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分家

(2017-08-12 07:19:35)
标签:

杂谈

情感

分类: 生活絮语
分家 分家
哦,天哪!
    这棵仙人球来到我家有些年头了,光从它身上繁衍出来的小仙人球就不知有多少。最近天气好,它身上的小仙人球长得特别快,把它累得身子都歪了。孩子他妈看不过去,找来一些花盆,把小仙人球一个一个摘下来,让它们单独生活。
    她做得津津有味,我却看得有些酸楚,想起老电影《喜盈门》中爷爷说的一句话:树大了分杈,孩子大了分家。分家,如今基本消失的语汇,当年在生活中曾频频出现,而且语境复杂。
    《喜盈门》中,好像中大媳妇儿怀疑婆婆对二媳妇儿偏心,又受人挑唆,惹出一系列家庭矛盾,直到不得不提出分家的地步。故事结局当然是有人谦让,误会消除,一家人又过上和美的生活。但是分家前的过程是具有普遍性的,几乎是所有家庭走向分家的共同模式。
    我出生时,我大哥已经成家,而且有了孩子。他和大嫂是怎么让父母分开另过的,我不知道。
    二哥被从家里分出去时,我已经隐约记事。好像是个阴雨天,大家都没事儿,坐在一起聊天,父亲说些什么我已经记不得了,也许是当时就没听懂。然后母亲就拿来一只碗,打开家里所有装粮食的土缸和木柜,从每个缸里都搲出一些不同品种的粮食,无非是些麦子、稻子、瓜干、豆子之类的,那时候日子都不好过,没什么好分的。
    二嫂早就跑回自己房间去了。记得二哥哽咽着说:我不想分……别分了呗……等两年再分不行吗?不知父亲又说了些什么,二哥就不再说了,泪水在眼眶里转啊转啊,扑簌簌就掉下来,而且一发难收。母亲好像也哭了。分家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可是为什么还要分呢?我不明白,但在我幼稚的心里,留下了愁苦的痕迹。
    三哥分家的时候我已经十二三岁了,家住在东北一个林场的东堈头。好像是在一个晚上,父亲把大哥、二哥两家都叫来,讲了很多话,大意是我们家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应该让三哥他们过自己的日子;以前你们两家分家的时候没什么东西分,今天要多分点给三哥他们,让大哥二哥他们不要有意见。都说好了,大哥二哥帮着抬粮食,一袋一袋的,无非是些玉米大豆。
    三哥突然转身走了,回到自己房间后哇地一声大哭起来,断断续续说着些什么。后来三嫂子进来了,一下跪到炕前,又哭又说,求父母不要把他们分出去。我猜想,那时一大家老小二十几口人住在一个大院子里,难免有些言差语错,三哥分家的起因可能在这里。从父亲角度看,除了让他们小夫妻不受我们拖累的初衷外,似乎还带着点惩戒的意味。所以,那次分家让我觉得这是件很可怕的事儿。
    随着年龄增长,我的心里一直在告诫自己:一定要好好的,别被父母分出去。
    可是,我才长到十四岁,父亲就意外地去世了,因为是老尕子,母亲似乎也从来没想过把我分出去。
    上完大学,工作了。第一个月拿了十几张工资回来,交给母亲。母亲说:小儿子能自己挣饭吃了!又把工资还给我,说:你自己收着吧。我隐隐觉得不安——是要把我分出去吗?于是坚决不同意,母亲只好笑笑,把钱收起来。以后发工资,我留下生活费,其余的还是交给母亲,她也没再说什么,一一帮我收着。
    成家以后,我依然把工资交给母亲,母亲却不接了,说你有自己的家了,不要再把工资交给我了。我愣愣地看着母亲花白的头发,心里翻起一阵想哭的酸涩——这是要把我分出去了吗?
    只有两年,母亲就生病去世。和母亲分没分过家,终于很模糊,这让我一直觉得自己和母亲生活在一个家里。这是做小儿子的唯一好处吧。
    分盆以后的仙人球很快就长起来,绿莹莹的。可是每次看到它们和大仙人球不在一个盆里,还是觉得它们挺柔弱、挺孤单的。——生命理应如此,别的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2017.8.1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秋芽
后一篇:织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