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冬钓

(2016-01-05 07:19:55)
标签:

冬钓

江雪

冰窟窿

局中局

风景

分类: 生活絮语
冬钓 冬钓
哦,天哪!
    那天看到一个人在河边钓鱼,感到很好奇:不是说鱼到冬天就封口不食了吗,怎么还能钓上来?孩子外公在边上随口说:总有鱼会吃的,钓的就是它们。老人家的话是朴实的,没有什么隐喻在其中,可是听了还是觉得后颈凉飕飕的,仿佛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那些贪嘴的鱼,在盯着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
    不过天气很好,融融的阳光在河面上闪烁着欢快的金光,岸边是大片的芦苇,几棵落光了叶子的柳树写意的水墨一样点缀着。心里不禁嘀咕起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那情那景,与眼前的冬钓意韵相去多么遥远,或许此渔翁彼渔翁所钓的鱼也是完全不同的吧。
    当年给学生讲这首诗的意境时,我说冬天鱼是不上钩的,作者用肃杀的景物和寒江独钓的行为表现了渔翁无边无际的孤独。后来听一位老师讲这首诗,索性把它看作藏头诗,说诗中有“千万孤独”。看来我们都犯了常识性错误,有的鱼冬天也会觅食。错误可能还不止此,柳宗元人生的况味岂是“孤独”二字可以囊括的?他写这首诗何尝不是对千山万径、满江寒雪的不屑。余秋雨在《艺术创造学》中说:“伟大的艺术作品,没有清晰的主题思想,也没有简明的结论。”这个结论颠覆了太多东西,不仅仅是对《江雪》的理解,还包括对渔翁的理解和鱼的理解。
    东北有一种捕鱼的方法很有意思,就是在冰封的湖面上砸出一个冰窟窿,然后就在一边等着,鱼会自己从那个冰窟窿里跳出来。冰层下面氧气稀薄,而冰窟窿那里氧气相对充足,鱼为了呼吸氧气就自己跳出水面来。原理很简单,可是发现这个原理却不简单,得了解鱼的生存状态,理解鱼渴望舒畅呼吸的强烈愿望。
    缺什么给什么,这是钓鱼的基本逻辑——缺食物给鱼饵,缺氧气给冰窟窿,“冬钓潭,秋钓滩”说的则是鱼们缺少温暖。渔翁唯一不肯给鱼的,是活路。办法都好商量,结局是渔翁预设好的,不能改变。想逃脱渔翁设的局,靠能力和智慧的可能性不大,主要靠运气,这对鱼的自律能力要求是相当高的。
    把渔翁说成这个样子,有点不厚道,很多时候他们也是情非得已。“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范仲淹的这首小诗就为渔者喊了一嗓子。可能有人立即拿出“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一类的诗句加以反驳,说“渔樵耕读”四大散人中,“渔”当其首,这也没错,可是追求自由散淡,跟鱼从冰窟窿里往外跳似乎也属同质。在生命这根大链条中,鱼是一扣,渔翁是另一扣,如此环环相扣,谁也无法真正逃脱。
    面对钓与被钓,我无法解开这个局中之局,只好继续去看周围的景色:跳荡的阳光,枯黄的芦苇,淡墨点染的柳丝。
                                                  2016.1.3-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提醒拥有
后一篇:困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