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偷得花乱开

(2014-06-10 21:17:17)
标签:

处境

心境

情与理

世相与天道

杂谈

分类: 生活絮语

偷得花乱开 偷得花乱开

哦,天哪!

    “花乱开”,这个写实且有禅意的短句,是从朋友的博客里偷来的。可别轻看了这个“偷”啊,那可是有许多说道的。

    有人是因为贫而偷。贫不是因为没有正当的方式获取生存物质,而是心态,想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翻墙入户、砸锁撬车都是此类。不这样做就活不下去了吗?怎么可能。这就是贫穷心理问题了,即便将来不差钱了,也还是想偷。当行为成为习惯,也就成为品行的一部分。“杀富济贫”是绿林好汉的最好托词,他们试图借着看似高尚的行为来混淆道德上的是非,于是制造了一个偷的群体性心理。杀富真为济贫吗?济贫一定要杀富吗?杀富真的济了贫吗?好多东西是经不起盘问的,好在大家都认同,没有人深究,于是从古至今天天在“杀富济贫”。偷,也需要美丽的理由。

    也有人是因为困而偷。灾荒年头,人要饿死了,顺手从田里顺个玉米回去烧给孩子吃,当属此类。处境与心境历来是人们讨论的话题。孔子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在回也!”处境好而拥有美好的心境似乎比较容易,处境不好而能保持纯净的心境,那才是真正的境界。刘亮程在《炊烟是村庄的根》里写了一个细节,让人隐约看到境界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当时在刮东风,我们家榆树上的一片叶子,和李家杨树上一片叶子,在空中遇到一起,脸贴脸,背碰背,像一对恋人和兄弟,在风中欢舞着朝远处飞走了。它们不知道我父亲和李家有仇。”“白猫黑猫”以后,我们一下子冲破了刻板的文化束缚,思维活跃,行为放达,似乎没有什么事不可以做,可惜忘了人家的原意,“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我们抓的是不是老鼠啊?没人问,于是大家都抓狂。偷,没有深刻的理论作支撑肯定不行。

    还有人是因为喜爱而偷。喜欢“花乱开”而偷之当属此类。偷得花乱开孔乙己说过“窃书不算偷”,当然孔先生说的是物质化的书,这个观点和“白马非马”有得一拼。偷人家的文章、观点算不算偷呢?这事儿看上去明明白白,实际判断起来还真不太容易,因为一个观点你想到了我也可以想到,甚至我先想到没有写出来、你后想到写出来了,情与理像傍晚乡村上空的炊烟一样纠缠不清。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朵花美,掐了,一篇文章美,剽了,一个人美,咋整?凡事要有度。度是个什么玩意儿?它不是个人的标准,而是社会公认的标准。别以为这样一说又明明白白了,还糊涂得很呢。《庄子·胠箧》中说:“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 用今天话说就是:那些偷了一个带钩的人要受惩罚处死,而盗窃一个国家的人却做了诸侯。诸侯之家有仁义之名,那不就是剽窃来的仁义圣智吗?偷,胆儿得够大。

    还有人是因为……而偷。——偷之道,博大精深!

    上面说的还只是偷的动机,如果再想想偷的对象、偷的过程,那简直是百花齐放、春色满园了。推而广之,人在世上的行为岂止一个“偷”呢。一斑窥豹吧,世相本就是花乱开——各开其开,各美其美,挺好。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这,是天道。

                                                       2014.6.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散步
后一篇:花零落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