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题须小作

(2016-06-19 07:19:50)
标签:

杂谈

分类: 写作探路

大题须小作 大题须小作

——大主题演讲稿的切点例说
哦,天哪!
    关工委举办“党在我心中”中小学生演讲比赛,我去做评委,发现很多孩子很有演讲天赋,可惜小学组的演讲稿写得不是很好,结果讲成了口号或者故事的堆积,缺少感人的力量;中学组的演讲稿整体情况很好,但逻辑还显得比较模糊,写作意识还不够清晰。所以想对演讲稿的撰写谈一点看法,而且这也是日常写作(特别是话题作文)必须掌握的技能。
    “党在我心中”是这次演讲比赛活动的主题,很多选手就把它作为演讲稿的主题了,这是一个错误,因为题目太空泛,很难讲。这就跟话题作文一样,“党在我心中”只是演讲的范围,我们必须在这个范围内选取一个恰当的切口,才能把演讲稿写实,进而借助生动的演讲达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演讲效果。
    怎么才能选取恰当的演讲切口呢?回答好两个问题就可以了:什么样的党?如何在我心中?
    说好“什么样”的党,至少有三个思维方向:
    一是回顾历史,就是从历史中选择写作事件。漫长的历史纷繁复杂,选择哪些事件是写作的关键。如果想表达党的艰难历程,肯定要选择党在困难阶段的事件;如果想表达党勇于改正错误,肯定要选择党对自身问题的反思和纠正的事件;如果想表达党的艰苦朴素,肯定要选择党内一些人勤俭节约、不求享受的故事……总之,我们要根据你要表达的主题,从历史的某个角度选择事例,而不是对历史泛泛的回顾。
    二是分析成就,就是从取得的成就是选择写作事件。一个政党取得的成就同样是丰富而伟大的,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最好也不要空泛地罗列什么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设新中国这样的宏观事件,而是选择有特定内涵的成就,比如经济建设、民主建设、文化建设、反腐倡廉等等,有了角度,就有了取舍的标准,主题才能鲜明突出,避免空洞的赞美。
    三是提炼精神,就是把党在发展过程中体现出的精神加以总结,以其中一条或几条(最好不超过三条,因为时间有限)为支点展开。这是一篇演讲稿的灵魂,上面说的两点实际都是以此为依据的。比如说,选择党面对困难时的坚强意志、党在一心为民时的严明纪律、党在面对分歧时的坦诚作风等等,每一点就足以构成一篇演讲稿。作为演讲,想表达的心声肯定很多,但不能贪多,贪多就泛化了,哪一点都讲不透。
    说好“如何”在我心中,主要是指联系现实,可以按照以下路径展开:
    首先是从某个角度选择事件,一般不超过三个。如果想多说一些,可以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即重点讲述、分析一两个事例,然后以罗列的方式列举若干同类事件。所谓讲述事件,就是把一个事件说具体,说得有血有肉,有情有理,作为下文的基础;所谓分析事件,就是从事件中发现深刻的内涵,提炼精神,明确观点;所谓列举事件,就是高度概括事件的名称或者内容,不作详细讲述和分析,使之成为前面分析的佐证,让人懂所说的事件、精神具有普遍性,不是偶然事件。
    其次是分析现实,即根据选择的角度讲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与历史事件进行类比,进而阐述党的某种精神的现实意义。进行类比时要条分缕析,不能笼统概括,否则就缺乏深度和服人的逻辑力量。所谓类比,就是寻找两个事件的相同点,进而推测出一个未知的结论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两个事件的相同点分析得越细致、准确,得出的结论就越可靠。
    最后是谈自己的理解,即我从历史事件、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和力量,在学习或者成长中应该如何做。这一部分宜简短有力、有强烈的号召力。
    我们来看看中学组演讲稿的基本情况。为了表述方便,我就用序号来表示选手吧。
    ①讲述自己对党的认识过程,赞美党的丰功伟绩,从而阐述了党的“伟大”。
    ②讲述党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党发展的关键时期及其理论和成就,论述了党的“正确”。
    ③入题就问“党带给我们什么”,转而用生活的变化加以回答,并从古今和中外两个角度加以对比,准确地回答了这是一个“为民”的党。
    ④也是用“党在我心中意味着什么”入题,然后通过诗化的语言和细节捕捉,对党的优秀儿女进行赞颂,暗含着这是一个“优秀”的党的主题。
    ⑤讲述党的伟绩,以慷慨激昂的基调阐述了这个党是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党。
    ⑥同样以党在我心中是什么入题,从生活中的党、经济建设中的党、面对失误和困难的党几个角度展开讲述和抒发,午夜我们党是中国发展的“方向”。
    ⑦用大量的排比直接表达党是舵手、旗帜、力量和希望,然后回顾中国历史上的屈辱、党的奋斗史、伟绩和智慧,结合家乡的变化,用抑扬顿挫的情绪变化告诉我们这是一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总之,大多数演讲比赛都是划定了起点高、范围广、政治色彩重的话题,如果我们没有明确的演讲角度、没有生动的事件、没有深刻的逻辑分析,往往流于空泛的口号或者杂乱的感想,即便演讲技巧不错,也很难取得强烈的现场效果。
    顺便要说一句,很多人对这种政治色彩比较浓的演讲不以为然,认为无非是一种宣传的需要,不过是一场比赛。对这种看法我不敢苟同。政治性演讲,带有很强的政论特点,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表现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对历史、社会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比那些“二十年后的……”、“假如我是……”之类引导学生空谈的作文境界要高得多,意义也要重要得多。古人参加科举尚且要制作策论,我们为什么不能借助这样的活动引导学生开展一些政论呢?对政治有见解,总比一无所知或者人云亦云要强得多。
                                                   2016.6.16-1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经过
后一篇:石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