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与文章的结构
哦,天哪!
前面我们讨论了“干扰素”与素材的发现,说的是如何借助“干扰素”改变观察生活的视角,从而发现平淡生活中不平淡的写作材料;还讨论了“干扰素”与文章的立意,说的是对同一素材实施不同的干扰,素材就可以显现出不同的内涵,即如何选取“干扰素”而使文章的主题按照写作要求发生变化。
今天想讨论的,是如何借助“干扰素”形成有韵味的文章格局,也就是干扰方式与文章的结构的关系。
文章的结构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对“干扰素”的选取与写作内容的组织。在写作内容的选取上,我们认为,文章要进行讨论的不是必然——那是无论如何都要发生的;也不是将然——它是时间喜欢的话题;文章要进行讨论的是“或然”——可能性和意外,即在人由生到死的过程中那些影响人生活情感、生活态度、生活状态的因素,是各种人生形态的因果关系,简单地说,就是人生中的“诱变事件”是如何改变人生的运行方式和人生轨迹的。从这个角度讲,“干扰素”其实就是导致一个人面对事件产生纠结的原因。如果一个人对生活中的事件没有纠结,往往过去就忘了,这个事件不可能进入写作意识之中,即便还能记得一些碎片,也很难引发人的思索,很难发现其中的因果关系,因而也就不可能把这个生活事件转化为写作事件。所以,只要我们认真探索,任何一个事件的形成过程、元素结构和解决过程中,都有一个关键的因素,它就是写作中必须把握好的“干扰素”。结合后面的讨论,我们会给出一些事例加以具体说明。
写作内容的组织形式是很难找到一个现成的公式的,但是所有文章都有自己特定的格局,我们不妨把这种格局称作文章的结构图式。下面我们用事例来说明几种常用的文章结构图式:
1.长链式:这种文章图式,是在情节的延展过程中,事件不断受到干扰,以多侧面叠加的方式揭示事件内涵,因而显示出连续性的链状结构。
情景相声《公交协奏曲》的结构方式就是这样:公交车在第一个车站,上来了售票员的初恋,两个人展开了交流,初步揭示了北京人的基本生活态度,特别是金钱观念。这也是整个事件的背景交待。公交车到了第二站,被拉上来一位老奶奶,表现了当代北京人对老人的态度。公交车到了第三站,上来几个农民工,表现了北京人对外来工的态度,揭示了情感与金钱的关系。
由于演出时长的限制,情节到这里收住了。如果没有这种限制,情节可以继续发展,比如第四站上来一个小朋友,表现北京人对待孩子的态度,第五站上来两个外国人,表现北京人对外国人(特别是来自不同国家的外国人)的态度……这根链条可以一直延续下去。
到这里我们已经可以发现,当代的电视连续剧、古代的章回体小说,基本都是采用这种“线性”的结构方式。写作时,凡是选择与“行走”有关的事件类型(如游记),就可以借用这种结构图式。
2.湖泊式:这种文章图式,常常用于写一个较稳定的场景,场景就像一片风光旖旎的湖,“干扰素”就像湖的源头活水,进入不同的“水”,湖里就呈现出不同的风景来。
小品《奥运火炬手》的结构方式就是这样:白云大妈和黑土大叔来到奥运火炬手的评选现场,主持人对他们进行了各种测试,测试题目就是对两位老人情感和行为的干扰。特别要说的是,主持人在使用一台电脑,电脑和场外的千家万户相连,电脑上的投票情况不断地发生变化,这就对场内的两位老人形成了更加复杂的干扰,一会儿大妈领先,一会儿大叔领先,导致场内情形和人物的内心、行为千变万化。
如果编剧愿意,主持人的测试题可以不停地变化,场外观众的信息可以源源不断地通过网线传到现场,从而使场内的情节展现出更加丰富的内涵。
一些长于场面描写的作品喜欢采用这样的结构方式,比如《林黛玉进贾府》与众人相见的场景、《子夜》中吴老太爷去世众人吊丧的场景都属此类;外国作品多喜欢用“团块”结构,这种结构图式更加常见。如果作文内容选取的是生活场景描写、定点换景式游记或通过联想回忆引用等方式引入其他事件的叙事,也都可以采取这种结构图式。
3.沙漏式:这种文章图式,主要用于表现面对同一个事件不同人群见解异同交叉,行为出现分歧,即遇到同一个“干扰素”,却产生不同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并以此引导读者参与是非、善恶、美丑的讨论。文章的结构形似沙漏,呈“多样化的人群—诱发事件(干扰素)—观念和行为的分化”格局。
小品《捐助》基本是按照这样的结构方式组织的:身为农民的亲家俩,面对一次误捐活动,引发媒体、受捐助人共同参与了事件的争论,不同人在自己的生活处境、价值取向背景下,产生了不同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在显性化的表演中引发观众的价值判断。
一些哲理性、探索性强的作品多采用这样的结构方式,鲁迅的小说、叙事散文就是这样,如小说《故乡》、《药》、《祝福》等。《药》围绕夏瑜被杀这个事件,华老栓一家、刽子手、康大叔、夏四奶奶等社会各色人等都产生了不同的反映和行动,在人们大同而小异的表现中,作者逐步抽剥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感,引导读者思考:什么才是解救中华民族的真“药”?在《干扰·叠加·讨论》一文中提出的“讨论”法处理写作事件,最终形成的文章基本就是这样的结构图式。
本质上讲,文章的结构形式就是作者的思维方式,不同的作者思维方式不同,因而产生的文章结构图式也应该是纷繁复杂的,远远不止上面提到的几种。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众多的文章中提炼出宏观的结构图式,以此来指导学生提高解读文本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根据表达的需要快速形成文章的框架结构,减少写作过程中写作思路游移和文章结构模糊等问题。
2016.4.19-2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