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向死而生

(2015-02-06 07:50:19)
标签:

生命

老人家

向死而生

珍惜

庄严

分类: 生活絮语

向死而生 向死而生

哦,天哪!

    对于个人而言,人生是一个最大的辩证法。是人的生命有足够的长度,或许只是人相信自己的生命有足够的长度,因而常常忽视了这种辩证,认为一切都是直白的,就是眼前的样子,不会有其他的解释。其实不是的。

    最近接待了两位退休多年的老人家,听他们谈现在的生活,谈对工作的看法,谈回到单位发现的人事变迁,突然觉得人真是老得太快了——不是外表的老,而是内心的老,不是他们老,而是我们这些还算年轻的人老。他们虽然已过古稀,可对生活的热情却丝毫未减,甚至对自己的专业还是那么较真儿。聊一会儿,他们就会匆匆告别,说我们是闲人,别耽误你们工作。我们真有那么忙吗?要是真像老人家担心的那样就好了,至少面对工作我们是充满热情的。我和他们之间差着二十几年的路程,却觉得已经走得很累很累了。也许,他们早已意识到生命的倒数状态,因而对剩下的时光更加珍惜,而我觉得后面的路还长,便不肯面对日渐减少的光阴吧。

    莫非真要到面对夕阳满天的时候,才能意识到刚刚逝去的那段时光是如此明亮?

    文字里不时流露出对岁月的感慨,甚至开始思考关于死亡的话题。朋友看了很不放心,问:发生了什么事?怎么情绪如此低沉?其实什么事都没发生,低沉大多源自对自己目前混沌状态的不满,想把生命的终点拉近来看,希望能逼出一点新的火花。说得文绉一点,就是向死而生。很多心理测试、人格测试、情感测试不都是让人面对死亡进行抉择嘛,利用的大致就是人生的辩证关系吧。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这话我不大同意。真正懂得生活的不是孩童而是老人,老人怀念童年表达的恰恰是对童年懵懂的善意自嘲。

    我的文字还喜欢写孤寂。也不完全是对生活的感受,更主要的目的是想告诉自己:看看,终究还有这样的生存状态,所以,你对眼前的生活应该珍惜。这大约可以叫做向孤而群吧。

    曾经向一位朋友提起,有没有写走向死亡过程的书?他说有啊,好像叫《死亡日记》吧。网上搜了一下,是一本日本的漫画,不是我想要的,我讨厌日本的思维垃圾,漫画和脑筋急转弯为最。不过意外地发现了于娟的《此生未完成》,买来电子版先看,竟然就放不下了,这是一本真正的向死而生的书。一位身患绝症的女博士,以母亲、妻子、女儿的视角以告诉我们,生活有多么美好,生命有多么宝贵。她说她宁愿忍受刺骨到昏厥的疼痛也想活着,她说她宁愿让爱人承受她的污秽也想陪他活着,她说她宁愿遭人鄙弃也想趴在街口看着自己的孩子去上学的样子……然而她终于还是没能活下去,匆匆而又真实地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幸好我们都还活着,还拥有她舍不得放下的一切。也许,人真的要到失去的时候,才意识到曾经的富有。向死而生,我们才能真正懂得爱和珍惜,才能让自己像一个人一样活得庄严。

                                                     2015.2.5-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最后一个圆月
后一篇:春意天上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