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敖包辽代部族遗迹鲜卑东北 |
分类: 旅行流水账 |
登上小丘,上面有一座小小的敖包。
“敖包”蒙古语为“堆子”之意,最初是由赶车人带石上山堰车而堆积起来的,也被当作地标,后来演变成喇嘛教祭天、祭地、祭神的图腾。
敖包上的树枝,源自鲜卑时代,当年人们走出森林来到更为广阔的草原后,为了怀念遥远的家乡,插柳枝于其上。
对此,隋唐时代历史学家颜师古是这样注释的:“蹛者绕林而祭也,鲜卑之俗,自古相传,秋季无林则高树柳枝,众骑驰绕三圈乃止,此其遗法也。”充分说明了草原民族之间的历史渊源。
呼伦贝尔之所以诞生了这么多的传奇,得益于这片大草原的得天独厚。
呼伦贝尔草原是世界三大草原之一,东与大兴安岭林地草原连为一体,西与西南同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接壤,天然草原是中国境内面积最大的一块。
位于大陆性气候带的呼伦贝尔草原,是干旱草原,植物的生长期只有三四个月。因此,8月份的草地已经开始泛黄,颇有初秋的味道。
然而,众多的湖泊水沼,依然给草原带来了绿色和勃勃生机。
陈巴尔虎旗浩特陶海,路边耸立的一块石头吸引了我们的目光:辽代古城遗址。这让喜欢追寻古迹的草根不禁为之心动。
开下路来,很快就找到了这片遗址。遗址坐落在一个小村镇边,原来是一所小学校址,后来为了保护遗址,小学校迁了出去。
辽代是统治中国北部的一个政权,虽然它也是由草原民族建立的,但在辽代的北部边境仍有许多部族,如生女真、室韦、阻卜、铁骊、兀惹、乌古、敌烈等,直接威胁着辽的安全。
辽王朝在对其多次用兵的同时,在呼伦贝尔草原西部修筑了一道长城,同时还修建了一些城郭,帮助抵御这些部族的滋扰。
可见,筑城甚或修筑长城的想法并非汉民族所独有,草原民族占据了丰美富饶之地,也会修筑起城墙,将自己的领地小心地保护起来,以防在外游荡的其他蛮族觊觎,一如我们今天的防盗门和窗上焊的铁栏杆。
而今,往昔的繁华已经不再,空余遗迹在此。只有老牛,依然守护着这片残垣断壁。
回到大路,继续东行。
其他请看:
锐志东北行 ——
一路狂奔到沈阳
锐志东北行 ——
丹顶鹤的踪迹
锐志东北行 ——
翻越大兴安岭
锐志东北行 ——
到达满洲里
锐志东北行 ——
呼伦贝尔草原
锐志东北行 ——
从草原到沙地
锐志东北行 ——
总结表彰大会
其他请看:
第一次去美国(一)——
踏上美国的土地
底特律机场看人、看车、看飞机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