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在眼前的未知
哦,天哪!
人们时常嘲笑拉磨驴子被悬挂在眼前的胡萝卜吸引着,不知疲倦地为人类转圈圈,却没有认真打量,悬挂在自己眼前的是什么,没有意识到自己也正被它吸引着转圈圈。如果能够停下并不明确方向的脚步,很快会发现,悬挂在我们眼前的,是永恒的未知。
人所期盼的,貌似是一件事儿的结果,其实不是,而是因结果不确定而引发的期待,像赌博,像阅读,像恋爱……如果结果早早地呈现在人的面前,可能绝大多数人会放弃去做这件事儿。一切顺利、万事如意、心想事成是美好的祝福,也可能是短期的期待,但是,在人的一生中,如果所有的事情都跟人心里想的一样顺遂,生活也就没有什么味道了。
早上睁开眼睛,心里想今天要是能收入一百万就好了,结果一百万就从天花板上飘然而下,是不是一下就感到没意思了?为了弥补这样的乏味,还得去想另一件事,比如遇到个什么样的人、发生个什么样的故事、出现个什么意外的结局……必待出现一件无法把握的事情,才能让人振作起来,我会搞不定这件事儿?于起身下床,去面对玄妙的一天。生活的乐趣似乎不在目标的实现,而在实现目标过程中那些不可知的因素。
和氏璧的故事让人感叹,是因为只有卞和知道那块石头里有玉而别人不知道。如果谁都明了石头的真相,刖左足、刖右足就成了陷害卞和陷阱,而不是卞和坚持的代价。想想东施也是个蛮可爱的人,这是因为她不知道如何才是美的,却大胆地模仿自以为美的捧心蹙眉。——我们知道什么才是美的吗?忠臣的下场总是让人唏嘘以后又深深同情,是因为他们不相信帝王竟会如此糊涂,所以勇于坚持。——我们在生活中是否也在走同样的路?
人生之路可能总是崎岖的,而如何崎岖人们并不知道,这未知的路途吸引着一个个生命疲惫却不放弃前行。其实谁不知道生命的结局是什么?但是必须假装不知道,假装是走向夕阳山外山,而不是穷途末路。所以,科学家、哲学家难免有些可恶,他们试图让人明白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总在做些让人扫兴的事,不如宗教那么有人味儿,让你即便窥破今生,还有一个未知的来世,这样不论遇到什么,活着总有未知的情趣。
工业让人感到乏味、厌倦,因为一切都可以事先规划,而农业不会;工资再高,一旦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也很难激发人的斗志,而奖金可以;文件虽然必须读,却没有人兴趣盎然,那些套路都是熟知的,但文学作品可以。从顽石中看出一尊雕像,从树根里发现一件根雕,艺术的魅力正在于这些作品原来都藏于未知。
当一个人承认自己无知时,这个人就近于有趣了。如果滔滔不绝、自以为无所不知,可能因为太过圆满、太过完美而失去给人探索的空间和吸引力。无知、缺陷经常倒是一个人的可爱之处,这个说法未必有多么荒谬。
好像是叔本华说的吧:“如果你敲敲墓门问死去的人是否愿意再生,他一定向你摇头。”这句话听上去似乎是悲观的论调,而我的理解是:经过,即无味。
2016.9.16-17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