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夜半鸟鸣

(2016-12-13 07:35:35)
分类: 生活絮语

夜半鸟鸣 夜半鸟鸣

哦,天哪!
    吱嘎——!一声鸟鸣穿过雾霾的寒夜,似真似幻地飘进我未眠的书页。
    一个经历了很多岁月的人,如果在夜晚听到一声鸟鸣还一惊一乍,那就真有点心智迟缓了。之所以让我猛然一惊,是因为那声鸟鸣太久违了。
    多久没听过雁叫了?回头细数,春秋已渺茫得如这声夜半的鸣叫。当初因为陈胜的一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对大雁情有独钟,很读了一些关于雁的诗词,如今还能记得几句?
    唐代刘禹锡的《秋风引》虽然写的是秋风,诗中的雁群却是我童年难忘的记忆:“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喜欢刘禹锡原因很多,首先是他的诗好,敢说真话,其次是他刚毅的为人,决不向恶人认输。如果他只写一首《游玄都观》,人们可能认为他狂妄,而他竟然又写了《再游玄都观》:“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你不是贬我吗,我就是不怕。有种!
    中唐韦应物有一首《闻雁》:“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当时韦应物由尚书比部员外郎出任滁州刺史,初夏离京,秋天到任,《闻雁》大约就是他抵滁后不久写的。说实话,如果不是他那首“独怜幽草涧边生”,怕是这首写雁的诗我也不会记得。据说这家伙“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早年豪纵不羁,横行乡里,乡人苦之。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少食寡欲,常‘焚香扫地而坐’”。一个内心跋扈的人外出做官,偶尔想想家,没必要给予太多的同情。
    也是唐朝人,赵嘏的《寒塘》似乎更加凄清一些,因为是一只孤雁:“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明代胡应麟《诗薮内编》介绍说:“赵嘏,字承祐,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记住他,主要是因为他有几首写应试落第的诗,颇令人同情。另有两个小掌故,也很令人不忍。北宋钱易《南部新书》说:“施肩吾与赵嘏同年,不睦。嘏旧失一目,以假珠代其精(睛),故施嘲之曰:‘二十九人同及第,五十七只眼看花。’”因为眼疾受人如此嘲弄,不知他当时多么伤感。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中说:“嘏尝家于浙西,有美姬,嘏甚溺惑。洎计偕,以其母所阻,遂不携去。会中元为鹤林之游,浙帅(不知姓名)窥之,遂为其人奄有。嘏及第,因以一绝箴之曰:“寂寞堂前日又曛,阳台去作不归云。当时闻说沙吒利(以强力夺人妻子的人),今日青娥属使君。”浙帅不自安,遣一介归之于嘏。嘏时方出关,途次横水驿,见兜舁人马甚盛,偶讯其左右,对曰:‘浙西尚书差送新及第赵先辈娘子入京。’姬在舁中亦认嘏,嘏下马揭帘视之,姬抱嘏恸哭而卒,遂葬于横水之阳。”情深往往无奈。
    不说这些了,说多了烦人。人这一辈子经历了多少是非荣辱、情深缘浅,可是每个人的一生浓缩起来,也就这么几行字。
    鸟鸣声传来时,我没在读古诗,在读李汉荣的散文。他在《公牛之死》里说:“奴才们吃再多的肉,都长不出英雄的骨头。”他在《悼锦鸡》里说:“据说你一直在向造物主申请,求他永远脱去你的彩衣,换上灰色的羽毛,然后躲进不为人知的荒野,逃过一劫,自生自灭。”他在《致远逝的乌鸦》里说:“你一次次对白昼说:我是黑夜的孩子。”……他为这个世界上的动物说了很多很多话,我却没有读到大雁。——呃,肯定会有的,这本书我还没读完呢。
    鸟鸣声传来时,我先是一惊,后是疑惑。惊的是,现在已经寒冬,按理大雁应该已到衡阳,怎么还有一只在北方逗留?莫非又是失群的孤雁?为什么白天不见有雁阵经过,它却在夜晚独自啼叫?疑的是,究竟是雁鸣还是鹅叫?雁跟鹅长得相似,叫声也差不太多,只是雁尚未被人类驯服,所以雁是鸟,而鹅只能叫禽。要是鹅在城里的夜晚鸣叫,那离被汤锅烤架就为时不远了,也许天明以后,它就将变成餐桌上的一道美味。
    鸟鸣声传来时,我心里一阵惆怅:快快飞走吧,在这个世界徘徊久了,生死难卜。
                                                        2016.12.11-1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爱人
后一篇:众口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