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伊甸园外

(2016-03-19 08:43:57)
标签:

死亡

孩子

戴望舒

伤感

大自然

分类: 生活絮语

伊甸园外 伊甸园外

哦,天哪!
    重病,癌症,亡故……年前年后这短短的两三个月里,看得太多太多了。
    是冬天太冷,还是春天太慢?本应柳绿花红的冬春季节,今年却显得异常沉重,好像永远也望不到边际的雾霾——明天会晴吗?后天会晴吗?那么大后天呢?……隐隐地,以为花会开,一切都会明朗起来,哪怕只在枝头鼓一个真切的芽苞呢。然而没有,依然是透骨的冷,依然是无序的霾,依然在霾的后面回荡着若有若无的哀乐。
    朋友说,不忍用文字去表达这些。可是我要把内心掩藏不下的感伤放到哪里呢?除了文字,我已然一无所有。找不到太阳,也找不到月亮,连天上飞过的小鸟似乎都不是在云游,而是在服一种生死挣扎的苦役。
    有时很诧异,小时候怎么没有这么多人死亡呢?仔细回想,也许有的吧,只是那时不懂生死,死亡只是贫瘠生活中的热闹,即便是有血缘的亲人,也感觉不到痛痒。看清自己的经历,内心的沉重也就清晰可辨了——原来,死亡离自己已经这么近了,难怪毫不相干的人离去也莫名地产生诸多感伤。如果上帝忘了给人类的灵魂建造一座天堂,我想,伊甸园当是回归的唯一去处,园子里的花果芳香已经依稀可闻了。
    孩子有时对我的话语中流露的情绪很不以为然:那些人去世,关你什么事啊!是啊,关我什么事呢?亲友的离去,心里感到悲伤是很必然的,唯有毫不相干的人离去也会引起痛感,才是更加深隐的悲伤——悲伤不是因为这个人,而是因为一种无可抗拒的事实,是不知他们都到哪里去了的迷茫,是对自己今后如何存在的茫然。
    孩子都是天使,他们或可为我们引路,让我们放弃不伦不类的愁绪,只盯着眼前吃饭的碗,不去看雾霾里的东西。可我们如何才能拥有孩子一样的眼睛、孩子一样的耳朵、孩子一样的灵魂呢?风尘日积,谁也回不去的,就像人类吃了上帝的禁果,便失去了鸿蒙未开的本真,至多能做到世而不俗就已经很不错了。
    又读戴望舒的小诗,深深感受到他短暂一生精致的哀愁。他的愁绪是那样萦绕不散,可是一生只有九十余首诗歌,如此珍惜笔墨的人,内心该有多少事情郁结着啊。一只小鸟、一只飞蛾、一朵小花、一片落叶、一缕清风、一粒露珠、一阵细雨,无不牵动他的愁绪,“迢遥的牧女的羊铃/摇落了轻的树叶”、“寒风吹老了树叶,又来吹老少年的华鬓”……这种淡淡的忧伤只有他自己能懂,所以必然要使他穿过雨巷,早早地望见伊甸园的篱墙。
    我感受到的伤感很泛化。我一直在想,人类从伊甸园被逐出,所做的一切努力是不是进行深刻的反思,并设法回到上帝的怀抱?或许我们对上帝的反叛很坚决,带着怨艾和恼怒把上帝告诫的事一件一件地做下去,所以才弄到最终只能站在园子的篱笆外徘徊。这是一个由怨怼到哀伤演变的情绪过程,有的人感受得早,所以总是无可排解,因为不是自己一个人能够完成的;而有的人直到最后也不曾意识到自己的苦难因何而来,也就更加不懂忏悔了。
    想明白人究竟怎么回事,必须在一个个事件中,是这样吗?人生之路就是一路获取一路丢弃,丢弃最快的不是痛苦,而是快乐,因为所有的痛苦都是入心的。如此,当我们再次来到伊甸园的篱边,所能留下的,可能只有在一生的事件中感受到的伤痛了。
    大自然是可以疗伤的,所以如此,是因为自然的无觉,是山水草木一直不肯介入人的情感世界,宛如孩子对不开心的事情的本能拒绝。然而,以后我不想再把自己的情绪到处涂抹了,我看青山如是就好了,决不强求青山看我亦如是——给这个世界多留下些淳朴未凿吧。
                                                  2016.3.17-1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梦呓难眠
后一篇:灵魂游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