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一个坚苦卓绝的民间书法家——乔升文

标签:
文化 |
分类: 旅行考察 |
但这种艰难并没没磨灭他向学的志向,乔升文祖籍是一个清代书香门第,他的祖父乔景山先生是远近闻名的书法家,乔升文虽然无法进入大学及高等教育,但他决心继承祖业,光耀乔家书法。
练习书法没时间,就在后半夜睡一觉醒来练,没钱买纸笔,就在沙地上,用一根小棍练,或随时在膝盖上练,……苍天不负苦心人,一年年过去了,他的弟妹一个个由他与哥哥供出念书长大成人,一个也没失学,他的书法也一天天臻于成就,写就了一笔也是远近闻名的潇洒书法,其书法作品曾被选在北京等展出。
2012年初冬,孙文涛的“大地访诗人”在西和县,经诗人波眠、魏旭介绍,会见了著名陇南民间书家乔升文。
乔升文随手写下杜甫游历西和县(古称呼仇池)的一首:
“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 神鱼令不见,福地语真传。 近接西南境,长怀十九泉。 何时一茅屋,送老白云边。”
乔升文的祖父乔芝繁,字景山,(1897——1951)甘肃西和人,幼年饱读诗书,后到天水等求学。民国初年曾任西和县政府总务科长等职务。为甘肃民初著名学者、书法家刘尔炘先生门人。乔景山的楷书、行草均佳,当时影响颇大,“浑厚雄健,法度森严”,是陇南近代著名历史文化名人之一。乔景山因曾有功于北伐,受冯玉祥将军嘉奖,1937年参与帮助红军过境北上,收留伤员资助军费等。抗战中,书写大幅“枕戈待旦,还我河山”于盐官镇城墙,抗战胜利时,曾书写“抗战胜利”四个大字于西和县城楼。近年,由其孙乔升文整理,西和县文联出版了《乔景山遗墨》一书发行,《乔景山遗墨》由中国书法家协会沈鹏先生题写书名,使乔景山为更多的当代人所了解——
http://s7/bmiddle/001mIa7Vzy7c7gmfEgu46&690
http://s2/bmiddle/001mIa7Vzy7c7gmfRV751&690以上为乔升文祖父乔景山先生的照片、遗墨三幅
我不是专门研究书法的,所以对乔升文的“乔家笔法”艺术,还不敢贸然总结,我的观察,他的书法,正气很足,功底深厚,写来仿佛深有来历,是一种行草结合的笔法,他对西和文史知识掌握很深,写杜甫路过西和的诗篇一挥而就并不看书,他的长卷书法、草书都给我印象很深。
他为“大地访诗人”采访的题签,即兴写就,我觉得一下子“抓住了”大地访谈的某种精神,其实我们刚刚见面不久,看来,诗书的“内涵”都是相通的,心有灵犀。后来,乔升文的题写,放在了《大地访诗人续集》的封面,我觉得与《大地访诗人》一书(由贵州书法家任之题写),(任之的题写浓墨重彩,古意深厚,而乔升文的题写龙飞凤舞,辽远深邃)一样,都从不同侧面升华了大地采访的精神魂魄,使此书蓬荜生辉。
http://s13/bmiddle/001mIa7Vzy7c7gleE3i0c&690西和路边售卖的民间字画
在这里我还完全没有时间谈及,甘肃的西和县,自古文化脉络源远流长,民间诗歌演唱书画艺术等等的灿烂生辉,在西和我发现几乎每家春节门前都贴着请人写的书法(不是买的统一的那种春联),自拟内容,各个不同,盎然兴味,——民间很强大——当今乡土诗人波眠,就每个旧历年回家,给乡里邻人写春联,而老民间学者杨克栋编辑整理的20世纪《陇南民歌》则影响深远,……在乔升文的书法里我都看到了这些的影子。而唐朝大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中流寓“古秦州之路”,则更给西和一带以神奇色彩,勾连上仇池古国文化传说。
http://s10/bmiddle/001mIa7Vzy7c7glfn7jb9&690西和的古迹
http://s4/bmiddle/001mIa7Vzy7c7gle8Vla3&690西和的路边传统大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