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满地清霜
(2018-12-18 20:48:04)
满地清霜
哦,天哪!
农历十一月,看见月亮一夜一夜长大,说着就要圆了,于是心里的情绪也一天一天地浓起来。不需要记忆,只要感受一下气温、撩一眼夜空,就自然明白:那个月亮将圆的冬夜,又到了……
那是一个特别寒冷的夜晚,天空黑成了没有底的深渊,只有大半个月亮浮在无限的黑暗里。屋子里姐姐过一会儿就喊一声妈,而妈妈再也不会应她,其他一点声音也没有。能听到自己的心碎裂的轻响。我抱着刚刚学语的孩子躲到院子里,抬头就看见了冰冷冰冷的月亮——它再也不会圆了吧?我跟孩子说:再也没有奶奶了……他不懂,小手使劲儿往我怀里藏。
那些细节不想也罢。总以为时间会冲淡当时的空落,然而每到这个时候,一切就像寒冷一样自然回到心头,连梦里都是。
远方的朋友发信息给我,说老父亲病重了。我回:你要坚强。说什么好呢?任何宽慰都无法消弭那种留不住老人的恐慌,只有自己忍着,谁都帮不上。
有人说人的成长需要关键事件,我信。父亲去世时,我十四岁,渐渐学会了承担,学着挑水劈柴,学着修自行车,因为知道靠妈妈一个人维持一个家,太难了。母亲去世时,我二十六岁,一下子学会了放弃——连妈妈都可以没有,还有什么必须留住?反过来说,连失去父母都能挺过来,又有什么不能?
最近在读王阳明。他在做个圣人的人生理想屡遭挫折后,开始走向佛道。偶遇一位修行高深的老道士,问王阳明沉浸佛道为什么不出家,他说:舍不下亲情。在一座庙里看到一个打坐的和尚,他问:想母亲吗?和尚说:想。他说:那你还在这里傻坐什么!没准儿你的母亲正在寒风里眺望。和尚听了,撒腿就跑,回家去了。后来,他终于在对佛道善存乎心和朱熹“格物致知”的反思中悟出了“心学”——仁求诸心,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非常难。谁都知道生死必然,父母总要离开我们,可有几人能不为此伤心?
按理说,母亲去世这么多年,我应该看开了,坚强了,可是依然不小心就被什么触动,久久被思念和伤感萦绕。——我究竟希望母亲在身边干什么呢?有时很气恼地质问自己,却没有答案——什么都不需要,只要她在就好,仿佛只有母亲在,世界才是完整的,月亮才是圆满的。
阳光照在洁白的雪上,干净,清亮,可它的反光却是冰凉的。母亲去世的时候没下雪,月色像满地的清霜。
2018.12.18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