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的小嘎兵
哦,天哪!
明天,孩子们的军训生活就要结束了。
晚上和孩子妈妈开车到教育基地去,主要是为了把他带去的行李拿回来,顺便带些水果去——听说很多孩子流鼻血。这些天天长在房间里、车子里、教室里的小花骨朵,突然暴露在春天的阳光下,难免有些脆弱。
学校建议家长不要去看望孩子,让他们独立接受训练。我赞成这个观点,所以去了也没露面,站在值班亭的影子里,看他们进行晚训练。灯光下,看到孩子们一丝不苟地按照教官的指令完成动作,心里很是欣慰。我一直主张,人做什么就要像什么,要全身心投入。看来这些东西他已经接受了。他上幼儿园时,有一次去接他,正赶上上操回来,他看见了也依然目不斜视,认真地走到教室,解散以后才跑过来叫我。
休息的时候,孩子妈妈到休息区去,告诉他我来看他了,他说看见了,但是一直没过来跟我打招呼,因为休息也是按班级坐好的,不应该到处乱跑。不光是他,十几个班的孩子都很认真。纪律意识、身份认同、懂得克制,这可能正是军训对于孩子们的意义吧。
孩子妈妈说,回到宿舍以后她把水果交给孩子,孩子先在自己宿舍里分发,然后又到另一个宿舍分发,最后自己才拿了一个吃起来。这也让我非常满意。一个男孩子,如果没有群体意识,不懂得与别人分享自己喜欢的东西(对孩子来说,特别是食物),就缺少大气,也很难做出什么像样的事情来。
从老师们发回来的照片看,他们这次还开展了伤员救护、模拟法庭等活动,每一项活动中,孩子都能有模有样地参加,看来比出发之前他自己对这次活动的预设要好得多。
这孩子小时候对军队、军营、军人不像大多数男孩子那样神往,给他买过一些枪炮、坦克什么的,他不怎么爱玩,他最喜欢的玩具是汽车,各种各样的汽车,尤其对工程车情有独钟。
上幼儿园时参加一次军训,回来天天表演敬军礼,一边敬礼一边还要大声喊:忠诚!逗得我们大笑。他也跟着笑,露出一口小黑牙齿。小学五年级时,军训回来只说真人CS,似乎对基地的伙食意见相当大。不知这次回来又有什么新的故事了,想必对他的教官又有一番评论吧,估计赞美还是主要的,甚至
要说教官比爸爸还了不起——他喜欢肯定别人的长处,哪怕是他颇有微辞的人身上的优点也不掩饰。这也是我喜欢的。这不仅仅是否具有公正之心的问题,我觉得一个能看到别人优势的人,自己才有可能变得优秀。当然了,他肯定还会从教官的语言里找出一两个特点,时不时地拿来说笑一番,比如口令里有方音,“一二一”喊成“姨乐姨”什么的。
看着这些娇生惯养的孩子在一次次军训中长大,心里有一种挺庄严的感觉,仿佛有一天家国的重担真的就要落在他们的肩上,而他们也真的能毫不含糊地把担子扛起来。果真如此,我们老了也就踏实了。
孩子妈妈还跑到宿舍里跟所有的孩子做了一个简单的讲话,让他们好好休息,不要皮闹,因为明天上午就要会操了。要是我去跟孩子们交流,我一定会把饱受战争创伤的普京妈妈的话转达给他们,普京说:我是在仇恨敌人的苏联书籍和电影中长大的,但母亲完全没有这样的情感。她的话我记得非常清楚:“能从他们那儿得到什么呢?他们和我们一样,是普通的劳动人民,只是被赶上前线罢了。”我想告诉孩子们:即便将来他们当中真的有人成为战士、成为将军,也不要忘了,最初接触军队时他们都是孩子。
明天“战士”们就要回家了,我家的小嘎兵回归以后是不是会跟以前有所不同?有点期待。
2016.3.3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