比如黑社会),这更是一个问题。并且投资移民,还有其它各类所有的移民(每年的目标是吸收超过25万移民),数量太多了难以承受。我们得承认,四十多年来的多元文化实验是失败的,移民需要融入主流文化。

 

Bell Zhu 说:原移民部长康尼就是个种族主义者,这篇文章的作者也是。

来自BC大学的 Jason Lee 说:他们这是赤裸裸的嫉妒,为啥亚裔孩子能开上价值30万的宾利,努力工作!

Brain Whalen 纠正说:宾利起价大约35万加元。

 

Alfonso Osorio 回顾了下历史: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之前,当时的总理马尔罗尼引入这个投资移民项目,澳大利亚和美国也有类似的计划吸引来自香港的资本,但是得到的大都是投机者。尽管很多学者不愿承认,这些新来的投资者带着他们的巨大购买力,增加了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在BC省,这不是一个种族问题,而是市场扭曲的问题。亚洲企业剥削工人,非常贪婪,他们崇拜物质他们缺乏社会敏感喜欢炫耀。虽然都是成长在华人区,但是老一代移民是不一样的,比如邹至蕙(Olivia Chow)、Raymond Louie、Kerry Jang、Jenny Kwan以及其它人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个计划是政府的错误,政府没有从过去的人头税教训中认真学习。(举到的这些例子是加拿大华裔政治家,其中邹至蕙是国会议员,一直盛传会竞选下一届多伦多市长)。

后面两个跟帖纠正他:不是马尔罗尼引入的,政策开始的时候马尔罗尼早下台了。

 

Kwagmire Wagner 引用了《福布斯》的说法:“自打移民政策以来,80%的中国来到这里,让温哥华成为继香港之外第二个负担不起住房的城市。现在温哥华一个破平房都要180万加元,这儿的家庭平均收入才$64,000!”

显然福布斯也,跟帝都比,神马香港神马温哥华,都是浮云。

 

Holy Chryst 说,投资移民项目再也不要开了,就像康尼说的那样,加拿大身份不能拿来卖。我的看法是应该停止所有移民项目,如果移民们不喜欢政府的做法可以走,如果他们犯罪的话全家都要遣送走,哪儿来的回哪儿去。

这家伙是要搞诛连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