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扰了,宏村
 打扰了,宏村
哦,天哪!
   
在宏村的小巷子里慢慢闲逛,一不小心就从景点溜进了人家里去。耕读堂吧,人家的一半拿来接待游客,另一半家庭生活仍在进行,锅碗瓢盆、冰箱洗衣机。一位老人家坐在躺椅上,好多人误以为实景蜡像,凑上去拍照,老人家突然开口了:拍照可以,不要拍我。
  
 羞红了脸退出来,最想说的一句话是:宏村,打扰了。
 
  打扰是肯定的。宏村除了灰瓦粉壁马头墙,最大的特点就是一条小水沟沿着石板小巷蜿蜒曲折,水质清澈,供人家洗菜洗衣,据说以前是可以饮用的。看着好奇,拿着相机贴近水面去拍。一个洗菜的妇女突然撩水泼我们,从听不懂的方言和不友好的表情判断,大概是以为我们在拍她,所以生气。我们也不好解释什么,因为打扰到她和他们的不仅仅是我们。
 
  但是,我想宏村对我们的歉意的应答肯定是:欢迎打扰!
  
 这个坐落在大山深处的小村落,不管历史有多久远,不管文化有多古朴,如果没有被发现、被开发、被欣赏,它就是一个自然的生活聚居地,它会一直这样坐落下去、古朴下去、久远下去。如今它成为资源,有了自己的身价,或许这才是那位妇女脾气的根源吧。
 
  也许宏村还没有完全适应自己身份的变化,面对突然涌来的游客,匆忙地把以前的过道、厨房、客厅腾出来,摆上烧饼、毛豆腐、木雕、歙砚七七八八的东西,让原本家常便饭变成商品,尽管徽商曾经名扬天下,但是历史已经只留下背影,今天的宏村那种面对新身份的局促感还很明显。比较起来,西递似乎更开放一些、从容一些。
  
 非常不喜欢资料和导游对宏村的介绍,说它是以牛为模本进行的仿生设计也没有什么不可以,透着古远的农耕气息,可是说现在我们正走在牛的大肠里、小肠里,虽然直观形象,却到底有点不雅致,仿佛熙熙攘攘的游客是被宏村正在消化着的草料,甚至已经消化完成——宏村很美,与之相应的旅游文化也应该是美的。
   
宏村和西递都有很多学生在写生。坐在大片的油菜花田埂上,闻着花香,听着蜜蜂嗡嗡振翅,把古老的徽派建筑、蓝天白云、绿柳红花、居民游客写意到画板上,确实是对美的发现和热爱。那些建筑、那些生活、那些人,也都是美的元素,而不具现实意义。拍照何尝不是如此。即便拍下的是现实的人、真实的生活,但在拍照人的眼里,他们只是风景的一部分。美和现实是有距离的,那位妇女似乎还没有明白这一点。当年在俄罗斯的海参崴,我们邀请一个从家里走出来的小男孩儿拍照,他大大方方地用汉语跟我们要“十卢布”,逗得我们哈哈大笑,说这里的孩子都被旅游搞成小油子了。从容,需要时间来沉淀。
  
 记得大学时学写对联和古诗词,老师出个“一畦春韭绿”的上联,我对了“几点菜花黄”的下联,老师说好,好在一个“点”字上,不贪、不滥,有味道。如今的景点都追求规模,用宏大的场面镇住游客。宏村倒是小巧玲珑,可是周边满眼的徽派建筑又让人觉得单调。
    ……
 
  一路拍照、唠叨过来,宏村有耳怕是也让我说烦了,那么再一次道歉:打扰了,宏村!
                                  
     2017.3.25—27(黄山市至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