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蔚蓝的天空

(2016-08-07 08:02:29)
分类: 生活絮语
蔚蓝的天空 蔚蓝的天空
哦,天哪!
    这次去北京,拍了不少看上去很不错的照片。——景点大多是以往去过的,为什么拍出的照片感觉不同呢?一家人趴在相机、手机上研究,最终发现照片里的天空大多是蔚蓝的,是蓝色的天空给照片增了色,让人怎么看都觉得清爽。
    天坛自不必说,深蓝色的宫殿屋顶在绿树红墙映衬下本来就有一种宁静的神秘,再加上一个遥远的蓝色天空,更让人感到一切都充满希望,不是热血沸腾,而是坚定不移。
    地坛在文革中毁坏严重,这是早就在书本里读到过的,要不是为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可能不会在炎热的中午带着孩子从城南跑到城北去看它。看的时候,心里是比较空落的——史铁生书里留下的基调原本就比较低沉。我跟孩子说,他在风华正茂的年龄失去了双腿,于是独自摇着轮椅来到这个荒弃的园子里思考生死问题。孩子似乎能感受到身残对人心灵的伤害,默默地听着。当时我们站在四四方方的大祭坛上,除了一个没有香火的大铜鼎什么都没有,纵目望去,四周全是树。我说,史铁生几乎走遍了每一棵树,看到飞虫像一团小雾停在半空,蚂蚁似乎想明白了什么转身走了……他一直在思考要不要活下去。孩子问:他思考的结果是什么?我告诉他,史铁生说,死是迟早的事,不必急于寻找答案。孩子似乎感到轻松了,一路小跑着去看那些树。而我的心里依然沉重,毕竟对这位作家了解得多一些,知道事实不会像思考个问题那么简单。后来看照片,感觉地坛依然很好——蓊郁的树梢上面,天空蓝得那么干净,那么明亮,连空荡荡的祭坛也并不像实地那么空旷、寂寥。
    蓝天自古存在,而它的力量却并非能时时被我们感受到,人的目光大多只盯着眼前的景物、事物,而把蓝天淡忘了。幸好照相机不曾遗漏,清楚地告诉我们:一切落寞或者混乱的事物背后依然有辽阔的蓝天在。
    孩子外公身体很弱,鸟巢和水立方比较远,想放弃,我坚持了一下才去。背后我跟孩子说:外公虽然是第一次来北京,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来和北京告别的——随着年龄增长,哪里还敢带他来这么远的地方?孩子能理解我们的意图,所有景点都玩得津津有味,即便和我一起倒地铁也能弄出许多花样和故事来。孩子外公从的士上一下来,就笑了,说要是我不坚持就可惜了。国家体育公园十分开阔、敞亮,能望得到远处植物上隐隐约约的雾气。看了一会儿鸟巢,我们提议去看看中华玉王。我和孩子先去探路,确认来回大约要走一千步。孩子外公外婆掂量了一下,说:去看看。面对那么大的一块玉,老人高兴得什么似的,说这要是做成首饰得卖多少钱!我说这样一大块,肯定比切碎了更值钱,还问他们要不要偷点回去放在自家小院门旁。老人家呵呵地笑,让人觉得整个世界的人都很开心,每个人心里都充满了生活的情趣。
    第二天就要走了,下午老人休息,我们一家跑到大栅栏去采购小纪念品,顺便捎回一只烤鸭,晚上要到小雪花饭店会餐。这家饭店是到北京第二天找到的,离宾馆很近,干净整洁,东北菜做得一流地道,服务也周到,我们就作为固定的饭点儿了。
    看老人兴致很高,我特地要了一瓶啤酒——或许是传统观念的缘故吧,老人家看我喝酒会特别高兴,似乎认为日子过得不错,至少当时的心情很好。孩子外公总结北京之行,说感受到的不仅是孩子们的孝心,更觉得生活有意思、有希望。我们一起打趣他:还是您厉害,您一来,北京天都蓝了!老人气管和肺都不好,知道北京的雾霾一直很要命,这次终于相信一切都不像想象的那么糟糕,除了说北京人太多、城市太大,别的似乎没有什么意见。登天安门城楼时腿下特别带劲儿,然后久久地站在城楼上远望,天是那样蓝,国旗是那样红,天安门广场是那样辽阔。我想他看到的一定不仅仅是眼前的空间,更多的应该是几十年生命里经历的种种变故——那些对于国家、伟人而言微不足道的事情,却都是他生命里的大事件,甚至决定了他一生的生活方式。我们都不打扰他,静静地看他日渐稀疏的头发在这个神圣的城楼上随风轻轻颤动。
    跟孩子他妈商量好了,要把这次拍的照片做成精美的相册送给老人,让他经常能够看看红色的首都,蓝色的天空。老人已经七十岁了,再去北京的可能性不大。这次北京之行,是我们特意安排的贺寿方式之一。
                                                     2016.8.6—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北京的疑问
后一篇:秋夜[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