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耳根没那么软

(2017-08-10 06:56:24)
标签:

杂谈

分类: 生活絮语
耳根没那么软 耳根没那么软
哦,天哪!
    本地有一句教训孩子不听劝告的话,“你这孩子就是耳根子硬”;同时还有一句挖苦成年人缺少主见的话,“那个人啊,软耳根子”。四川有句话叫“耙耳朵”,嘲讽的是男人唯老婆的话是听,不分对错,这说不好耳根子是软是硬,但是倾向性强而方向性弱。古代人表达对别人再三叮咛用“耳提面命”,表达不把别人的话当回事用“秋风过耳”。可见耳朵不仅是人的听觉器官,还是一个人态度的标志。
    我摸摸自己的耳根子,不知是软还是硬。小时候我是比较听话的,所以很少挨父母教训;长大以后也能听进别人的意见,不固执,似乎也没怎么盲从,即便没说出来,心里有数。
    我以为,生活和工作中遇到个人无法决定的事,总要听听别人意见,跟自己的想法对照一下,书上早就说了,“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嘛。一些人之所以不肯听别人的意见,我觉得倒不是多有主见,而是对自己没信心,唯恐接受了别人的建议被别人讥为“耳根子软”,所以看上去很强势。
    实际上谁的耳根子都没那么软,问题是听谁的。有人说少数服从多数,那是听大家的,眼睛多看到的就比较全面,类似于调查分析中的取样,样本越多结论越可靠。有人说听权威的,这是对取样的一种质疑:一个人打了一百枪,枪枪命中,可谓之神枪手,可是第一百零一枪呢?说不准。所以样本多有时未必符合实际情况。那就从样本中选取有代表性的,类似于逻辑学里的科学枚举法。因此,听权威的,似乎是听科学的。也有人觉得大家的、权威的都未必符合事实,干脆来一句谁正确就听谁的,这应该万无一失了。问题是,谁是正确的?你看,说来说去又绕回来了,终于不知如何下手,变成了“软耳根子”。
    剥开种种答案的表皮,实质的内核是,谁说了也不算,所有问题的解决最后还得听自己的,也就是说,谁的耳根子都没那么软。让许多人为难的是,听自己的当然好,可是我的判断依据在哪里、是什么?这个问题挺笼统的,但正因为笼统,所以才好回答:根据实际情况,最有可能达成目标或实现意图的就是依据。
    “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才是好猫”,面对社会发展,有人开始对“白猫黑猫”论提出质疑,质疑无可厚非,“世移事易”嘛,但是当初国门猛地打开,各种事物一下涌入,我们应该如何判断、取舍?我觉得“白猫黑猫”论删繁就简,很能解决实际问题。当然,现在我们强调要放出眼光,自己选择,可选择的依据是什么?还不是最有可能达成目标、实现意图嘛。
    别担心别人说两句耳根子软耳根子就真的会变软,更没必要耍大牌、树权威,对的小声说也是对的,错的越喊别人越知道你是错的。问题只是一个截面,生活的长河会把一切冲刷得明明白白。
                                                          2017.8.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秋后
后一篇:秋芽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