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海去
哦,天哪!
如果让想法呆在冬天里,那么身体也很难走进春天。
也许气温还没有回升到让人放心的程度吧,心里一直告诫自己:春天还没有真正到来,不要相信短暂的温暖。可是周末到郊外走走,发现迎春、樱桃、杏花都噼里啪啦地炸满了枝头,桃花也努着粉红的嘴,一副忍俊不禁的样子——春在溪头荠菜花。说来挺有意思,在城里,即便柳丝翠绿如玉片的小串,玉兰花高举像白玉的酒杯,也感受不到春天到来时的那种热烈。
远眺群山,在乍暖的春风里一改冬日里的严肃,宛然一幅欲说还羞的朦胧新作,这里一抹那里一抹的颜色,还没有最终完稿。且让造化慢慢构思,我们赶海去!
赶海与看海不同。看海是领略风景,赶海是向大海讨要。大海虽然也受季节影响,但节律与大山不同,它每天潮来潮往,至于给赶海人留下些什么,完全在于它当时的心情。
去的是一片辽阔的海域,海水无边且湛蓝,一条长长的跨海大桥正从一座山的腹部延伸出来。人类对大海的尊敬随着科技的发展正在一天天的麻木。还好,海边洁白的海鸥已经学会忍受嘈杂,一群群地你起我落,悠然自得。在海边生活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海鸥群集。只要大海不弃,人就活得特别有信心。
潮水落得很远,不过海滩上实在没有什么东西。一片人工抛填的乱石上长满了海蛎,密密层层的。这些老实巴交的小生命,不愿意跟随潮水进退,只好成为人们捕获的目标。手从石头上抠下海蛎,心里却有些不好意思,觉得很有点老实人好欺负的愧疚。不过大海就还有这点馈赠,怎么办呢?
潮水继续下落,石头缝隙的泥水里露出许多海葵,浅黄色或者粉红色,像一朵朵盛开的菊花。据说这东西做羹非常鲜美,但市场里从来不见出售,只在海鲜一条街吃过一次。孩子本是不喜欢到海边去的,嫌海腥味儿不好闻,加上今天苍蝇比较多,一直嘟嘟囔囔不开心,现在看到这么美丽的海葵,兴致一下上来了。我们丢开海蛎子去捉海葵。不过这小东西特别警觉,稍稍触碰,就立即喷出一股水缩到深深的淤泥里去了,忙活了半天,只捉到十几个。被捉到的海葵把触须全部缩进腔里,变成一个拇指头大的小肉球,硬硬的,滑滑的。
玩够了,收拾东西向海岸撤,遇到一位老哥,带着家人也到这片海域来,手里拎着小桶,说是来捡白蚬。我们都笑——几十公里的海岸,竟然在一个小小的点上相遇,看来地球真的变小了;而且,哪里有什么白蚬,以往的小蟹、海蛏都已经销声匿迹了,大海真的很穷了。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感慨大海的博大与丰富,我们边玩边撬,居然弄了一化肥袋海蛎子。靠近大海的人,只要人不偷懒,无论如何也不会空手而归的。
车子沿着山脚的公路行驶,那幅尚未完成的春景图便像一轴长卷,缓缓展开在夕阳中。大自然对人类真的不薄,倒是我们对大自然有点贪心了。
2014.3.22-23
加载中,请稍候......