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的mòlì花
哦,天哪!
前天突然发现博文总数少了一篇,感到莫名其妙,就到博客后台查找,发现2008年11月3日写的一篇《天书》(6)被放进了“私密博文”里了,以为是自己误操作导致的,就把分类改回“我的心语”,点击“保存修改”,弹出一个提示“系统繁忙,请稍后再试”。稍后,又点击,依然是这样的提示,又稍后又保存,还是繁忙……折腾到最后,只好关掉窗口。
昨天晚上想起来,又修改一次,依然如故。生气了,把内容删掉,只留下一个题目,咦,这次不繁忙,顺利保存了。我又把内容加回去,保存修改时又是“系统繁忙,请稍后再试”。知道不是“系统繁忙”,而是触及了敏感字眼——这,我有经验,一年多来一直在读中国几个重要朝代的历史,知道有些字眼是不能出现的,否则有诽谤朝廷或者大不敬之嫌,轻者丢官入狱,重者流放发配,甚至扣上谋逆造反的罪名,杀头抄家、灭门九族。
我没有官好丢,也不担心当今社会还有谋逆造反的罪名。况且那篇小故事讲的是一个孩子小提琴获奖,自我感觉很好,却不知道她妈妈也是小提琴好手,表达的是生活的艰辛与两代人的沟通问题,不涉及政治。好奇心重,想找出这个敏感字眼。通读以后,发现有“习习的秋风”一句,就把“习习”改成“幽幽”,保存,“系统繁忙,请稍后再试”。看来是我想多了。人都有小心眼儿,一旦触动就成了病灶,老觉得那里有问题。为了不留下病灶,我决定继续排查,一段一段删除、保存,删除、保存,结果就找到了那段写孩子参赛的文字,原文是“回来的路上,小慧一直沉浸在那浓浓的艺术氛围中,《mòlì花》优雅的旋律始终在她耳畔缭绕不散”。我把乐曲名删掉,可以保存!又把歌曲名改成《梁祝》,还可以保存!!
——原来是“mòlì花”搞的鬼!诧异莫名,“mòlì花”怎么成了敏感字眼呢?到网上查了一圈也没查出个所以然来,只好困惑着、不解着、病灶着。那首江苏民歌是我非常喜欢的,如今却连它的名字都不能说了。不说就不说吧,可是那优雅的旋律却一直在耳边萦绕。
写这篇文字的时候,又要用到“茉莉huā”三个字,知道通过的可能性不大,试了一下,果然系统又开始繁忙了。我把汉字改成拼音,可以保存。写到上面这一行,单用“茉莉”二字可以保存,加上“花”系统就繁忙起来,原来不是“茉莉”敏感,也不是“花”敏感,而是“mòlì花”敏感,好笑又好玩。
洁白、芬芳的mòlì花到底惹着谁了呢,遭此封杀?想起黄巢的《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霸气!原来即便是小花小草也要听命于人的。
2017.1.1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