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有所乐”,乐于何处?(山人)

(2009-04-09 09:59:48)
标签:

杂谈

分类: 转摘与摘录

      快乐,是人的一种主观心理状态,是指人处于一种愉快、满足的心理状态。

       快乐具有相对性,是相对于悲哀状态而言,没有悲哀也就不会有快乐;快乐具有时段性,人不可能一直都处于快乐状态;快乐还具有寻求性,好比坚果,到处都有,但要吃到那香美的果仁,则必须破开那坚硬的外壳。

      人们追寻快乐,是因为快乐能使人感受到生命的价值,感受到生活的意义。

 

     “老有所乐”,是指人进入老年期后,应当经常处于快乐状态,安渡晚年。
     老年朋友能否经常处于快乐状态呢?当然环境状态是一个条件,最根本的还是取决于老年朋友自己的主观努力。因为快乐是靠追求来的,不是施舍来的。
    老年朋友如何寻求快乐,即“乐于何处”?在这里,根据自己的体会和思考,简单谈一些寻求快乐的方式方法,以期抛砖引玉。
    1)“角度”乐。同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它,可以得到完全不同的感受,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但真正遇到事情时却不容易做到,尤其老年朋友比较固执。比如,调整养老金,不少老年人不觉得快乐,认为“涨了钱,但物价也涨了”。如果换一个角度这样看:“物价涨了,但养老金也涨了”,是否会有一些快乐产生呢?
    对老年朋友来说,换角度看问题而得到快乐,是最根本的方法了。其实很多老年朋友是这样做的。
     2)“情感”乐。多与子女孙辈相处,多与好朋友相处,由于血缘关系、由于相同的价值观念,能使人产生情感上的沟通而获得快乐感受。对老年朋友来说,即使大家坐在一起,不说一句话,不作一件事,有时也会感受到快乐的(不是有句话叫“此时无声胜有声”么)。
     3)“氛围”乐。无论是有关机构还是朋友自发组织的各种活动,只要形成了一定的活跃气氛,基本上都能使参加的老年朋友享受到快乐。尤其是老年前期(七十岁以前)的朋友,在这种氛围之中,很容易“疯起来”,快乐无比,从而影响中后期老年人,把快乐传递给他们。
     4)“扬长”乐。老年朋友在几十年的生活工作中,积累了若干经验,形成了一技之长。但是不可能都把它文字化流传。老年朋友应该抓住一切机会发挥自己的长处,哪怕没有人注意到。因为你的长处一发挥,总有一些结果产生,自我欣尝,重温过程,一定会有快乐感的。孤芳自赏,也在乐其中。
     5)“探索”乐。人到老年,生命的时间减少了,但在已有时间内,自由支配的时间却增多了。因此老年人的活动可以比较多了。但,山人发现,在一种活动中坚持下去的朋友不是很多。究其原因,在于他们只是单纯的参加而已,没有产生出兴趣。
   要对客观事物产生出一定兴趣,必须要有一点探索态度。老年朋友对自己周围的一切,如果都能用探索的眼光去观察,哪怕没有任何结果,也必定会产生无穷的兴趣,从而乐趣不断。客观世界正在飞速的发展变化,老年朋友难以完全适应,不去完全参与是可以理解的。但多加观察、思考、探索却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探索才能激发兴趣,兴趣则产生快乐感受也。
     6)“习惯”乐。老年朋友几十年形成的若干习惯(哪怕是不太好的习惯),确实难以改变。因此,这些习惯如果得到尊重、维持时则会感到快乐。不认识的人在一起,如果有相同的习惯,就会容易沟通、亲近,产生快乐感。(当然,如果是十分有害健康的习惯还是必须改变的)
     7)“距离”乐。人们对喜欢的东西愿意亲近,对讨厌的东西希望远离,这是普遍规律。老年朋友的适应能力变差了,更是如此。有些时候,只要离开了他们讨厌的东西,就能使他们感到快乐。对他们喜欢的东西,不一定非要靠得很近,但也不能离得太远,只要在他们能观察到或者感受到的距离内,他们就会有快乐感的。比如与子女,同住会产生若干矛盾;离都太远又会牵挂。因此,选择适当的距离居住,平时单过,双周日又可相聚,则乐在其中也。
     8)“助人”乐。对弱者或弱势群体进行帮助,为社会或公益事业做贡献,任何人都会感到快乐。对老年人而言,如果做了这些事则会更快乐,因为他们也是弱者。当然,老年朋友在追求“助人”的快乐感受时,应当量力而行;同时防止上当受骗。
    
    希望所有老年朋友都积极追寻快乐,尽情享受快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