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果般的梦
哦,天哪!
1
也许是因为樱桃花开得正盛吧,竟然做了一个到处都是浆果的梦。那么多浆果啊,把整个梦都染红了,还洋溢着酸酸甜甜的气息。
不是说梦都是黑白的吗?怎么会有色彩呢?倒是背景都是灰色的,包括树叶,只有一树一树的的果子,红豆一样鲜艳。不过这红灰两色的梦也像浆果一样,让人留恋却偏偏易碎——一阵风来便摇晃了,连月光走过窗玻都震得外膜颤颤的,小鸟的鸣叫更是瞬间把梦啄破了。
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易碎的。蒋勋先生说过:“美不仅仅是华服名模,甚至不仅仅清风明月、巴赫贝多芬,要看到美,我们首先要看到生命存活的艰难。”那么,做了这样一个梦,是不是意味着我感受到了生存的艰难?
2
儿子昨天去了素质教育基地。可是在一个星期前就开始筹划了,要带零食,要带泡面,要带拌饭酱。据说小学时去的那次,馒头硬得像石头,米饭和菜都难以下咽,似乎连煮蛋都不好吃。我听了非常不高兴,批评他:你这是去野炊还是去接受训练?训练就要能吃苦,能在别人无法忍受的条件下生活得泰然、怡然。他妈妈对他的要求一向比我严格,但是在这件事情上却偏向儿子,悄悄地把一切都准备好,让他带去。
昨天老师发了许多照片在群里,其中就有就餐的画面,孩子们面前的饭菜相当不错,很多家长看后发表感慨:孩子们吃得多好啊,还有鸡腿呢!是啊,在我们这代人的心目中,能吃饱、吃热就可以了,如果还能吃得可口,那就是一种享受了,因为我们曾经历过缺衣少食的年代。
正因为懂得生存的艰难,所以在今天的生活中常常被一些情景感动:妈妈把食物一勺一勺喂进孩子张大的嘴巴,家人递来一杯热水,一段描写母子吃一碗阳春面当作过年的文字……
不经历生之艰辛,心里似乎总是装着不满,却不知道为什么。“我心里难过,却又无所归咎”,不记得在哪里看到这句话的了,但感觉它一直穿透人的灵魂,让人猛然看清自己的内心。
3
当然,我们不能要求孩子再去过我们曾经的生活,他们应该有属于他们的喜怒哀乐,而不是重复上一代人的生活体验与情感。我也真心希望那样的岁月一去不返,今天的生活不要像浆果一样甜则甜却那样易碎。
梦毕竟是梦,梦里的浆果可以直接闪烁红艳、飘散香甜。生活中的浆果起初总是青涩的、生硬的,它们要在风雨和阳光下一点一点酝酿,要把一大段时光融入生命,然后才能渐渐变黄、转红,最后成为一树血珠一样的甜果果,这个过程是不可或缺、不可跨越的。人的成长也是一样的。而且我还知道所有的浆果里都有一粒顽强的种子,它会把上一代的生活方式全部留存于记忆,传递给下一代,告诉他们祖先曾经历过怎样的岁月,教育他们要在祖先的苦涩中体验当下的幸福。
当我浆果一样的梦被阳光刺出汁液,我闻到了新一天的清香,有红的果、绿的叶、褐色的树干,还有厚实的大地和高邈的蓝天。我并不觉得梦境比现实生活更美妙,或者说,我更愿意在真实的生活中流连,而不是耽于一场彩色的梦。
过去的岁月最终只能退让为背景,灰暗地衬托着现实的明亮与鲜艳,而不会始终盘踞不散。“一切都会过去的”,这句话让处于生之艰难中的人勇气倍增。
2016.3.29
(为什么要让孩子们的表情如此严肃呢?面对食物,他们应该满脸欢喜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