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串水漂送给你
哦,天哪!
1
你住河之阳,
我住河之阴,
隔河相望不相识,
打串水漂送给你。
2
话说李小二擅打水漂,一块石头片能打十几二十个,哒哒哒……石片从河这岸跳跳跳一路跳到河对岸,像一挂鞭炮,像一首小诗,像一串省略号。
河对岸的马云芬正在挖野菜,眼看着一片石头蛇一样游过来,先是一惊,后是一叹:哇,水漂能打成这样啊!
她特别想看看是谁本事这么大。
李小二听不见马云芬心里嘀咕什么,却看到了她惊叹的身影,心里一激动,就唱了一首歌:你住河之阳,我住河之阴,隔河相望不相识,打串水漂送给你……最后一句还用了叠唱。
你肯定猜到了,后来云芬嫁给了小二。云芬还得了一个雅号“一串漂”。
3
别说这个故事结尾狗血,说烂俗就好了。
更烂俗的是,河之阴的孩子们个个爱打水漂,个个会打水漂。哒哒哒,一串串省略号。
4
如果事情就到这里也蛮可爱的,社会风气淳朴,地方特色鲜明。
有意思的是,上面要评特色乡村,河阴村就把打水漂作为特色报上去了,上面居然也批下来了,全村欢庆。
村长领来金色的奖牌挂在村部,引来很多村民参观:这世界真是变化太快,连打个水漂也能获奖。问题是还有五千块钱奖金呢,发给谁?上面明确规定:发给对特色村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人。
5
这个人是谁?
有人说李小二是创始人;可是立刻有人反对,打水漂自古就有,属于文化遗产,他怎么能算创始人呢?有人说马云芬嫁到河阴村促进了河阴村水漂文化的形成;可是也有人说,她嫁给小二之前,小二的水漂已经打得炉火纯青。还有人说,如果村长不把这个项目报上去,河阴村的水漂就是个游戏,是他让游戏成为文化;当然也有人不服,说河阴村没有人打水漂,他报什么啊?……
最公正的方法是进行量化评比。河阴村请来专家制定评比标准,初稿出来以后又引起了旷日持久的争论,毕竟标准是人制定的,是人对事情的理解。于是问题又回到了谁的贡献大上。
6
基层解决不好的问题只能上交。
上面说,这点事情也解决不了?举行一场打水漂比赛就行了嘛,把技术、艺术、文化都作为比赛项目。
于是,河阴村放下春耕、夏灌、秋收、冬藏,放下养牛、上学、打工、做生意,举行了一场又一场打水漂比赛。
没有结果,因为比赛得分一项一项公布出来,张三这项高、那项低,李四那项高、这项低,以什么比例计入总分?这事儿又讨论不出结果。
7
你住河之阳,
我住河之阴,
隔河相见不相识,
打串水漂送给你……
李小二再次唱起这首《水漂歌》的时候,孩子都快上小学了,而且也打得一手好水漂。
小二这回唱《水漂歌》是在电视台演播厅里,市里要制作一个短片,参加什么什么评比。
小二觉得自己唱得很不好,因为不在水边,也没打水漂。不过,这是他的感觉——没感觉。
短片录制好了,市里却没法决定上报不上报,因为有的专家说这歌土生土长,代表了地方民风,传递出安宁祥和的社会生态;而有的专家说,听了这首歌就想起“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这是模仿,不是创新。
于是围绕继承与创新,专家们又打起了口水官司。
2017.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