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落的古诗
哦,天哪!
1
学生食堂,剩饭剩菜丢得到处都是。校长看了很生气:这是什么素质,父母在田里弯腰曲背,孩子竟然不珍惜粮食!找来美术教师,设计了一条巨幅标语挂到最醒目的地方。内容是校长亲定的,摘自李绅的《悯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第二天学生就餐时,校长又带人去检查,情况依旧。校长气愤已极,指着标语训斥起来。学生个个捂着嘴笑。校长顺着自己的手指看去,标语不知何时脱落一字,赫然成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苦”。
2
一位刚刚毕业的老师带着孩子们读古诗,李白的《静夜思》。
老师大声地读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学生大声地跟读,可是读到结尾一个字,声音就没了,读成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
老师很不高兴,质问学生为什么不好好读,说这是一首多美的诗啊!刚好门卫大爷从教室门口经过,听到老师在训孩子,伸头对老师说:唉,他们都是务工人家的孩子啊,从小跟着父母到处流浪……
老师说:孩子们,老师也有不如意的事情啊,要是像你们这样,这首诗得读成“床前■月光,疑是地上■。举头望■月,低头思故■。”
3
读宋诗读到岳飞抗金部分,心中情绪激荡。书中引述了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一部宋史,北宋吵成了南宋,南宋战战和和、窝窝囊囊、乌烟瘴气,朝廷把大好河山和千万百姓拱手丢给金人,金人烧杀抢掠,盗匪横行乡里,蝼蚁般的百姓保国不成,投降不能,起义一次次被镇压,真是天不应、地不灵,朝不保夕,十室九空。终于有英雄站出来为百姓撑腰了,怎不让人长吐一口憋屈已久的闷气!所以忍不住把这首词读出声来。
可是读到“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时,又不由自主地含糊起来,“壮志饥餐■■肉,笑谈渴饮■■血”。孩子在边上听到了,笑着问:你也有不认识的字吗?我们遇到生字就是这样蒙混过去的。
我没理他。心里说:敌人也是有血有肉的人啊,敌兵也是爹娘的孩子啊,谁愿意枪林弹雨去打仗啊!
没有人喜欢打仗。可是怎么就打起来了呢?而且从古至今,狼烟不止。
2016.12.13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