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汶川地震灾难留给我们的警示

(2008-05-20 14:30:20)
标签:

杂谈

抢险抗灾还在继续,中国人民的温情还在传递。我们相信,只要所有的中国人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痛定思痛,在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的时候,我们只有很好地汲取天灾带给我们的教训,才能真正地把这场灾难永远留在记忆中,让它永世不得翻身。

 

教训一:糟糕的建筑质量是最大的罪魁祸首。在地震倒塌的房屋并不一定是所谓的豆腐渣工程。很多的楼房、平房其实还是符合当今国家建筑质量评定标准的。之所以他们会被震倒,是因为房屋本身设计的抗震烈度远远低于实际发生的烈度。比如,国家规范允许的设计抗震烈度为7度,而此次地震最大的破坏烈度为11度。那么按7度设防的房屋自然会被11度的破坏力所摧毁。那么有人会说,为什么所有的建筑物不按11度或12度设防呢?答案很简单:没钱。在我国,特别是前十几年,房屋建筑的原则是经济、实用、美观,是把经济摆在第一位的。特别是农村里农民的住房,标准就更低了,根本经不起地震破坏。不要说八级地震,就是四五级恐怕也早就趴窝了。这样一来,抗震标准不高的城市和农村,不来地震则罢,一来就是灭顶之灾。这次地震给我们一个极其深刻的教训就是:生与死往往就在几秒钟之间,而这几秒钟能不能有,完全取决于建筑物的抗震强度。抗震好的房屋,在地震波的冲击下晃动起来,多少能够撑一阵子。而就是这宝贵的一阵子,给了人们求生的机会。而抗震不好的房屋,人们根本没有反应和逃生的时间,刚发现晃动,人就已经被塌下来的乐砾掩埋了。所以,从这场地震灾害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建筑质量问题。特别对学校、医院、商场等人口稠密的公共场所,必须采取切实可靠的结构设计,提高抗震等级。尤其是处于地震带上的城市农村,必须采取强制性标准,让所有的房屋都成为抗震房。汶川地处地震带,那里的房屋应该是按高标准设计的。但从一些画面看,整幢楼倾刻间被夷为平地,说明其结构的抗震性极差。到底是设计问题,还是建筑质量问题,应该明查。但不论是哪个问题,都应该得以重视。

 

教训二:少得可怜的防灾和逃生知识。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对如何抵御灾难教育得很少。所以,我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没有风险意识,缺乏抗灾逃生所必要的常识。这次地震发生后,我问我正在上小学的儿子,老师这几天是否教他们相关的地震知识。回答是否定的。试想,在这种情景下,老师都没有意识教学生如何认识地震,教学生如何在地震发生时逃生,那平时就更不会教了。与其教学生背这个背那个,真不如教给他们一些生存的本领。当然,不单是老师要教,家长也要教,并且要带头去做。凡事予则立。防患胜于救险。我们应该学习日本,平时在浴缸里总是放半缸水以防火灾。总是在家里储备一定数量的水和食物并定期更换,以备灾害发生时急用。这么做,其实并不难。但一旦灾难发生,却可以救全家的性命。自然灾害在我国发生的频率并不算低,但问题是每次惨痛教训过后,我们总是长不了记性,不能从血的教训中汲取自我保护的经验。这次地震灾害过后,我们应该反思了。建议国家出台一部防灾害法,用法律的形式对公民日常生活中的防灾措施作出明文规定,通过强制性的手段来培养和形成公民的防灾意识。

 

灾害是可怕的,但更可怕的是对灾害的麻木不仁。面对灾难,我们在伸出温暖的双手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的同时,也应该用清醒的头脑和科学的措施帮助自己尽可能地减少灾难的伤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