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意”之意

(2017-10-15 09:12:41)
标签:

杂谈

分类: 读书闲话
“诗意”之意
“诗意”之意
哦,天哪!
    “诗意地栖居”、“诗意地生活”、“诗意地阅读”……甚至“诗意地思考”,“诗意”一时成为流行的修饰语,可是想表达的内涵是什么?是对曾经生硬、艰涩岁月的反观,还是对未来柔性、融通生活的期盼?是的,别说“诗意”这个词语空泛,单是读在舌尖上,就觉得心里柔软不少。
    我们不想让自己的生活里充斥着功利、威压、竞争、冲撞,我们想像轻风一样自由,像溪流一样清澈,哪怕像梦一样朦胧。海德格尔说:“人安静地生活,哪怕是静静地听着风声亦能感受到诗意的美好。”所以,尽管还没有弄清“诗意”究竟是什么,就深信它一定是好的,一定是和当下不一样的,就迫不及待地用起来,而且乐此不疲。
    有人说,诗意就是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有人说,诗意是关乎感觉本身所代表的理性的审美。多好的解说啊。可惜,让人憧憬却不知如何抵达。
    余秋雨先生在跟北大学生讨论孔子时说:“用哲学态度对待古人,古人也就变成了理念;用美学态度对待古人,古人便从理念中释放出来重新成为活人。美学态度是一种亲切态度、俏皮态度、平视态度……因为好的人生就是诗,隔了两千多年还在被人惦记的人生,更是诗。”把古人放回到他们的岁月里去体味,而不是放到今人的观念里去评论,这是他对我们读书、读人的期待,却无意间指出了我们自己可以走的路:把自己放到生动的情境中去生活,去喜去悲去自豪去无聊去忿忿不平去念念不忘……去体验,可是不要总是用别人的观念或标准框住自己、迫害自己,从而把生活弄得一点都不好玩。
    如果觉得这些解说有些抽象,那好,我们还是回到生活中去吧。 秋天到了,田野里一片金黄。农人看到了丰收,由丰收想到了一家人美满的日子,想到了老人舒展的皱纹、孩子鲜亮的年衣、妻子奢侈的雪花膏……诗人想到了汗水,想到了风雨,想到了生的艰辛和喜悦,想到了小鸟啄食余粒的鸣叫,想到了一年又一年……哪个才是诗意的?都是,又都不是,只有把所有经历和想法都看作有趣的,才是诗意的。——诗意,是一种辽阔的视野带来的接纳和喜悦,是爱,而不是区别和评判。
   余秋雨先生还说:哲学态度追求严谨的词语理性,而诗学态度则关注生动的人格状态。我们接受的理性太多了,所以被观念、观点拘束了心灵,做什么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自我对照、自我否定,觉得怎么着都不舒服、没意思。那么,诗意就成为心灵的需要,说到底就是自我解放,不过分追求生命的意义,而关心生命的味道——放下,圆融,安泰,轻松,喜悦。诗意是一种美丽的生命状态:达观、逍遥,情调与格调自然统一。
    余秋雨先生还说过:我特别看重包含着很多脚印的文字,或者说,包含着很多文字的脚印。我的理解是,脚印是鲜活的生活,文字是对生活的记录,是对生活味道的解析,是对生命的观照和欣赏,比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李叔同的《送别》、戴望舒的《雨巷》……
                                                             2017.10.1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小鸟之死
后一篇:老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