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相
哦,天哪!
一天晚上散步,遇见朋友一家也在散步,父亲、母亲和女儿。朋友两口子我们都很熟,相处有些年头了,而且是老乡。朋友的女儿也不陌生,上大学、读研,成长过程都知道,但是见面还是第一次。月色和路灯光交织着,有些朦胧,猛一见孩子,我不禁脱口而出:像妈妈!朋友两口子笑了:人家都说她像爸爸呢。
有句话在舌头上绊了一下,差点儿从嘴巴里跌出来:你们俩,夫妻相!可是被我用门牙咬住了尾巴。在赞美夫妻和美的语言里,这是一句挺滥俗的话,用于礼貌还不错,用于朋友就明显有点机巧了。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这话我未必全懂,也不敢尽信,但是感受还是有的,亲友之间我更喜欢朴实的交流,而对动听的话语总是有点戒备。
空间对人相貌的塑造我是知道的,北方人高大、南方人瘦小,寒冷地域人鼻子高耸、热带地区人鼻孔短粗,即便是小区域之间人也有些地方相貌特征。夫妻原本是生活在不同家庭里的,有的家庭之间相距甚远,这夫妻相是如何形成的呢?对此,我曾作过各种推测:第一种推测是审美趋同,就是两个人在决定做夫妻之前彼此看着就顺眼,其实是对方身上或明或暗地具备自己家人的一些特征,这应该是夫妻相的前提;第二种推测是生活塑造,就是两个人生活到一起以后,饮食等生活方式大致相同,从而导致彼此的相貌产生某些共同特征;第三个推测是欣赏感应,就是彼此在生活中会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对异性的好恶告诉对方,进而影响了对方的言行举止,促进了夫妻相的形成。
不管我的推测是否有道理,夫妻相除了先天相像因素以外,彼此不经意间的相互改造都要以时间为条件,即生活在一起越久、彼此关系越密切,越容易产生夫妻相。
时间对人相貌的影响是外在的,而时间对人精神打磨则是内在的。有时我们经常发现夫妻二人长相并无多少相似点,可在为人处世、思想志趣上却有着惊人的相似处,我们常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所指大多是夫妻之间精神方面的相似,这算是一种深层的夫妻相吧。
在爱情方面,我一向置喙不多,因为觉得爱情比人的相貌更加纷繁复杂。有人感慨牡蛎受海洋多变影响,外形毫无规则,说你就根本不可能找到两个长得相似的牡蛎。人与人的情感在波谲云诡的生活里,更是变幻莫测,说什么好呢?有人说,爱是不能说的,一说就远离了爱本身。听起来有点不可知论的味道,可是就算对爱情有深刻体验、深入研究的人,又能对爱情说点什么呢?还有人说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其永恒或许正在于每个爱情故事绝不雷同。那时那地那情景是对“诗意人生”的表述,那么,爱情最是诗意的。追求哲性人生的人惧怕繁琐,所以圣人无情。
由夫妻相延展开去,我们还可以看到由婚姻织成的一张血缘之网,由表哥表弟姨姐姨妹到表嫂表姐夫再到表侄子表外甥,然后升级出表姑表舅表大爷……这张无形的大网静静地沉在日常生活的海底,一旦风起潮涌,就会触动纲纲目目,引起许多生活故事和话题,有的冷若冰霜,有的温如斜阳。如果想摆脱这种特定的关系运用独立的思维方式处理问题,那可要当心,说不定很有夫妻相也会翻脸,让你认不出身边那人系谁。
问题复杂,不说了。
在我看来,朋友一家的相貌的确很像,特别是谦逊的、发自心底里的微笑。
2017.1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