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
哦,天哪!
前年吧,朋友去马来西亚回来,带给我一听深褐色的咖啡粉。包装盒挤瘪了一块,看上去挺那啥的。
朋友叮嘱我:这个不许送人,是我专门为你挑的,听说是用果子狸吃过的咖啡豆做的。
我喜欢咖啡浓香微苦的味道,喜欢它让人精神一振的力度,那跟温和的茶是不一样的。但是对咖啡却一窍不通,平时就是喝喝袋装的速溶货,三合一,一杯热水冲下去,什么都齐了。别说速溶货不上档次,如果心里没什么火烧火燎的事儿,也能喝出个一二三来,有的细腻温婉,有的柴硬木讷,有的回味醇厚,有的轻浮潦倒。咖啡这东西跟酒不一样,不论什么酒喝喝嘴巴就麻了,又苦又辣的,没什么区别,分辨酒的好坏要等到第二天,看看头疼不疼;咖啡是越喝舌头越清醒,清醒到咖啡、伴侣、糖好像一条一条顺着舌头进去,泾渭分明,因此哪路纵队宽哪路纵队窄,一清二楚。
要不说我不懂咖啡呢,我把朋友送我的咖啡粉当成“三合一”给泡了。
热水冲下去,这些铁矿粉一样的家伙不但没有溶解,反而忽忽悠悠地漂上来了,像吹茶叶一样吹了半天才把它们哄下去。轻轻地啜了一小口,味道不错,可是好像钻进来满嘴木头渣子。这是什么玩意儿啊!可是想起朋友叮嘱时的神情,还是坚持往下喝。一边翻着闲书,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喝着玩儿。嗯?怎么越喝味道越浓了呢?而且每一口都有一股劲道直往头上撞,刺激得人不由打寒战一样一哆嗦。等喝到最后,味道苦得人不得不赶紧喝下一口来解上一口的苦,似乎苦只能用苦来稀释一样。杯底积着厚厚的渣子,油泥一样淤在那里。盯着那淤泥看,此时已是满口芳香,仿佛一池莲花在静静的夜晚悄然绽放。
和朋友说起喝咖啡的体验,朋友大笑,说:怎么能这样喝呢?那是要放到咖啡壶里煮的。我没听他的,继续放到杯子里冲泡,继续去感受由淡而浓的层次——有时觉得它像一次落日,火红的太阳已经落入地平线,霞光把天空燃烧成亮黄、杏黄、橘黄、粉红、浅紫、粉蓝……一层一层漫延开来,把人带入一片空灵之中;有时觉得像读一本书,情节一点一点把人带入人物的世界,渐渐与人物合而为一,最后喜怒哀乐全跟着作者走了;有时觉得像一次爱恋,淡淡地喜悦着,热情地喜欢着,深深地眷恋着……最后不能不生活在一起。
读刘亮程的散文、张晓风的散文、严歌苓的小说,常常有相同的感觉,人家对生活的体验怎么就那么细腻呢,一点不起眼的生活小事,内心却产生曲曲折折的感觉、感受、感悟,直把话说到你心里去,让你看到生活的样子和本质,让你觉得其实生活那么自然、那么美好,即便是身在其中时淡漠过去的或者感觉不舒服的事儿,也被那些带着作者气息的话语抚摸得服服帖帖,满口余香。他们才是真懂生活的啊,我们经常只是喝了杯子上层的浮渣,或者只喝出了咖啡的苦涩而已。
我喜欢在书房里喝咖啡。端着轻雾缭绕的杯子,在书架前彳亍,除了流连自己爱看的书,也偶尔翻翻孩子的《卖火柴的小女孩》、《阁楼上的光》,摸摸根据《海的女儿》制作的“小美人鱼”铜像,不管这些故事里的主人公生活得好不好,到了书房里都变得非常温暖。
啊,现在说的,已经是三年前的咖啡了,是那次友情的余香。好像所有的事情都是这样,一旦成为过去,就变得温馨与美好了。这是夕阳心态吗?不知道。但是坚信一切都会成为过去,一切都会美好起来,这不需要做什么努力,是可以静坐而待的。
2014.12.22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